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印记。2024年11月26日上午,在赵秋运博士陪同引领下,与几位朋友游览北京大学大半个校园,留下深刻印记。

梁山美术馆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大学,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学术底蕴和文化氛围。北大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内涵,这里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让各种思想在这里激烈碰撞,激发出创新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关注北大曾经的过往,留住那些珍贵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从北大西门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两柱饱经沧桑、历经风雨的华表,原置于圆明园安佑宫,安佑宫前有琉璃坊,“左右华表各一”。</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鸿慈永佑,在月地云居之后,循山径入,其中为安佑宫,乾隆七年建,其前琉璃坊三座,左右华表刻云气,甚精巧”。据此,此华表当制于1742年,燕京大学建校初期移此。</p> <p class="ql-block">华表为汉白玉石雕,刻蟠龙云气,通高约8米,下为八角形须弥座,座高1.24米,顶部有中国传统瑞兽“犼”。两根华表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石刻高超的雕刻技术和独特的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办公楼。</p><p class="ql-block">建于1926年,原名“施德楼”,1931年曾被燕京大学校楼命名委员会定名为“贝公楼”,“施德”与“贝公”之名均为纪念燕京大学前身之一的汇文大学堂第二任校长贝施德。办公楼位于原燕京大学校园东西向中轴线上,主楼屋顶为歇山顶,两翼配有副楼,坐落于高大的花岗岩台基上,红柱白墙,斗拱彩画,色调古朴高雅。楼前有麒麟、丹墀。</p> <p class="ql-block">鸣鹤园 启功题。</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p><p class="ql-block">鸣鹤园位于北大西门内北侧,当年曾被誉为京西五大邸园之一,是北大“九大园林”之一。鸣鹤园与北大的另一座古园林镜春园,原本同属春熙园,是圆明园附属园林之一。乾隆年间,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后至嘉庆七年,将淑春园一分为二,东部较小园区赏赐给嘉庆四女庄静公主,名曰“镜春园”;而西部较大园区则赏赐给嘉庆第五子惠亲王绵愉,即为鸣鹤园,俗称老五爷园。</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的鸣鹤园,是南北两个相连的小湖。</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像。</p> <p class="ql-block">蔡元培先生1916年12月一1927年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为北京大学发展和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他为“学界泰斗,世人楷模”,</p> <p class="ql-block">油画蔡元培先生。</p> <p class="ql-block">梅石碑。乾隆三十二年摹制,置于圆明园中长春园之茜园,后移于燕园。</p> <p class="ql-block">乾隆诗碑。诗作刻于乾隆五十二年,即1787年,正反两面各有乾隆诗一首,为乾隆怀念母亲之作。此碑为畅春园之遗物。</p> <p class="ql-block">李大钊同志。许德珩敬题。</p><p class="ql-block">李大钊(1889 一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2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和其他二十位革命者在北京西郊民巷京师看守所内被奉系军阀张作霖秘密绞杀。</p> <p class="ql-block">在李大钊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杭爱碑。康熙皇帝为表彰功臣杭爱所立,共东西两座,均立于杭爱去世两年,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杭爱(?—1683)章佳氏,姓章佳氏,原属正黄旗,后改隶镶白旗,清朝官吏。杭爱成长于有学识的满洲家庭,在吴三桂叛乱期间,受到康熙的器重。后在四川任上,整饬土地,兴修水利,政绩卓著,在都江堰,还有杭爱的功德铭。康熙二十二年,杭爱卒,皇帝赐谥号“勤襄”,意为勤于政事,能够襄理朝廷。</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此碑立于1993年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95周年之际,碑名由无产阶级草命陈云题写。镌刻着83位(后增补为96位)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抗美援朝战争北京大学(包括西南联大、燕京大学)牺牲的革命烈土的英名。</p> <p class="ql-block">花神庙碑,又称万古流芳碑,共两座,坐北朝南,均为汉白玉制。从圆明园移入燕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历史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燕南园身处校园的心脏位置,是北京大学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是坐落在北京大学中的“园中之园”,更是百余年来留下多位巨擘足迹的“大师之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是由一堵短墙围护着的特殊区域,地势比周围略微高出,占地48亩。17栋灰砖砌就的历史建筑坐落于此,依次编号为50号到66号,这便是燕南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66号,社会活动家吴文藻和作家谢冰心夫妇故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也曾在此居住。现为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走进一楼大厅,只见正前方悬挂着“冰心故居”的牌匾,两边墙壁也挂上了冰心、朱光潜等人的历史照片,前辈们的故事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顺着燕南园东部的小路向南走到尽头,坐落着最与众不同的中式风格小院,这里是燕南园57号院。映入眼帘的是院门上的牌匾,牌匾上写着“冯友兰故居”,字体苍劲有力,彰显屋主的儒雅风采,牌匾之下有两尊石狮子静静地守护院门。</p> <p class="ql-block">院内有三棵松树,冯老说:“庭中有三松,抚而盘桓,较渊明犹多其二焉。”故将这个小院命名为“三松堂”。在燕南园,冯友兰把最后的时光留给了《中国哲学史新编》。</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56号则住着中国力学界泰斗周培源,这位理工科大师性情浪漫,尤爱种花,56号门前繁樱如雪,任人观赏,人称"周家花园"。</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61号,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曾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尊人物坐像,手握拐杖的老人面含微笑,注视前方,这是经济学家陈岱孙,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55号,陈岱孙故居。</p><p class="ql-block">陈岱孙之后,燕南园55号主人是物理学家李政道。美国时间2024年8月4日,李政道因病医治无效,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11月24日上午,李政道的骨灰归葬苏州,与夫人秦惠䇹相伴。</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53号,历史学家齐思和故居。</p><p class="ql-block">齐思和曾为燕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人文学院的院长。</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51号,一座规模不小的二层洋楼,两位主人,饶毓泰和江泽涵。