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严家桥

无锡柳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文/韩荣堂(原创)</span></p> <p class="ql-block">  严家桥古镇地处无锡、江阴、常熟三地交界。严羊河、锡北运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名人资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江苏地方剧种锡剧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中国传统村落严家桥</b></p> <p class="ql-block">  传统村落“严家桥”正在努力打造“唐氏故里、锡剧之源、田园水乡”的特色品牌。严家桥村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是锡剧的发源地、无锡望族唐氏发迹之地,有享誉江南地区的唐仓厅,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顺之后裔居住地。古镇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记录着江南水乡文化发展的点点滴滴。人才辈出的严家桥还曾亮出过一张亮丽名片,那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严家桥在无锡就被誉为"教授村",充分展示了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人文底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家桥还是中国共产党在锡东地区最早建立党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谭震林、叶飞等众多党员干部在此留下了足迹。2007年10月,严家桥古镇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第4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20年4月,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革命历史陈列馆</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我在这里很想见你一面</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山水间的家”</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古镇“严家桥”</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严家桥于2011年5月重建,严</span>家桥古镇名符其实的严家桥,它是古镇的象征之一,它那古朴典雅的桥身以及三个大红的“严家桥”令人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古镇的三座桥</b></p> <p class="ql-block">  永兴桥建于20世纪30年代,钢筋混泥土结构,因建于永兴河上而得名。当时总造价2100银元,其中1400余元由唐氏族人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16年为无锡市级文保单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万善桥是一座有故事的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位于严家桥市镇中市口旁,因造桥资金处于群众捐款“集资”,故取名万善桥。人们习惯称双板桥,曾名闻大江南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梓良桥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位于严家桥唐氏仓厅南面,是唐氏后辈为纪念先祖唐子良而建,故名“梓良桥”。建桥除为方便交通外,传说常熟一位风水大师曾指点唐氏:严家桥市河是卧龙的身子,要在市镇河道南面建座桥将河水拦截,水流就会在六家泾墩形成回流,卧龙一动,严家桥就成了活龙宝地,唐家在此创业,日后必将发迹,因此建了此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的“经济缩影”</b></p> <p class="ql-block">  唐氏家族是严家桥的"经济缩影"。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先驱者、无锡民族工商业四大家族之一的唐氏家族先祖发祥的风水宝地,严家桥至今保留着唐氏家族的"旧影",像唐氏仓厅、唐家码头旧址;唐氏建造的永兴桥旧址;春源布庄遗址;唐氏"同济典当"等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锡这片热土上,走出了唐氏家族,与荣氏、薛氏、杨氏家族并列为民族工商界赫赫有名的“四大家族”唐氏家族务实兴业、拼搏进取,成为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者,为繁荣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唐氏后人依然活跃在海内外各行各业,许多已成为商界翘楚、知名专家和政界要员。他们的故事值得宣传并发扬光大。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唐翔千(1923年6月8日—2018年3月10日)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48年获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氏花厅位于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严羊河西岸,占地面积120平方米。花厅为砖木结构平房,面阔五间,七架梁扁作前后双步结构,前廊为鹤颈轩,结构严谨,雕花精美。是无锡历史名人故居遗存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源布庄位于严家桥双板桥西逸,为面阔四间的平房小商铺,始建于清同治初年。系无锡唐氏布商唐懋勋、唐洪培唐福培父子开设,在唐氏工商业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建筑损毁较重,是见证无锡近代工商业繁荣的遗存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源布庄、布庄场。咸丰十年(1860)当太平军与清军在江南塵战时,无锡唐时长布商唐悉勋为避战乱,带着同他一起经商的两个儿子唐子良、唐竹山,来到“家家纺纱、户户织布”的严家桥落户,父子三人凭着经首土布的经验,开设了“春源布庄”为唐氏日后发展积累了大量资全。正如《无锡史话》所称:“春源布庄”在当地农民的日夜机杯声中,加快了发财致富步伐。唐氏家族“培”字辈、“镇”宇辈大多都在这里生活过。“布庄场”因春源布庄而得名。由于布庄经营越来越兴旺,唐氏先祖为便利经营活动,特地铺设了这片砖场。