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起“北镇庙”,人们不禁要问,它为什么叫一个好似“地方”的名字?而在全国这样以“地方”命名的庙宇并不多见,而它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活动场所。究其历史,还得从“北镇”的由来说起。</p><p class="ql-block"> 当你打开中国的史册,北镇的作用,居然是如此的举足轻重,不禁的让人们感到震惊。</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在远古时期,人们把万物的产生和变化,都归宿于天地神的造化与安排,是主宰天地之间之一切,至高无上的神。因此,当人们遇事不解时,就会求助于天地之神,予以恩赐与保佑,并进行拜谢还愿,这就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p><p class="ql-block"> 因此,封建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把祭天祭地列为定制,并举行官方规制化的崇拜仪式。按其方位先设“五岳”,后设“五镇”。 凡遇大祀,都由皇帝亲自到场致祭,不能前往时,派亲王或大臣代祭。均不能前往时,在北京的天坛、地坛、先农坛遥祭。</p><p class="ql-block"> 从隋朝开始,设立四镇。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四年闰十月,下诏: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西镇霍山,并就山立祠。”</p><p class="ql-block"> 这是修建北镇庙,最早的文字记载,也是“北镇”称谓的起由。从唐朝起,在四镇的基础上,又增设一镇,从此才有了“五镇”的定制。</p><p class="ql-block"> 四千多年来,对医巫闾山的尊崇祭祀,在东北乃至中国的名山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众多的帝王将相、君臣命官、文人学士、骚人墨客,来此祭拜揽胜者,络绎不绝,留下诸多的文化遗迹。</p><p class="ql-block"> 辽代,帝王、重臣曾来医巫闾山巡察、狩猎、祭祀、朝拜40多次,其景宗皇帝一人就来过12次。辽太子耶律倍来闾山隐居,留下诸多的书文画卷,被誉为让国皇帝。萧太后系景宗的皇后,其儿圣宗继位后,摄国政。曾跟随夫君及儿子来医巫闾山数十次,并颁布著名的“闾山下诏”。</p><p class="ql-block"> 清朝,是朝廷祭祀北镇最为鼎盛时期,曾有六位皇帝十二次亲临北镇祭祀山神,并多次在北镇庙举行祭山大典,留下诗赋四十九首,并刻石立碑,陈列在北镇庙内。</p><p class="ql-block">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祭祀天地已形成了几千年的意识形态。如今,进入科学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不在相信神的作用。但有的人会把古代祭祀天地的礼仪与封建迷信活动划等号,这是不对的。</p><p class="ql-block"> 祭祀天地是历代朝廷载入会典的纪念活动,是向大自然崇敬的一种特殊方式,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文化现象,与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p><p class="ql-block"> 北镇在中国古代的祭祀会典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历史赋予他的殊荣,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北镇庙,雄伟肃穆的耸立在医巫闾山脚下。富丽堂皇的七层大殿,错落有致,清幽静谧。彰显着那一份皇家的气派与庄严。</p><p class="ql-block"> 北镇庙的存在,是中国历史上“北方”的象征,承载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历史,记录着朝廷祭祀镇山的文化历程,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