</p><p class="ql-block">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1968年10月16日),名俭如、字树人,江西临川钟岭人,中国现代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第一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至1952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系主任;1936年至1949年兼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51号两位主人,饶毓泰和江泽涵,</p><p class="ql-block">江泽涵193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至1952年卸任。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常委,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数学会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缓步徐行,蜿蜒小路旁或松、或竹、或槐,掩映着一处处人家。再往前走,一团灰绿交融中兀地有大片绯红映入眼帘,穿过一处月亮门,只见五开间庑殿顶坐落在燕南园西南角一片广阔的平台之上。这座古色古香的中式庭院此时正是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的寓所。</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63号曾是马寅初的住所。‌马寅初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增长,但在当时“人多力量大”的观念下,这一观点被视为异类,遭到了激烈的批评和围攻。尽管如此,马寅初坚持自己的观点,最终在1979年得到平反,“计划生育”也被确立为我国的基本国策。‌</p> <p class="ql-block">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一家人起先住在临湖轩,后来搬入朗润园,1957年入住燕南园60号。他的孩子们在这里长大,成为各自所在领域的精英。燕园的地图摊开,就是一个家族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1898一1998)。</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p><p class="ql-block">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原院长厉以宁教授题词:敢当。</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慈济寺山门位于未名湖南岸。慈济寺俗称花神庙,实为观音寺。寺坐南朝北,寺门临未名湖,入门后拾级而上,有一座北向的正殿,并有东西配殿,连同周围的垣墙,都建在土山上。现仅存一座寺门,立于未名湖畔。而当年正殿的旧址,就是今天斯诺墓所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中园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p><p class="ql-block">叶剑英题</p> <p class="ql-block">1973年10月,按照斯诺先生生前遗愿将部分骨灰葬于北京大学未名湖南岸。</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未名湖掠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绿树、碧水。</p> <p class="ql-block">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侧,原为水塔。1924年为解决师生用水问题,燕京大学打出一口深55米的深水井,且急需建一座水塔以向全校供水。燕京大学校方经向社会名流征求意见后,决定参照通州燃灯塔,建造一座塔式水楼。水塔形制取八角密檐式,塔基为须弥座,塔级13级,高37米。水塔建造经费由当时任教于燕京大学哲学系的美籍教授博晨光(Lucius Chapin Porter,旧译博雅氏)的叔父所捐,因此被命名为“博雅塔”。</p> <p class="ql-block">有人把北大的精髓概括为“一塔湖图”,即“一教或一体(体育馆)、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第一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处于古文物保护区内。北京大学的第一体育馆是上世纪20-30年代建设的体育设施,体现了体育建筑的文化特色。 室内场馆有方正乒乓球俱乐部、力量训练房及理论课教室。</p> <p class="ql-block">未名湖石舫,曾是乾隆朝权臣和珅赐园淑春园中的石舫。始建年代略晚于清漪园石舫,也是仿照其规制建造但略小的石舫,全长22米,宽6米。但自从嘉庆登基,和珅获罪后,赐园易主,世事沧桑,和珅二十大罪状中就有" 僭侈逾制"这一条,实指其园寓点缀与皇家园林无异,石舫等构筑仿清漪园规制。当年的石舫基座仍存在未名湖中,它见证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北大学子和游人都喜欢站在石舫上观赏四周景色,并且以博雅塔为背景留影。</p> <p class="ql-block">站在未名湖东岸向西望去,依希可见石舫静卧在湖心岛东侧,石舫最初为和珅在乾隆皇帝赏赐的淑春园中仿清漪园(颐和园)“清晏舫”修建的。船身部分原有精美木构,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石舫所在的淑春园也在劫难逃,今石舫仅余基座。四周荡漾的碧波和身后郁郁葱葱的湖心岛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站在未名湖北岸,背依湖面和远处博雅塔,心中涌起许多感慨!</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两幅对联,刻在四条石屏上,称乾隆石屏风。</p><p class="ql-block">1900年,圆明园惨遭八国联军洗劫,这组珍贵的石屏曾一度埋没于荒草丛中。清朝灭亡后,战乱频仍,文物遭受严重破坏。然而,当燕京大学在此地建校时,这四扇屏风得以重见天日,它们被安放于未名湖北岸,从此,它们以崭新的姿态见证了北京大学的兴衰变迁,再次焕发出文化与历史的光彩。</p><p class="ql-block">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p><p class="ql-block">夹镜光徵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画舫平临苹岸阔,飞楼俯映柳荫多。</p><p class="ql-block">夹镜光徵风四面,垂虹影界水中央。</p> <p class="ql-block">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的独立教学科研单位。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由国家出资建设,致力于为我国培养一流的数学人才,同时也为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搭建桥梁。</p> <p class="ql-block">中国书法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断桥残雪。</p> <p class="ql-block">朗润园。</p> <p class="ql-block">北京大学新经济结构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赵秋运教授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赵秋运,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研究员,国内发展合作部主任,新结构经济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p> <p class="ql-block">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是北大“九大园林”之一,畅春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畅春园建成。</p><p class="ql-block">畅春园全园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设园门五座:大宫门、大东门、小东门、大西门、西北门。畅春园是清朝在北京西郊兴建的第一座“避喧理政”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三山五园”建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开创之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