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4下午,参观游览了永乐宫之后,我和文京就去参观游览广仁王庙。(广仁王庙在永乐宫北面两公里)<br> 参观游览广仁王庙的重点就是主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仁王庙简介</b></h1><div> 中国现存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排名第一的是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第二名就是广仁王庙,建于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广仁王庙很小很小,真正的古建只有一间主殿,和一座年代稍浅的戏台。<br> 广仁王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中龙泉村北端高阜之上,因庙内供奉水神“广仁王”,故名“广仁王庙”,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水涌出,故又称“五龙庙”,是我国现存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庙后有古魏城北城墙,后衬中条山,环境幽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div><div> 广仁王庙坐北朝南,院内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大殿的开间、梁架、斗拱等仍为唐代原制,甚为可贵。戏台为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宜属重要文物。</div><div> 广仁王庙历经千年,经过数次修整。2013年6月,由国家文物局投资,对广仁王庙建筑主体(戏台和大殿)进行了落架大修,并于2015年1月竣工落成。2015年对广仁王庙周边环境进行整治,2016年5月14日全面竣工。现在的广仁王庙,已成为山西古建博物馆和教学实践基地。</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导览</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门(村民广场)- 序庭 - 戏台 - 大殿</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 斗拱庭 - 晋南古建展廊</b></div><div><b><br></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前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砌在墙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龙泉之记”复制品</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原碑是镶嵌在主殿的墙上,2012年12月份,《龙泉之记》石碑被人盗窃,警方历时15日,在邻县的永济市将该碑找回。修缮时把以前镶嵌在主殿墙上的碑挪到了斗拱庭墙上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的前世今生 之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的前世今生 之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的前世今生 之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的前世今生 之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的前世今生 之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仁王庙的大门</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从这里进到了序庭</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广仁王庙环境整治记</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附:机构捐助者和个人捐助者名单</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序庭</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时间轴的形式 列举了中国现存木构建筑重要遗例 之一</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资料主要摘自《梁思成全集(第八卷)》</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两点说明:1、按此时间轴,我国唐代木结构建筑有四座,但2014年维修天台庵发现新的后唐题字之后,基本认定天台庵是一座五代建筑,我国唐代完整的木结构建筑就仅剩下了三座。2、大多数资料记载,广仁王庙的主殿建造于大和五年,即公元831年。但据寺内所存唐代元和三年(808年)碑文推测应建造于元和元年(806年)之前。总之,肯定广仁王庙的主殿是唐代木结构建筑。</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时间轴的形式 列举了中国现存木构建筑重要遗例 之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资料主要摘自《梁思成全集(第八卷)》</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戏台</b></h3><div> 坐南向北与正殿相对,系清代建筑。但与正殿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b><br></b></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戏台的脊檩上有清代修建的题字</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广仁王庙主殿</b></h1><div> 主殿坐北向南,殿身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平面呈方形,台基高1.2米,殿前无月台,正面明间辟板门,两次间为破子棂窗,两稍间偏小。殿周檐柱16根,全部砌入墙内。柱上仅施阑额,无普拍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檐下仅施柱头斗栱,五铺作出双抄偷心造,斗幽较深,无补间铺作。殿内无柱,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四椽栿通达前后檐外,伸出部分制成二跳华栱。栿上设驼峰、大斗承平梁,平梁上设侏儒柱和叉手,两端施托脚,梁栿为“月梁式”。<b><br></b></div><div> 整个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显示了唐代建筑风格。</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3年修缮之前的广仁王庙主殿</b></div><div> 正殿前檐两稍间墙壁上嵌记事石碣4块,其中唐碣2块,一为元和三年(808年)河东裴少徽“广仁王龙泉庙记”,一为大和六年(832年)“龙泉记”。现移在斗拱庭墙上了。是研究广仁王庙历史沿革及中国古代水利发展史的重要史料。