当时布庄场与春源布庄同样齐名、名闻退迹,是唐氏家族发祥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家桥粮仓圆形墙体由青砖砌筑而成,外饰白色粉刷,上覆小青瓦攒尖顶,体现了传统建筑结构对于米粮等物资仓储需求的适应性,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传统仓库建筑优秀案例,同时也是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早期发展和严家桥地区作为无锡东部著名"米码头"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锡市历史建筑严家桥粮仓。该组建筑由四座四筒形粮仓组成。圆形墙体由青砖砌筑而成外饰白色粉刷,上覆小青瓦尖顶既融合于白墙黑瓦的水乡风貌又星现出独特的空间造型体现了传统建筑结构对于米粮等物资仓储需求的适应性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传统仓库建筑优秀案例同时也是无锡近代民族工商业早期发展和严家桥地区作为无锡东部著名“米码头”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唐氏仓厅,在锡东严家桥古镇可是鼎鼎大名,这是一组有名的大粮仓,属于唐氏家族建筑群“唐苑”的一部分。从古到今,民间都有“广积粮”的传统,而唐氏仓厅这一历史建筑是当年江南大米仓、无锡米码头繁荣的重要例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永兴河贯穿全村,形成江南水乡传统的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江南传统民宅格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唐家码头和百米长廊</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唐家码头、百米长廊</span>在70年代和唐氏仓厅同期建造。唐家码头湖永兴河建,南北两个码头,为船只上下粮食和家庭人员外出乘船之用。为方便来往,搭建了百米长廊,用于避风遮雨冬暖夏凉。唐家码头当年车水马龙,一片兴旺景象。直至解放前,这里仍是严家桥最为热闹的水上客运码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氏工商业陈列馆的更新再建,为弘扬唐氏爱国爱乡、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慈善利他的精神,为彰显无锡严家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奉献出一部简约而博大的画卷。也许它就像一面镜子,可折射出中华工商文化精神之厚重,敦促我们加快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之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台“唐氏织布机”不仅蕴含着回忆还与我们的文化遗产有着紧密的联系,它见证了唐氏工艺和智慧,他们依靠这些机器创造了我们的日常必需品,每一根线都编织着唐氏家族的历史和传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潘家商楼码头依枕永兴河。清朝同治年间由潘氏先人建造。商楼临河面东,南面二间,北面一间,中间石阶码头,商楼上下开设酒楼、点心店、百货布匹等。目前南面的商楼和石阶码头仍完整保留,是古镇繁华时期具有水乡风情特色、工商文化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镇中心位置的朱氏商业楼,始建于民国初年,直接辐射东西南北各街,一楼之内容纳茶馆、布店、酒楼、百货、金银铺,堪称无锡初代商业综合体。如今,这座近百年的老楼依然定格在古镇,成为见证城市变迁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家桥村人杰地灵,历来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据统计,近代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政界要员、杰出科学家、著名专家学者,以唐氏族人为主的知高职人才累计超过了200多人(还不包括在国外的严家桥后裔),占到现籍村民的十分之一之多,因此该村也被称作“教授村”。例如:曹德风,严家桥界州人。1963年毕业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果树蔬菜栽培专业,后参加北京农学院园林花卉专业学习。1963年-1981年在国营丰县大沙河果园工作,主要从事果树生产管理及技术指导工作,深受大家欢迎的丰县大沙河果园生产的“红富士”苹果就是那时选育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是锡剧的发源地</b></p> <p class="ql-block">  严家桥是锡剧的发源地。据介绍,严家桥至今保留着锡剧史上的几个"第一"。锡剧初名滩簧,由吴歌小调演变成为滩簧,最早就发源于严家桥一带农村。锡剧由民间自娱自乐形式逐渐转化为商业性演出,也是从严家桥发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家桥还出了锡剧史上的3位名人:锡剧史上第一个剧作家严廷初,严家桥巷门头舍上的袁仁仪,被称作"锡剧进上海第一人",锡剧史上最早的滩簧女艺人青宝姑娘也是严家桥人。有了这么多锡剧史上的"第一",严家桥"锡剧第一村"的历史及其人文资源算得相当丰厚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锡剧传承基地</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锡剧被誉为“太湖一枝梅”,江苏省主要剧种之 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源自于滩簧,清乾嘉年间发祥于无锡严家桥一带。日征月迈,盛行于吴地的山歌小调,演变成由吴歌为唱词内容、东乡小调为乐调基础、采茶灯为表演形式的滩簧,并在苏南广大农村地区传布,最终媚变成为了锡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全是用80年代初的电视机播放《锡剧》,它让我们能够再一次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和文化气息,它是我们过去的见证,也是我们未来的怀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严家桥的古建筑</b></p> <p class="ql-block">  严家桥的古建筑,仿佛是一部悠久的历史长卷,每一座古屋都凝聚了岁月的沧桑与智慧,让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物件馆”的老屋,显得古朴典雅,无论是精雕细刻的门窗,还是年代久远的老墙,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严家桥古镇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锡著名的米码头、布码头、书码头和医药码头,是锡剧的发源地、无锡望族唐氏发迹之地,有享誉江南地区的唐仓厅;也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唐顺之后裔居住地。这里在初冬阳光的照射下,格外引人注目,引来了周边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严家桥古镇,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静谧中透着岁月的沉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