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苍生大医眼里,你大概率就是如图这个样子,一架白骨,一腔热血,一笼心肺、一拽肥肠,满肚子屎尿……而并非就一定是白富美、是高富帅、是傻白甜……</p><p class="ql-block"> 中医三千年前就认为,人类健康及长寿的差别,都在先天禀赋上,也就是说是天生的(上个世纪,现代医学才开始说是基因DNA遗传),每个人在地球上的出现,都是天意,先天禀赋怎么样,五脏长的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各有不同,六腑长成大、小、厚、薄、结、直、缓急各有所异,<span style="font-size:18px;">身体是强是弱,会得什么病,</span>大多数都取决于先天的遗传,也就是今天说的DNA的遗传,后天是无法改变,或者说改动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对于这一点我是确信无疑的,比仿你父母家传有痛风,你也大概率会得痛风,信不信由你!人类自身,唯一可以做的,只不过是正确的去使用这血肉之躯,定时的去保养,及时的去维修。饮食男女,就好比车子的加油充电,睡眠就相当于手机“重起”,每个人都以期让这副血肉之躯运转得正常、更好、更久…… </p><p class="ql-block">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篇说,人身上有四海,就连十二经脉也是归之于四海的,书上说:十二经脉者,内属脏腑,外络于肢节,这肢节就是四肢关节末梢发肤屁股等等。</p><p class="ql-block"> 人身上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这四海。这是个比喻的描述,便于理解这些部位的重要性,也算是中医的解剖学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第一,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亦称血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p><p class="ql-block"> 第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上下,前在于人迎。</p><p class="ql-block"> 第四个海,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其盖,下在风府。</p><p class="ql-block"> 黄帝又问:凡此四海者,何利何害?</p><p class="ql-block"> 岐伯说;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p><p class="ql-block"> 黄帝再问:调之奈何?</p><p class="ql-block"> 岐伯说:审守其输而调其虚实,无犯其害,顺者得复,逆者必败。</p><p class="ql-block"> 读完《灵枢》海论,大概是要明白以下几点的,第一如果胃有病,不单单只晓得一句“肚腹三里留” ,只知道在足三里穴上下功夫,在上面还有气街穴可以取呢。还可以根据痛点的具体位置在何经,同时来选加穴位治疗。在这里还要明白,肚是肚腹是腹,不要只会混沌来论,而不会分而治之,中焦下焦各有经络所主哦,中医治病的高下,全在遵守经典的基础上,懂得变通,按证论治,因人而异,善于化裁。</p><p class="ql-block"> 第二,冲脉的循行部位有疾患,在上可以下针大杼穴,在下可取小腿阳明经的上巨虚下巨虚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根据同气相求同声相应的原理,<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前臂上还可以取手阳明经的上下廉二穴亦不失理法。</span></p><p class="ql-block">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指之间。冲脉是主生殖的,诸多生殖的问题都可以责之于冲脉!</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冲脉的循行路径男女有别,都是起于包中,都挟脐而上,散布于胸中 ,女子前面这支只到胸口,故而能长双乳,男子则不仅散布于胸中,还上头面,所以能长胡须。所以女子的胸部疾患,尤其是双乳的病症、妇科诸疾……都可以求之于大杼、足阳明之上下巨虚穴,以同名经同气来说,手阳明的上下廉两个穴位,也不失为上善之选。</p><p class="ql-block"> 第三,如果是膻中所属的气机升降浮沉部分有问题,包括膻中部位发生的痒麻酸痛,则可以取柱骨上下,人迎三穴来治疗。</p><p class="ql-block"> 第四脑为髓海,所有骨髓都归汇于这个海,如果骨髓有问题,包括脑部的疾患,上可以取百会及前后诸穴,下取风府穴来治疗。骨髓存在于四肢百骸之内,难怪了!百会穴能根除那么多的病症。</p><p class="ql-block"> 黄帝又问,这四海如何来调理?岐伯说:得顺者生,得逆者败,知调者利,不知调者害。</p><p class="ql-block"> 黄帝又问:怎么调?岐伯回答说:审视他们的输穴来调四海的虚实,不要调反调错了,调整顺了就康复了,调整反了也就是前面说的逆者,必加病于病家。而四海的虚实病症,在这一篇,是交代得很清楚的!按图索骥即可。</p><p class="ql-block"> 整部《黄帝内经》,上部叫《素问》,就是最平常最基本的问,但这上部读起来却是一点都不平常!下部叫《灵枢》基本上是讲如何扎针的,可见,三千年前的中国古人,是何等的重视针这一术。横纵比较各国人口总量也能发现 ,中华民族,历朝历代都是人口最多的民族,个人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中医药的庇护,其间针道,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至于说个别人,用平均寿命的长短来推翻中医的功绩,这不合逻辑,因为寿命的长短,还与吃得饱吃不饱息息相关,世界人口的爆发增长 ,有两次,一次是土豆的普及,另一次是苞谷的普及,为什么,因为苞谷、土豆容易种植,众多的边远山区都可以栽种土豆、苞谷,基于此,很多边远山区的人才能吃饱,能吃饱,才算是不得病的基本保证,更是活下去,活得长的根本保证,你不要拿中国古代,来跟今天的中国比平均寿命的长短 ,今天的中国,基本上是全民营养充足的社会,与旧中国大多数人朝不饱夕相比较,哪能同日而语。多数人的多数病,都是吃饱了撑出来的,而不像旧中国的人,多数人的多数病,是由于吃不饱营养不良造成的,你要拿中国不同时代的平均寿命,去跟同时代的其他民族比较,那个结论才算是公平 。</p><p class="ql-block"> 不要人云亦云,土猫跟着洋狗叫!不要自毁长城,方便了贼人。更不要捧红了资本,害苦了天下苍生!不要动不动就说,中医不好西医不好,评判这个话题是应该有门槛的,你连中医也不是,西医你也不是,你的狂吠,就有点像疯狗讨打的嘴脸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