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国学者George Brown曾说:“任何一个国家与城市的文明程度,都在其公共博物馆的特色和维护中得到体现。”</p><p class="ql-block">博物馆是提供公众文化知识,储存历史记忆的场所。全世界最顶级的四大百科全书式博物馆:<b>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b>,这四大博物馆历史悠久、建筑精美、馆藏丰富,堪称人类文明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全球四大百科全书式博物馆~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位于四大博物馆之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卢浮宫,</span>始建于12世纪末,起初作为军事城堡、历代君王监狱、武器库、王室财宝库……;16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将卢浮宫改造为文艺复兴式宫殿;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卢浮宫及其收藏归为国家财产;1793年卢浮宫作为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19世纪初,拿破仑一世扩建了卢浮宫,同时扩充了馆藏;19世纪中叶,拿破仑三世修建庭院与广场,最终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庭院与玻璃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鸟瞰图,形似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布”即为“鎛”,是指源于青铜犁田工具的铲形农具钱币。很多年前收听介绍卢浮宫的音频节目时,这个知识点令我记忆深刻,之后每当我看到卢浮宫导览图,就情不自禁翻看古代“布币”图片,并惊叹于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无形勾连。</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平面图~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布币~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1989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力排众议,邀请美籍华人贝聿铭担纲卢浮宫改造项目的建筑设计,玻璃金字塔使卢浮宫焕然一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独特的现代结构,与历史悠久的卢浮宫形成了和谐的对比,</span>贝聿铭先生因此扬名海内外。</p><p class="ql-block">贝聿铭先生在《大卢浮宫》序言中写道:“金字塔的律动来自整个建筑的几何性,而这种几何性正是根植于法国文化。”</p> <p class="ql-block">(玻璃金字塔独特的现代结构)</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有一个“贝聿铭的建筑”厅,其中介绍了卢浮宫、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日本美秀美术馆、卡塔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除日本美秀美术馆以外,其他几个馆我都参观过,深刻体会贝聿铭先生作为一位现代建筑艺术大师,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贝聿铭建筑厅”)</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先生的成名作之一,历时十年,从1968年开始设计至1978年建成开放。它位于著名的华盛顿国家广场中轴线上,原始场地形状并不理想,贝聿铭先生通过巧妙的设计逐项解决棘手问题,最终呈现出一个杰出的建筑。</p><p class="ql-block">1970年代,密特朗总统访美期间,因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建筑而喜欢上贝聿铭的设计,博物馆前使用的小型玻璃金字塔正是后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p> <p class="ql-block">接手伊斯兰艺术博物馆项目时,贝老已90高龄。为表现伊斯兰建筑的内涵,贝聿铭先生潜心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先后考察西班牙、印度、叙利亚、埃及等国家的清真寺。</p><p class="ql-block">他力图创造一座汲取伊斯兰建筑精华的博物馆,不愿让其湮没在周边的建筑中。卡塔尔政府应贝聿铭先生的要求,专门填海建造人工岛,如今博物馆正是处在一座独立的人工岛上。</p> <p class="ql-block">(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被贝聿铭先生亲切的称为“我的小女儿”,她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墙之隔</span>,贝老先生将古诗、古画、古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苏州博物馆的设计。拙政园与苏州博物馆形成了“古代苏州最高级的私人空间”与“现代苏州最高级的公共空间”之对比。</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与拙政园一墙之隔)</p> <p class="ql-block">从进入卢浮宫的广场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魅力。尽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很多,排队时间较长,但精美的建筑足以吸引我们不时停下脚步。</p> <p class="ql-block">(入口就挪不动脚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三宝</b></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建筑群分为三个部分,包括黎塞留馆、叙利馆和德农馆,室外区域有杜伊勒丽花园和多处庭院。每一位游客都渴望直奔“卢浮宫三宝”,我们在巴黎顶级华人官导海霞老师的引导下,得以在高效观赏建筑与文物的同时了解作品背景,通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背后的故事进一步理解其艺术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古董长廊尽头的《断臂维纳斯》又称《米洛的维纳斯》,是公元前150年左右希腊化时期的大理石雕塑,于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上的米洛岛。</p><p class="ql-block">维纳斯是罗马十二主神之一,对应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忒",她们是同一个神,即爱与美的女神,也是小爱神“丘比特”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断臂维纳斯”的身材呈现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优雅的姿态略带动感;她的身体重量集中在一侧,另一侧呈现松弛状态,这种一张一弛的“对立式平衡”是古希腊人对美的定义。“断臂维纳斯”作为一个女性形象的尺度和标准, 是古典美、理想美的典型。无论哪个角度,都形成一个S形曲线。今天时装模特在T形舞台上亮相,还是会摆出类似的姿态,或许就是受到理想美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断臂维纳斯》)</p> <p class="ql-block">(抓住无人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最初的古希腊雕塑深受古埃及影响,古风时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静态表现就是这种影响的体现。