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雁如</p><p class="ql-block">在陕西礼泉县城东25公里烽火镇的薄太后村(原来叫徐章村或徐家村),矗立着一座青砖古塔叫薄太后塔,也叫“望母塔”。相传是汉文帝为思念母亲薄太后所建,还因在香积寺内,又被称作香积寺塔。寺虽毁,塔犹存。当地民谣说:“礼泉有个薄太后塔,离天只有丈七八。”千百年来,它像一位孤独的老者,守望着一段历史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一、薄太后塔:建筑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薄太后塔建于唐代(618—907),虽具体年份已在漫长岁月中模糊,但它的风采却在时光打磨下愈发璀璨。塔周围环境宁静而祥和。塔基边芳草如茵,宛如柔软的绿色地毯,亲昵地依偎着古老的砖石,与沧桑的塔身形成鲜明又和谐的画面,仿佛在轻声诉说着眷恋之情。</p><p class="ql-block">不远处,古老的大树树干纹路深刻,犹如岁月的记录者,树枝则像一把把绿色大伞,为古塔遮阳挡风。鸟儿在枝头欢唱嬉戏,清脆的歌声为这片静谧之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古塔的庄重相互映衬,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全塔由青砖砌筑而成,砖缝间的黄胶泥宛如岁月神奇的粘合剂,将历史的精彩紧紧粘连。它平面呈正方形,七层空心楼阁式的结构宛如巨人。第一层塔身笔直挺立,威严如王者,素面无装饰,仅正、背两面的拱形券门透露出古朴大气。从第二层起,塔身四面出现砖柱、平座和栏杆,恰似精心打造的观景台。每层塔檐以叠涩砖挑出,每边长 6.3 米,高达 36 米。从第一层到第四层,券门交错排列,五层以上则四面皆有,四角攒尖顶更为其增添灵动之美。檐梢吊挂的铜铃精美巧秀,微风拂过,清脆悦耳的铃声仿佛是古塔的低语。塔内有楼梯,顺着楼梯攀登,如同穿梭时空隧道。站在塔顶眺望远方,风景尽收眼底。塔内墙壁上同治年间陕甘回乱的诗,“同治元年荒,回北作乱忙。火烧阡东镇,杀人百馀强。”诉说着那段残酷历史给关中大地带来的伤痛。</p> <p class="ql-block">更神奇的是,该塔历经 1556 年华县 8 级大地震、1668 年郯城 8.5 级大地震的考验,却依然屹立不倒、不歪不斜,就像一位拥有神奇力量的守护者,在无数灾难面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历史与时间永恒的见证。</p><p class="ql-block">薄太后塔,不仅是一座青砖古塔,更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是历史与自然对话的见证。这里的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每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p> <p class="ql-block">二、薄太后:传奇女性的智慧人生</p><p class="ql-block">薄太后即薄姬,生于会稽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是汉文帝刘恒的生母,其一生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画卷。她的故事,要从嫁给魏王魏豹说起。</p><p class="ql-block">话说秦朝末年,自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王侯将宁有种乎”后,各地纷纷举起了反秦大旗,其中有一位叫魏豹的人也自立为魏王,而薄姬最初是魏王魏豹的妾室。当时曾有术士为薄姬卜卦算命,说她日后会生一位天子。魏豹因此大喜,却不知此天子之父并非自己,而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后来魏国被韩信打败,薄姬进入汉王刘邦后宫。她年少时与管夫人、赵子儿情谊深厚,曾许下“苟富贵,勿相忘”的约定,三人先后被纳入魏王宫又一同进入刘邦后宫。</p> <p class="ql-block">汉高祖五年,薄姬诞下一子刘恒。因怕吕后嫉妒,刘邦将其安置于礼泉县徐章村。</p><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驾崩后,吕后掌权,大肆打压刘邦宠幸的女人和刘氏宗亲,戚夫人被残忍制成人彘。而薄姬因不受宠逃过一劫,带着8岁的刘恒前往贫苦的代国当代王。母子二人在代国远离朝廷纷争,这种韬光养晦的智慧为他们赢得了生存空间。在代国,薄姬教导刘恒要有仁爱之心,因代国资源匮乏、百姓贫困,她还教育刘恒要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身先士卒。刘恒在代国与母亲平安度过十五年,刘邦的分封保全了他们的性命。</p> <p class="ql-block">吕后去世后,“诸吕之乱”被平定,汉臣迎刘恒为帝,即汉文帝。次年,薄姬被尊为皇太后,孙子汉景帝刘启即位后,她又被尊为太皇太后。薄姬没有效仿吕后执掌朝纲,而是与世无争,受到大臣称赞。</p><p class="ql-block">汉文帝刘恒在母亲薄太后的言传身教下成长,目睹民间疾苦,即位后推行“黄老治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政策,使西汉走向安定富裕。让刘恒成了一位励精图治的好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破匈奴、创下不世之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薄太后还是一位重义之人。周勃对刘恒称帝有功,当周勃遭诬告谋反被刘恒下狱时,薄太后深知其为人,向儿子掷头巾怒斥。刘恒赶忙谢罪并释放周勃,恢复其爵位和封邑,此举间接保护了汉景帝,周勃之子周亚夫在“七国之乱”中带兵平叛,延续了“文景之治”。薄姬是“文景之治”背后的隐形大功臣。