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场色彩与光影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赖晓琳</p> <p class="ql-block"> 接近十一月的尾声,当北方的树叶已尽数凋零,南方的秋意却正浓。应志华夫妇相邀,我和“小短腿”共四个人驾驶一辆宽敞并满载欢笑的SUV,怀揣着对皖南秋色的无限向往,远离城市的喧嚣,踏上了这场说走就走的自驾游,一起走进那古色古香、充满历史韵味的大美徽州。</p><p class="ql-block"> 有趣的是结伴同行的还有志华夫妻俩那可爱的小宠狗嘟嘟,为旅途平添了许多欢乐。</p><p class="ql-block"> 他们几位是摄影业余界的“老炮儿”,而我这位“门外汉”随行打打酱油,帮忙开开车,顺便被拉去硬着头皮充当业余“演绎者”供他们拍摄出片,记录下这游记碎片。</p><p class="ql-block"> 出游规划:9天8晚(11月16日——11月24日)从江西石城出发,全程1839公里。</p><p class="ql-block"> 游览方式:景点、沿途摄影点打卡。</p><p class="ql-block"> 途经景点:黟县宏村——卢村——西递——塔川——歙县上丰姬公尖——许村——徽州古城(沿途新安江山水画廊)——深渡阳产土楼——霞坑石潭村——武阳大洲源——宣城市宁国方塘落羽红杉林(驾车挑战皖南川藏线桃岭公路)——宣城市泾县中国宣纸文化园——江西景德镇。</p><p class="ql-block"> 天气状况:武阳大洲源之前的天气均为阴天(与出发前查询预报的天气晴状况不一致),之后行程的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阳光灿烂。</p><p class="ql-block"> 美食推荐:臭鳜鱼、宏村烧饼、徽州毛豆腐、石耳炖鸡、马兰香干、徽州三鲜煲(皖)、牛骨粉、油条包糍粑(赣)等。</p><p class="ql-block"> 注意事项:昼夜温差大,带上冲锋衣或薄羽绒服。另选择晴天观景光影效果好,拍摄易出片。</p><p class="ql-block"> 一路风景美不胜收,选择图文记录以下几处记忆深刻的景点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摄影爱好者和想去安徽旅游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 驾车缓缓驶入安徽黟县,扑面而来的是一片田园诗般的风景。透过车窗,映入眼帘是公路两旁的落羽红杉林,这个季节,红杉林的颜色层次丰富,从深红到浅红,再到金黄、翠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日图景。微弱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恰似一幅流动的画卷。“小短腿”和霞婆子一路惊呼“哇塞”“好看”……争相用手机拍摄短视频,记录下这道靓丽的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No1宏村、卢村:水墨画中的梦幻水乡</p> <p class="ql-block"> 初入享有“中国画里的水乡”之美誉的宏村,最先映入眼帘的南湖碧波荡漾,映照着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古宅,构成了一幅幅动人的水墨画。这里游客众多,随处可见三两在此写生的年轻艺术生,夹着画板在古桥流水旁,专注地勾勒着眼前的景致。摄影爱好者们纷纷架起三脚架,等待夕阳洒下金色的余晖,而皖南的秋天,总是带着几分神秘与诗意。下午气温骤降,细雨如丝,为这趟赏秋之旅增添了几分寒意,却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探索欲。</p><p class="ql-block"> 顺着人流,我们游览了宏村的心脏——月沼,月牙形的池塘被村舍环抱,在这,我学会了用眼睛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瞬间,比如湖面上的倒影,或是孩童追逐嬉戏的身影,收获了几张自我感觉良好的“美片”。</p> <p class="ql-block"> 晚餐我们在村口桥头那家人满为患的“说三徽”餐馆品尝了地道的徽菜——臭鳜鱼,那独特的味道至今让我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当日舟车劳顿,大家早早歇下,养精蓄锐准备好次日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清晨,大家顶着寒风回到村子再悠转了一会,并未遇见晨雾缥缈的幻境。于是,在村巷深处抓拍了些许昨日因人多拥堵无法取景的照片。早餐后直奔就近的卢村,它静谧地躺在秋雨中,仿佛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古朴的民居雨后更显典雅与宁静。9时许,村落开始热闹起来,游客接踵而来,忙乎着观景、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 No2西递:古韵悠长的时光穿梭</p><p class="ql-block"> 紧接着,我们驱车前往西递,沿途观赏着金黄的落羽杉,心情随着车流的节奏而起伏。抵达时,已是午后,溪怡居客栈的老板庄华英夫妻早已在村头停车场等候,他们的笑容如同这秋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夫妻俩不仅人品厚道,热情洋溢,还帮忙搬运行李,让我们感受到了安徽农村人的淳朴与热情。客栈的菜品,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地道的安徽农家特色,色香味俱全。</p> <p class="ql-block"> 踏入古村,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白墙黛瓦的建筑错落有致,这里不仅自然风光旖旎,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青石板路,斑驳古墙,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芬芳。古村既有徽派建筑的典雅,又不失江南水乡的柔情。</p><p class="ql-block"> 天气逐渐晴朗,黄昏落下转瞬即逝的阳光,他们几个赶紧进入了“战斗”状态,蹩脚的我则成为练手焦点,在各个古色古香的角落留下自己的身影,试图与这片古韵相融。