<p class="ql-block">某自媒体,刷屏中,一个熟悉的名字,熟悉的身影腾然映入眼帘。王大夫,这不是王大夫吗,知青中的王大夫。五十多年了,一幕幕往事象过电影一样清晰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复课闹革命仅一年,就要毕业了,去处是农村广阔天地。那个时候是以学校为单位,班级里的同学也是知青战友。还不错,去的是一个农场,粮库,酒厂,菜园子,木匠房,铁匠铺样样具全。唯独没有医院,只有一个小诊所,还是在很远的场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几百人的连队,咋也得有个医生。王丽君,就成了我们的“赤脚医生”。所谓赤脚医生,就是不脱产的,背个小药箱,一边下地干活,一边随时处理个小伤病。</p> <p class="ql-block">因为有些基础,我有幸被战友们推荐到了木匠房,成为了一个小木工。第一件事就是给王大夫做了一个小药箱,刷上白漆,画上红十字,按上个小皮带,就成了王大夫的标誌性物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食堂的冯欣不小心,手被菜刀划了个口子,需要缝合。倒是有月芽针和羊肠线,可哪有麻药啊。迫不得已,“冯欣呀,你就忍着点儿吧!”王大夫一边说着,一边消毒,拿起镊子就缝了起来。冯欣疼的呲牙咧嘴,“王丽君哪,你可真狠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匠房里有一台大电锯,锯片直径有八十公分,是专门用来破大圆木的。农村那时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马车,制做马车的车辕子是木匠房经常性的工作,材料是柞木,坚硬耐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台马车需要二根具有一定弧度的车辕子。那时候电锯已经取代锛子了。加工中手一抖,不好,碰到了。捂着右手来到王大夫跟前,仔细一看,伤口很乱,已经缝不上了。只好捋捋,洒了些消炎粉,简单包扎一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台东方红28拉着我直奔火车站,带着一裤子的血迹来到沈阳医科大,那里的大夫却说你们已经处理完了,不会再给处理了,就这么一句话。</p> <p class="ql-block">万幸的是竞然没有感染,只是大量的消炎粉结痂在一起,清理时费了半天的劲。这块疤伴随了我一生,到现在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那段岁月,想起了王大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的出来,晚年的王大夫生活美满,她开朗活泼,性格外向,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近些年过着“候鸟”生活,冬天在海南过冬,偶尔做些书画。她画的竹出神入化,很得大家的欣赏。</p> <p class="ql-block">祝王大夫家庭幸福,生活愉快,貌美如花,活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