</p><p class="ql-block">前元二年(前 155 年),这位传奇女性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她被葬于儿子汉文帝刘恒霸陵(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的台塬上)之南的南陵,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供后人传颂。</p><p class="ql-block">薄太后走了,但她的儿子汉文帝刘恒、孙子汉景帝刘启、重孙子汉武帝刘彻等后代子孙,都先后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三、汉文帝刘恒:大孝之君的典范</p><p class="ql-block">相传汉文帝刘恒登基为帝后,命运却给他出了一道艰难的考题——母亲薄氏卧病在床,这一病就是三年。身为帝王的刘恒,本可坐拥天下之荣华,差遣无数奴仆照料母亲,但他没有。身为帝王的汉文帝刘恒放下威严,像普通孝子般守护在母亲身旁。那三年里,他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对母亲关怀备至。母亲所服汤药,他必亲自品尝,确认温度合适后才端给母亲,一举一动尽显深情。</p> <p class="ql-block">在徐家村住久了的薄太后,她的心已经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再也不想离开这个给自己温暖、让自己躲避灾难的“娘家”了。登基后的刘恒虽贵为天子,多次恳请母亲回宫,薄太后因厌恶宫中争斗,依然选择在徐家村居住,她乐善好施、拯饥救危。刘恒无奈,便在村中建造高塔。每当思念母亲的情绪如潮水般涌来,刘恒便登上皇都的高处,朝着母亲所在的方向极目北望。那座塔在他眼中,已然是母亲的化身。远远望去,见塔如见亲娘,仿佛能穿越距离,看到母亲慈祥的面容,感受到母亲温暖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刘恒的孝,不止对自己母亲的悉心照料。他胸怀天下苍生,对普天之下的老人都心存孝道。他的这份大孝,如同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他的举动赢得了万民欢呼,在民间传颂着他的美德,而望母塔也在岁月中屹立不倒,引导着世世代代的人崇孝向善,让那温馨的亲情永远在世间流淌。他的孝道被后人列入二十四孝中的第二位。</p> <p class="ql-block">四、薄太后与薄太后村的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当年刘邦将薄太后纳入宫中后,又在徐家村香积寺西边仅一路之隔的地方,为她建了一座行宫叫红觉院,也在此诞生了一生最重要的亲人——儿子汉文帝刘恒。</p><p class="ql-block">薄太后没有因身居高位而歧视乡邻,而是把她从东南沿海带来的种棉、麻技术无私教给这里的兄弟姐妹。白天在田间教村民种棉,夜晚教村妇、姑娘纺织、刺绣技术。寒冬还教村民在行宫前的池塘染布。</p><p class="ql-block">当地粗布床单传承着薄太后的技艺,百姓尊称薄太后为姑婆,徐家村是他们心中姑婆的娘家,情感纽带跨越千年。曾经姑婆庙香火旺盛,大旱之年,百姓在庙前求雨,薄太后仿佛在空中庇佑大家,她已成了这片土地和人们心中无所不能的神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尽管在1972年那个曾经富丽堂皇的红觉院被毁了,但心怀大爱和大善的薄太后,为当地人无私付出的辛勤劳动,如同烙印般镌刻在这片土地和村民的心中。以至于连村名都变成薄太后村了。薄太后村也像一本古老而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薄太后的印记。</p><p class="ql-block">此村村民大多姓刘,传说与汉皇室血脉相连。</p> <p class="ql-block">五、古钱币窖藏:历史长河的珍宝</p><p class="ql-block">2009 年 6 月,阳光洒在塔下学校施工地上,一切看似平常,然而,当工人一铲子下去,意外挖出一座地窖时,平静被瞬间打破。他们好奇地凑上前去,只见里面密密麻麻摆满了古代钱币,那场面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财富世界的大门,工人们瞬间轰动起来,惊叹声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消息不胫而走,当地文物部门闻风而动,迅速赶来封锁现场并展开发掘。发掘出的古钱币重达两吨,整体保存较好,有明显流通痕迹,种类丰富,以唐代开元通宝和北宋崇宁通宝居多,还有少量元代大朝通宝。专家推断钱窖埋藏时间为元代,发现地是古代香积寺遗址。这些钱币可能是香积寺的香火钱,存放钱币的青砖窖建于元代。出土的古钱币已被妥善运至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存放,它们是研究中国古钱币历史和寺庙文化的关键钥匙,将为我们打开了解古代经济和宗教文化的新窗口。</p><p class="ql-block">岁月无情,曾经宏伟的香积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可幸运的是,望母塔一直矗立至今,像是一位忠实的守望者,见证着世事变迁。它用自己的存在告诉世人,即使岁月沧桑、天灾肆虐,伟大的人类文明依然可以绽放出永恒的光辉。当人们靠近它时,都会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被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王雁如,原名王雁。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仓央嘉措诗社陕西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作协会员,礼泉县作协副主席,礼泉县花海诗社社长。2005年出版诗集《是谁 掀开我的面纱》。 2015年出版诗集《渴吻高原》。2018年参加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大奖赛,获“实力派诗人奖”。2019年,获第二届仓央嘉措国际诗歌奖“流派贡献奖”。2020年获第三届中国民族文学论坛实力诗人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