着实历练了一把充当“模特”的辛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开启夜游西递,我们漫步村间小道,欣赏灯光秀,上村头观看了精彩的水幕投影和音乐喷泉。</p><p class="ql-block"> 西递古村,用它独有的方式,诉说着秋天的故事,这是一处能让人卸下疲惫的世外桃源,它能给你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No3塔川:色彩斑斓的秋日童话</p><p class="ql-block"> “塔川归来不看秋”,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小村落,因为秋季的红叶和古老的民居而名声大噪,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当我们抵达时,眼前的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调色盘,红、黄、绿交织在一起,美得让人心醉。古屋彰显着岁月的沧桑,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它们静静地伫立在稻田边,与周围的群山树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塔川的树木成了秋日的使者。枫叶如火,银杏叶金黄,它们在枝头竞相绽放,又缓缓飘落,铺成了一条条五彩斑斓的小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季节的更迭,每一次飘落都似乎在诉说着对大地的眷恋。</p><p class="ql-block"> 然而,稻田的景象却让人心生忧虑。不少游客为了拍照,不慎踩踏了稻田,留下一道道深深的足迹。那些原本挺立的稻穗,此刻已东倒西歪,失去了往日的生机。游客们或兴奋、或惋惜,但这份对自然的破坏,却令人难以释怀。</p><p class="ql-block"> 摄影爱好者们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从不同角度捕捉着这秋日里的童话世界。志华老弟的无人机得以派上用场,展翅高飞,肆意在这片色彩斑斓中遨游,高空传来的画面让我们大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 No4姬公尖:红柿如火的味蕾盛宴</p><p class="ql-block"> 秋意渐浓的时节,前往歙县上丰姬公尖,只为捕捉那一抹柿林火红的绝美瞬间。姬公尖,一个藏匿于群山之中的小村落,因盛产形似灯笼、色泽鲜艳的柿子而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 抵达山脚,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柿子树仿佛被夕阳点燃,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山林,也点亮了果农的心。村民们穿梭其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这一年的心血结晶,每一个动作都饱含对土地的敬意与感恩。而孩童们在树下嬉笑玩耍,不时捡起掉落的柿子,那清脆的笑声,为这丰收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活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柿子的丰收,不仅是味蕾的盛宴,更是生活馈赠的甜蜜。它让村庄沉浸在喜悦之中,让人在岁月的流转里,感受到大地的宽厚与慈爱,领悟到辛勤耕耘后收获的珍贵与满足。</p> <p class="ql-block"> 在这场视觉盛宴的追寻中,我们因粗心大意,遭遇了一段小插曲。原本信心满满地跟着导航前行,却意外地被误导至了一个名为“鸡公尖”的地方,与目的地南辕北辙。一字之差往返几十公里的折腾,让人不禁苦笑连连,却也成了此次行程中难忘的一段经历。</p><p class="ql-block"> 从加油站工作人员那了解到像我们这般失误的之前既然也有不少游客。在此,提醒各位摄友,前往姬公尖拍摄柿子时,务必确认导航信息准确无误,以免像我等一样误入“歧途”。</p><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姬公尖的村民汪和平,热心为我们提供拍摄场地和介绍当地柿子制饼流程。他家柿饼太爽口了。从这天起我们每次出门上车便吃上一个,一口下去爆浆甜!用霞婆子的话来讲那叫:开启每天甜蜜美丽心情,愉快旅拍。</p> <p class="ql-block"> No5徽州古城:历史与现代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徽州古城,是我们此次行程的文化重镇。一说起徽州,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建筑。走在徽州的街头巷尾,你会被那些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所吸引。这些雕刻工艺精湛,图案栩栩如生,寓意深远。它们不仅是徽州建筑的一部分,更是徽州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漫步在古城墙上,感受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不仅品尝了徽州特色的毛豆腐和石耳炖鸡,还体验了徽墨和歙砚的制作工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踏上前往下一站景点的旅途中,我们邂逅了新安江那如诗如画的风景。沿途,新安江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轻环绕在群山之间。秋日里,江水更显清澈,波光粼粼。岸边,徽派古屋错落有致,平添几分韵味。山林间,枫叶渐红,层林尽染,与江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山水相依,古屋点缀,每一处都是那么恰到好处,令人心旷神怡,沿途各个摄影点采风自然是在所难免。</p> <p class="ql-block"> 回到古城居住地用餐,我们选择在古城游客中心斜对面的“河天下”餐馆,品尝了各类美食,这里口味地道,物美价廉。美食当前,志华夫妻俩把酒当歌,开怀畅饮,一路走来所带的美酒也所剩无几。</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徽州古城居住两晚,根据客栈老板的推介调整了个别景区及拍摄点。