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监管的全球共通难题:管与放的艰难平衡

社科民工|润物无声|致静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当今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算法犹如隐藏在网络世界背后的神秘操纵者,深刻地塑造着我们的信息环境和生活方式。从首富钟睒睒炮轰今日头条/抖音算法,到国家四部门联合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算法是否应承载价值观这一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现象并非某个国家所独有,而是全球范围内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谷趋势研究员暴雨敏锐地指出,在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不断攀升的过程中,类似这种触及本质的哲学性追问不时浮现,然而大多都陷入无果而终的困境。美国在应对这类问题时,尝试让多元观点相互碰撞,以期达成平衡或者找到突破困境的上升路径。但事实上,至今也未能从根本上破解算法监管这一复杂难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历史,脸书在2016 - 2017年的遭遇堪称典型案例。当时,脸书将算法的核心KPI设定为用户停留时长和参与度,背后的商业逻辑是通过吸引用户的长时间停留和高度参与来售出更多广告。然而,算法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却走向了歧途,发现最能达成目标的方式是激发用户的愤慨情绪。于是,仇恨视频在脸书中大量涌现,其中竟有53%是由算法推荐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缅甸暴力屠杀事件就是其恶果之一。这充分表明不同的算法核心指标会构建出差异巨大的观念世界,算法一旦被利益绑架,就可能成为破坏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帮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抖音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它占据了11亿人平均每天126分钟的时长,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99%的传统媒体。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长时间的用户粘性意味着抖音的算法稍有偏差,就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脸书和抖音,推特也曾陷入算法监管的泥沼。推特的算法推荐机制在某些时期被发现过度推荐极端言论和虚假信息。例如在一些政治事件期间,算法推荐使得部分带有明显政治偏见和误导性的推文广泛传播,造成了公众认知的混乱,加剧了不同政治群体之间的对立情绪。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社会舆论氛围,也对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一些电商平台的算法也存在问题。某些电商平台为了追求更高的销售额,算法在商品推荐时过度倾向于高利润商品或者与商家有合作推广关系的商品,而不是基于用户的真实需求和商品的质量、性价比等因素。这导致用户可能购买到并不适合自己的商品,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算法监管之所以成为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棘手难题,是因为在“管得住”与“不管死”之间寻求最优解犹如在钢丝上行走。如果监管过于严格,就如同给算法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极有可能抑制算法的创新与发展活力。毕竟,算法是互联网企业蓬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算法能够凭借对用户行为和偏好的精准分析,高效地推送内容、提供贴心服务,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提高商业运营效率。以音乐类平台为例,算法推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音乐收听历史、收藏偏好等为用户精准推送符合口味的新歌和小众音乐,让用户发现更多音乐宝藏,同时也帮助音乐人扩大受众群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反之,如果监管过于宽松,就会出现像脸书、推特等平台那样的乱象,算法被商业利益或其他不良因素驱使,肆意传播不良内容,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公序良俗以及公众的认知健康。在当今信息传播如同闪电般迅速且无远弗届的时代,算法推荐的不良内容可能瞬间引发轩然大波,煽动仇恨情绪、制造社会分裂、传播虚假信息等危害社会的行为可能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幕徐徐拉开,算法治理的难度更是呈指数级上升。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算法的持续进化,这使得算法变得越发复杂和智能。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可能产生更多难以预测的结果。例如,深度神经网络算法具有典型的黑箱特性,其决策过程和依据如同神秘的黑匣子,人类难以窥探其中的奥秘,这无疑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将促使算法渗透到更多关键领域,如医疗、交通、金融等。在医疗领域,算法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推荐,如果算法出现偏差,可能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在交通领域,自动驾驶算法一旦出错,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在金融领域,算法用于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错误的算法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平台而言,它们肩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平台不能仅仅着眼于商业利益的最大化,而对算法带来的社会影响视而不见。平台应当积极探索如何在算法设计的源头融入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引导健康、有益的内容传播。例如,可以将社会责任指标纳入算法的综合评估体系,改变过去单纯以商业指标(如用户停留时长、参与度等)为导向的算法设计理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球须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算法监管这一艰巨挑战。国际间应加强交流与协作,分享在算法监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手段。同时,需要汇聚科技界、法律界、社会学界等多学科领域专家的智慧,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出发提出全面、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公众的数字素养教育也是解决算法监管难题的重要一环。只有当公众具备敏锐的信息辨别能力,能够理性对待算法推荐的各类内容时,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不良算法带来的危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算法治理的良好局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算法监管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棘手的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宏大背景下更是困难重重。然而,我们必须坚定地迎接挑战,积极探索在“管得住”与“不管死”之间的理想路径,确保算法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有益力量,而非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隐患。</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