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缩影

滇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人,社会群体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形态多种多样。我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摄取了部分不同老人的镜头,请君耐心看我慢慢道来。也许有的能触动你的心灵,也许有的能引起你的共呜,也许有的能引起你的思考,也许有的能供你借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1.26日,在昆明91路公交车上,我与图中右边老者同排而座,没有家人陪伴护行,她只乘一站便下车,短短距离内我与老者简单对话,得知她92岁高龄,去别处吃饭而归。我说今天遇上有福之人了,老人说道:“人老了受罪呀,死又死不了!”,我说道,您高寿说明家里孩子孝顺,生活条件良好(包括环境、物质、氛围等),老人默而不答。到站停车,看着老人蹒跚挪步下车而去,她的现状和所说的话让我沉思良久,忽然想起著名电影演员秦怡在电视里被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人到老了,老俩口互相可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日,在昆明120路公交上,90%是老人,图片中穿得像军人模样的人引我注目,上衣左侧衣兜上盖写着“不抛弃不放弃”六个字(这是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最有特色的六个字台词),一手扶拐棍,一手提个写有“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字样的塑料袋,依稀看到里面装有药品。到福海乡站下车时,一瘸一拐挪步而去。也许他曾是军人,也许是战场受伤,也许是病痛折磨,他内心有着坚强的毅志。目送他离去,猜想他是怎么样的生活状态?默祝他尽快康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站后上来一位带着折叠式的康复器械女士,头戴线帽,一幅眼镜衬出斯文,右手挎在吊带上,应该是正在恢复的伤者,同车同座位上,早有另一位中年女士起立让座,伤者谦让,让者执意,伤者谢着落座,这一幕让人看着温馨而感动。我在想,这位女士是为什么受伤的?安全是人生每天每时都要放在第一位的,不能存有侥幸心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96岁长期在农村生活的老母亲,五年前失忆,从去年十月摔了一跤后不能行走,失去语言,只能用手比划。吃喝拉撒睡都需要照顾,她不知儿是谁,儿朝夕昼夜侍母不离,被褥备五、六套,衣服备十来套随时轮流更换。这是我的一位老战友的母亲,每天需要换洗擦身,抱出门晒太阳,抱进家去卧床。小时母养儿,老来儿护母,“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现实版写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散步偶遇这位老者,他正在担着水去浇菜地,征得他的同意,我拍下了这张照片。言谈中得知他是一位80岁的老人,耳聪目明,身强体健,面呈古铜色,性格开朗而健谈,约80斤担子压在肩上轻松自如。他对我说:“人要勤快,要劳动,要晒太阳。你看这菜,只有晒阳光,只有有肥料,只有有水分才长得好,人也是一个道理,经常出来晒晒太阳,身体才长得壮实。”多么朴实而简单的道理,可以当做养生的一个重要法宝。在这里我加深理解王维的“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的诗句内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位背对着我们花白头发老者已是94岁高龄,我们是奶友,也就是共同消费羊奶粉,摄取必须的营养成份。老人家走路不用拐棍,步履自如,思维清晰,谈吐自然,到这里来不用家人陪同。我们要去郊区旅游,她也想去,后来在家人劝说下才罢。从点滴做起,活成老人的样子,幸福与尊严双赢多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在街上,粗一看以为是一个印着小狗图条的小包包,细一看真真实实的在背包里装着一只露头小狗。这样的生活情趣不知怎么培养出来的?大多时候看到的是人遛狗,很少看到背着走的,这样的人狗关系在老人群里不知占多少?难道是孤独所致?或许是别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桌老人,最小的60多岁,最长的80多岁,每月相聚一次。有麻将,有卜克牌,有KTV,有乒乓球,有书籍,有按摩理疗,有吸氧,有美食,有理发,有击鼓传花,有唱歌有跳舞……,这一切都带来快乐,这一切都是免费的。抱团取乐,美美与共,风景这里独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专为小区老人而设,每天中午两荤两素四菜一汤,60岁及以上老人每份12元,60岁以下14元。饭菜飘香,就餐者勇跃,免去买菜做饭的劳烦,获得一份清闲与安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成为街边定时定点的熟肉品供应点,从食客中了解到已经延续了十年。每天下午五点至六点左右,卖者老俩口开着三轮拉着热气腾腾食品准时到位,有猪头肉、卤猪脚、卤牛肉、炖猪肠、炖猪血等,买者按时自觉自愿慕味慕香而来,各买所需;卖者足斤足两还外加水头,热情厚道,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质量引来回头客,价格公道童叟无欺;众人心中有杆秤,诚信获得岁月长。这街头一幕,对做人做事也许具有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称这里是“天下最牛的温泉泡脚池”,常有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且大多是老年人,这是滇西极边第一城腾冲“玛御谷”,当地人叫“蚂蚁窝”。公交车经过这里并设有站,免费温泉泡脚等公交车是最大特色。照片中几位泡脚者有来自东北的,有来自西北的,还有四川等地的,边泡边聊天,享受一方世外桃园惬意舒爽,外出走走看看,领略不同生活内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名叫杜家新,云南腾冲北海乡人,和援越抗美的铁道兵一样有着援老抗美修公路的不凡经历,手中翻着《共和国不会忘记……全国参战老兵名录(五)》找到他所在的页面指给我看,让我肃然起敬。他为祖国把青春奉献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现在过着农村最普通最朴实的日子,岁月在脸上留下了沧桑,每一道绉纹仿佛镌刻着一段段历史过往。抽着一根闷烟一声长叹,这就是自己的人生。</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国帮助老挝修建的公路:</p><p class="ql-block">1.巴丁至孟赛公路(老西线)全长100.397公里。</p><p class="ql-block"> 2.孟赛至孟洪公路(新西线)全长92.442公里。 </p><p class="ql-block">3.孟赛至孟夸公路(老东线)106公里。 </p><p class="ql-block">4.孟洪至巴本公路(孟本线)全长51.558公里。</p><p class="ql-block">5.纳堆至芒新边界公路(北线)全长115.506公里。 </p><p class="ql-block">6.丰沙里至帕卡公路(丰帕线)全长81.476 公里。 </p><p class="ql-block">7.那双至孟献公路(新东线)全长280.867 公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位农妇阳光下扛着一麻袋肥料送往地里,右手紧抓麻袋口,头歪左边,身微躬,迈着碎步前行。看此景回味李绅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句更加深入人心。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围桌而坐的人中,戴红线帽女性老者已是94岁,称为鲐背之年,在村里从家里走路而来,在等待吃席中与年轻人说话聊天,耳不背眼不昏,谈吐有序,声音清晰。有福老人,能走能吃能说能睡能笑,都说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是五福,我觉得活得如同老者一般就是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十五个相关老人的画面,仅仅茫茫人海中的一滴,这既是现实,也是未来,这种现实是许多人的未来,而许多人的未来未必是现在的现实。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有不同的坎,经营好现在,注重日常细节,着眼于未来,不抛弃不放弃,持之以恒,自求多福,向前,向前,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