</p> <p class="ql-block"> No6阳产土楼: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阳产土楼,一个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古老村落,以其独特的土楼建筑而闻名。这里的土楼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宛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岁月的痕迹。这些土楼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坚韧。 </p> <p class="ql-block"> 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阳产的晒秋场景。村民们将丰收的果实——金黄的玉米、南瓜,火红的辣椒,挂满了土楼的屋檐和窗台。秋风拂过,果实摇曳,与土楼的古朴色调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我们按下快门,定格了这一瞬间的温暖与丰饶。</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不禁想起了家乡曾有的土坯房。因农村改造拆建,所剩已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虽然它们同样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但与阳产的土楼相比,却少了那份古朴与和谐。阳产的土楼,不仅是建筑的艺术,更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No7石潭云海: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p><p class="ql-block"> 在安徽的石潭,云海如梦似幻,是无数摄影爱好者心中的圣地。这里,云海不仅有着变幻莫测的姿态,更蕴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壮美。</p><p class="ql-block"> 凌晨六点,天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来自五湖四海居住在“向日葵”客栈的摄友们早已整装待发。五部车二十几号人,大家怀揣着对美的追求,踏上寻找云海的征途。寒风中,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与激动,仿佛能听见相机快门在静默中蠢蠢欲动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向日葵”客栈吴老板,一位熟知石潭每一寸土地的摄影爱好者,成了我们的向导。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分别登上了两个观景台。第一处虽也有景可观,但与第二观景台相比,便显得逊色不少。第二观景台海拔更高,由吴老板夫妇经营,位于山巅之上,种植了山花和油菜,视野极为开阔。站在这里,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上,俯瞰着脚下的村庄河流,一切都变得如此渺小。</p><p class="ql-block"> 然而,天公并不作美。由于天气原因,云海并不像预期中那般汹涌澎湃,而是显得稀薄而零散。尽管如此,眼前的景色依旧令人震撼。近处山花遍野肆意绽放,远处的山峦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如同水墨画中的淡墨轻描,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 上、下山的路,险峻而曲折。山路弯多狭小,多处更是呈现90度的直角转弯。驾驶车辆需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入深渊。但正是这份险峻,让这次旅行更加难忘。它让我们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也心存敬畏。</p> <p class="ql-block"> No8红杉林:光影交错的自然奇观</p><p class="ql-block"> 整理好行囊前往宣城。落羽红杉林,我们来啦!这天,终于盼来了那久违的晴朗天气,阳光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温暖而亲切。乘还没天黑我在民宿整理图片,他们几个出去踩点,为明天的拍摄做准备。</p><p class="ql-block"> 清晨,天空微亮,我们起个大早,居高选择好机位,满怀期待地想要捕捉那第一缕阳光穿透红杉林的瞬间。然而,晨雾却像一层神秘的面纱,遮住了红杉林的真容,并未如愿拍摄到日出,遗憾!随着时针缓缓指向9点,阳光终于穿透了晨雾,洒在了这片红杉林上。那一刻,红杉林仿佛被瞬间点亮,景色堪称惊艳。这几个小时的期盼与煎熬估计也就摄影人才能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船缓缓驶入这片水域,近距离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林间光影交错,每一棵树都像是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红杉林立于水中,挺拔而优雅,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这光影效果,既神秘又迷人,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时间的脉络上。</p> <p class="ql-block"> 随着船只的前行,仿若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中。红杉林带来的视觉冲击,不仅仅是色彩上的震撼,更是心灵上的触动。“老炮儿”们用镜头捕捉着这光影交错的瞬间,而我,则尝试用文字记录下这份震撼与感动。</p> <p class="ql-block"> 离开方塘前往泾县,必经的桃岭公路(皖南川藏线)以其险峻和美丽著称,是我们此行最刺激的驾驶体验。这条公路狭小且蜿蜒曲折,沿途风光旖旎,既有陡峭的山崖,也有幽静的峡谷。全程由志华老弟驾驶,行驶中一脚油门一脚刹车,过程更多的是紧张与刺激,但那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却是难以言喻。