</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2013年修缮之前的广仁王庙</b></h3><div> 广仁王庙正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1958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对大殿进行了修缮,但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此次修缮有很多遗憾之处。现在的广仁王庙正殿,墙壁、台基都不是唐代风格,屋檐按照残破的状况锯短了,屋顶上的瓦和脊兽都更换了,且翼角起翘明显。总之经过这几次的大修,大殿在外形上已几乎看不出唐代的风格,给人感到不浑厚,不朴实,不壮观,失去了唐代建筑应有的风韵。<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从戏楼走向主殿</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殿内</b></div><div> 靠墙立着新塑的龙王、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正中的广仁王看起来有点萌。<div> 广仁王就是五龙之一的青龙神(北宋时宋徽宗将五龙都封为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br></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脊檩上有清代修建的题字</h3><div> 广仁王庙大和六年重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无史料记载,直到清代才有几次修缮的记录,殿内梁脊板上有墨书记录着重修的时间:大清乾隆十年岁次三月初六日重修广仁王庙大吉。<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脊檩上有清代修建的题字</div><div> 光绪三十二年岁次丙午六月上浣之吉五社人重修广仁王庙吉祥如意</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脊檩上有五十年代修建的题字<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九日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芮城县人民委员会重修广仁王庙纪念</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殿内</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细节处一窥唐风 之一<br></b></div><div> 殿内,可以看到梁架也比较简单。没有内柱,周身共用16根檐柱。梁栿通檐造不设内柱,这是唐五代小型殿宇常见的作法,唐代南禅寺大佛殿、五代天台庵正殿、镇国寺万佛殿均是如此。<b><br></b></div><div> 四椽栿之上为驼峰、大斗、令拱承平梁,与南禅寺作法一致,四椽栿与平梁两侧置托脚,托脚入斗抵平梁头,平梁不出头,这是典型的晚唐、五代时期的做法。这些细小之处,正是学界断代的依据。平梁之上为叉手、蜀柱、令拱承托脊槫,用蜀柱不是唐代的特点,学者认为此处是后来维修更换所致。<br></div><div> 关于丁栿,该殿丁栿为一架椽的长度,丁栿平置在四椽栿之上,同样是唐代建筑的的作法,丁栿之上没有系头栿,与平顺天台庵的作法相似。<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主殿外<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细节处一窥唐风 之二</b></div> 虽然从外观上广仁王庙已经看不到唐代风格,但是,其正殿的斗拱和梁架结构依旧保留了唐代的作法,甚至有一些特点是三座现存唐构中仅存的。<br> 大殿的斗栱都位于柱头,没有补间铺作。柱头铺作也很简单,为五铺作出双杪,偷心造,两跳华栱直接承托替木和撩风槫,无耍头。而前后檐柱头铺作的二跳华拱是四椽栿的延伸,这是典型的唐代作法,组合式的斗拱是体现广仁王庙正殿为唐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br> 柱头扶壁栱的做法为泥道拱上施素枋,素枋之上又重叠一层泥道拱与素枋,这种作法称之为栱枋重复式,按专家的说法,这种作法在整个北方建筑中都是孤例。扶壁拱拱枋重复式是唐早期建筑有过的作法,但是之后在北方建筑中消失了,而南方建筑中还有保留,代表性的有五代福州华林寺大殿、北宋宁波保国寺大殿等。另外柱头无普拍枋、阑额在角柱不出头等做法都是晚唐到五代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br> 此外,特别罕见的是在泥道拱中保留了直拱的作法。该殿斗拱特别的作法,见于隋唐时期壁画之中,是早期斗拱的一种样式,是比南禅寺还要古老的作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殿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拱庭之一 - 斗拱</b></h3><div> 斗拱是中国传统木构件体系中最重要的构件,梁思成先生指出:其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致如果不彻底了解它就根本无法研究中国建筑,它构成了中国建筑柱式中的决定性特征。</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拱庭之二 - 斗拱</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历代斗拱演变图(自梁思成全集第八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斗拱各部位注释图、(自梁思成全集第四卷)</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拱庭之三 - 广仁王庙建筑特征</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拱庭之四 - 广仁王庙斗拱足尺示意模型</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斗拱庭之五 - 广仁王庙墙碑</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修缮时把以前镶嵌在主殿墙上的碑挪到了斗拱庭内墙上</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晋南古建展廊</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运城市古建筑</b></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十四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十一处</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展示于此的有:二十六处</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运城市古建筑</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临汾市古建筑</b></div> 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八处<br>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十六处<br> 展示于此的有:十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