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2024年10月18日,我们参观完武侯祠后,怀着敬仰之情来到了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北门进入草堂后,最先看到的是“听秋轩”。这是一个园林式的古建筑,是一个过渡式的敞厅,其名称来源于郭世欣集杜句的对联“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这副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草堂的景色和杜甫在草堂生活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 “草堂木艺馆”是2019年新推出的木文化专题展馆,通过对木建筑、木家具、木雕、根雕等实物和图片的展示,使游客能直观的感受到木文化的独特魅力,亲眼目睹木雕工手下的精湛作品。</p> <p class="ql-block"> “荷塘映梅”圆洞门,外面是荷塘,穿过洞门里面是梅园。</p> <p class="ql-block"> 进入梅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览亭”,通高23.1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民国时期四层砖亭,因杜甫《望岳》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先后居住过四年的草堂遗址,他在这里创作的诗歌有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找到遗址,重新翻盖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过维修和扩建。这座草堂距今已有1264年的历史,但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是草堂内的书房和厨房</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里有个“浣花祠”,是为巾帼英雄“浣花夫人”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 传说有一位任姓姑娘住在溪边,替一个长满癫疮的和尚浣洗腥臭的袈裟,浣花溪中便泛出了朵朵莲花。就是这位不同寻常的任姑娘,后来成为了西川节度使崔宁的夫人。</p> <p class="ql-block"> 大历三年(768年),在崔宁前往长安述职时,泸州刺史杨子琳起兵作乱。任氏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织人马抗击叛军,最终成功保卫了成都。她的英勇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为了纪念她,人们在浣花溪边为她建立了祠堂,并尊称她为巾帼英雄“浣花夫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兰 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兰 映 玉 池</p> <p class="ql-block"> 壁照上“诗圣千秋”四个字,是根据1957年朱德总司令参观杜甫草堂后写下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而写的,表达了他对诗人杜甫的由衷赞美和崇敬之情。这里还为游人摆放了纸砚笔墨,有兴趣的游人可留下墨宝,以抒发对诗圣的敬仰之情。</p> <p class="ql-block"> “喜雨亭”建于唐代,是杜甫草堂的主要建筑之一。传说中杜甫在喜雨亭创作了《登高》、《赤壁》等名篇。</p> <p class="ql-block"> “花径”是连接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的尽头是“草堂”影壁,上面镶嵌着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这些字迹几经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花径因其古朴典雅的景色和诗意盎然的环境,成为了草堂的标志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在此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毛主席站过的地方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原本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门上的匾额“大雅堂”三个字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门前的杜甫铜像身形枯槁,体现了他忧国忧民之情怀。</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是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的一个重要景点,位于南门正对面。这里陈列着中外名人对草堂的赞美和观光记录,展示了杜甫草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南门口,大批小学生在有组织的拍照留念。组织小学生参观草堂,可以让孩子们从小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从而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p>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韵味,使人感受到了杜甫的诗意和草堂的文化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唐代。让我们更多的了解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文化,像诗圣那样时刻保持着对国家的无限深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