</p><p class="ql-block"> 接连几天的早起未休息好,亦或许是在红杉林游玩消耗太多精力,我坐在副驾上既然酣然入睡,错过不少沿途美景。</p> <p class="ql-block">No9宣纸文化园:古韵今风的完美融合</p><p class="ql-block"> 走进安徽宣城市的中国宣纸文化园,仿佛踏入了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每一处都散发着纸张的芬芳与历史的厚重。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造型奇特的“国纸客厅”。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国纸客厅,别具一格的白色外观和几何图形设计,在群山绿树环绕中显得格外醒目。它的形状仿佛是从宣纸中抽象出来的艺术符号,既现代又不失古朴,让人不禁驻足观赏,思考着宣纸与建筑之间的奇妙联系。步入客厅内部,光线透过精心设计的窗户洒落,与白色的墙面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这里不仅是展示宣纸文化的绝佳场所,更是打卡摆拍的理想之地。站在客厅中央,仿佛置身于宣纸的世界,每一次快门按下,都是对这份古老技艺的致敬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宣纸不再仅仅是一张纸,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传承千年的不朽传奇。</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可了解到宣纸的制作工艺、历史沿革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匠人的用心与对传统文化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一路游玩发现,那些被岁月雕琢的马头墙,它们在时光的流转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黟县的马头墙,飞檐翘角,古朴而庄重。行至歙县,马头墙的风貌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在保留传统韵味的同时,融入了更多现代的元素,翘角不再突出,变得平整。而在宣城,马头墙的变化则更为显著,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黑白灰,而是融入了更多的色彩与造型。徽州马头墙的变化。它们不仅记录了徽州的历史变迁,更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传承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 No10景德镇:千年瓷都的魅力之旅</p><p class="ql-block"> 离开安徽,最后一站的目的地江西景德镇,这座镶嵌在赣鄱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以其千年的制瓷历史和独特的陶瓷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与摄影师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来到这座城市已是傍晚,卸下行囊,我们先后游逛了抚州弄、陶溪川。适逢周末,外地游客众多,停车成为难题,我们闲逛之际,志华老弟还在忙着见缝插针寻找车位停车。想着交通可能堵,没想到这么堵!</p> <p class="ql-block"> 在抚州弄大伙终于品尝到心心念念的牛骨粉和油条包糍粑,心满意足!陶溪川是景德镇新兴的陶瓷文化创意街区。这里既有传统的陶瓷作坊,也有现代的陶瓷艺术展厅,更有一排排井然有序由年轻美女、靓仔经营的个体摊位,林林总总的陶瓷工艺品目不暇接,直播带货的小姐姐随处可见。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交融,成为当今红极一时的网红打卡地。漫步在陶溪川,感受着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每一个转角都可能遇见惊喜。</p> <p class="ql-block"> 24号周日上午我们游览御窑厂时,竟然遇到不少来此游玩的家乡熟人,惊喜不期而遇!漫步其间,古老的窑炉、参差交错的作坊,以及那些历经沧桑的瓷器碎片,都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这里珍藏着从古至今的陶瓷精品,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灯光下,这些瓷器更显得熠熠生辉,引人遐想。摄影镜头下,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来到景德镇新平瓷宫。“千年瓷宫万年藏”,这座由余老太太用其一生收集的六万件瓷器所构建的宫殿,堪称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瓷宫内外,瓷器碎片堆砌成的墙壁、屋顶、雕塑,无不令人叹为观止。站在瓷宫前,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对陶瓷艺术的敬畏,更是对景德镇这座城市深深的敬意。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见证了千年瓷都的无限魅力。</p> <p class="ql-block"> 午餐后我们驱车返程,当晚平安到家。这次皖南赏秋自驾游,不仅让我领略了皖南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体会到摄影人的执着与艰辛,更让我学会了用不同的视角去感受生活,用心灵去捕捉那些平凡中的不平凡。虽然摄影对我来说只是初学乍练,却收获颇多,接触中了解到更多的相关知识,实践中掌握了不少户外旅拍技巧。我相信,每一次的旅行,都是一次心灵的成长和蜕变。而这段旅程,将会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 摄影:刘玉兰、温志华、黄晨霞</p><p class="ql-block"> 图文编辑:赖晓琳</p><p class="ql-block"> 时间:2024年11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