希腊化时代转向动态,</span>可谓改变了人类雕塑史。</p><p class="ql-block">希腊化时期的动态造型随着亚历山大东征进入东方:从印度到犍陀罗地区;从阿富汗到巴基斯坦;然后到中亚和中国新疆,最终进入中原地区。在北魏时期的一系列石窟寺中,都能见到一条腿承重的菩萨,令人惊讶不已!</p> <p class="ql-block">(单腿承重的菩萨造型~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在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中,与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有关的故事有很多,“维纳斯的诞生”就是一个神奇的传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是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古罗马雕塑的形象中,既有以阿佛洛狄忒(维纳斯)为代表的象征着美丽与爱情的女神,她们时而被神化,时而被妖化,有时也是诱惑和堕落的代名词;还有一类以“雅典娜”和“胜利女神”为核心的女战神,她们代表着节制和守法精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胜利女神》傲然屹立于</span>达鲁阶梯的顶层,全称《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萨莫色雷斯岛(Samothrace)是希腊爱琴海中的一个小岛,1863年法国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尊大型女性雕像的不同部分以及100多个碎块,经由专业人员修复后,胜利女神身体的主要部分首次在卢浮宫展出。</p><p class="ql-block">奥地利专家对比同期希腊银币图案,将一同出土的大理石块拼成雕像底座的船头,给女神加上一边缺失的翅膀,这是“胜利女神”的标志,使她有了迎风飞扬的动感,1884年《胜利女神》雕像的修复工作全部完成。</p><p class="ql-block">许多考古学家试图找到“胜利女神”的头部和手臂,但都无功而返。</p>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在希腊语中是Nike(妮可),在英语中是Nike(耐克),也是这个体育品牌的来源。</p> <p class="ql-block">(《胜利女神》)</p> <p class="ql-block">(上:“胜利女神”复原想象图;下:希腊银币~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绘画作品浩如烟海,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位于其中最大的展厅“议政厅”,也称“蒙娜丽莎厅”。</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展厅)</p> <p class="ql-block">许多学者认同画中女性是丽莎·乔孔多,她是佛罗伦萨富商乔孔多的第三任妻子。《蒙娜丽莎》创作于达·芬奇人生的转折点,即从服务了十七年的米兰公爵宫廷回到佛罗伦斯,其创作背景亦增添奇特的色彩。</p><p class="ql-block">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中展现了他革新性的绘画技巧,巧妙使用色彩、光影和透视等元素,使得画面栩栩如生;蒙娜丽莎的微笑似乎随着观察者视角和光线的变化而改变,这种难以捉摸的表情增添了作品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蜚声世界得益于一场盗窃事件。1911年这幅画在卢浮宫被盗,引起全球关注;两年后画被找到并送回卢浮宫,这一过程充满戏剧性,使得《蒙娜丽莎》的名声更加响亮。</p><p class="ql-block">江湖传闻《蒙娜丽莎》盗窃案由一位专卖赝品的古董商一手策划,据说在真品失窃的两年间,他共售出六幅赝品,每个买到赝品的收藏者都认为自己重金买下的就是卢浮宫丢失的 😂😂😂</p> <p class="ql-block">(失而复得的《蒙娜丽莎》~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但他的绝大多数画作竟不在意大利,而是在法国。</p><p class="ql-block">1516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64岁高龄的</span>达·芬奇受到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诚挚邀请,他骑着骡子,带着自己的几幅画作,翻越阿尔卑斯山长途跋涉来到法国,在法国度过了人生最后三年。</p><p class="ql-block">弗朗索瓦一世以至高礼遇对待这位意大利大师,将他安置在卢瓦尔河谷的“克洛吕斯城堡”,让他尽情发挥,随心所欲地创作。</p> <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有一幅作品《达·芬奇之死》,表现达·芬奇临终前躺在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怀中。很多学者认为这幅画是安格尔的想象,但从作品可以看出弗朗索瓦一世对年长自己40多岁的达·芬奇的关爱与尊重。</p> <p class="ql-block">(上:《达·芬奇之死》 安格尔;下:版画《达·芬奇与弗朗索瓦一世》~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于是今天在卢浮宫,除了《蒙娜丽莎》,我们还能看到好几幅达·芬奇的作品,分别是《圣安妮与圣母子》、《岩间圣母》、《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施洗者圣约翰》。</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无论圣经故事的绘画,还是希腊神话的雕塑,都具有天然的文化障碍,但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观赏文物,首先获得感官上的满足,通过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这样的愉悦是双倍的。</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与圣母子》表现的圣经故事:圣母玛丽亚坐在母亲圣安妮的腿上,小耶稣抱着羊羔在一旁玩耍,羊羔是耶稣的象征,是上帝的羔羊。这时圣母突然意识到这个孩子未来将要牺牲,她产生一种悲悯,就从圣安妮腿上起身,伸出胳膊去抱小耶稣,小耶稣刚好回过头来,对一切浑然不知。</p><p class="ql-block">哪怕不了解圣经故事,仅从人性角度来说,一个无辜的孩子命中注定将要牺牲,也足以令人动容,何况还是如此美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圣安妮与圣母子》)</p> <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同样出自圣经故事:希律王为铲除神的后裔,害怕出生不久的耶稣长大后抢夺他的王位,派人屠杀所有两岁以下的婴儿。圣母子因此逃离伯利恒,躲到约旦河边的旷野中。</p> <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先后创作了两幅同名油画,一幅完成于1483年至1486年,现藏于卢浮宫;另一幅完成于1491年至1508年,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岩间圣母》英国国家美术馆~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是达·芬奇为米兰公爵的情妇绘制的肖像。画中人物原型出身寒微,原是一位公主的仆人;公主嫁给米兰公爵后,她随之来到米兰。</p><p class="ql-block">达·芬奇以精湛的技法,刻画了十五世纪末意大利宫廷贵妇真实的妆貌容颜。</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费隆妮叶夫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施洗者圣约翰》被认为是达·芬奇</span>生前的最后一幅作品,据说原型是陪伴达·芬奇30年之久的徒弟萨莱。</p><p class="ql-block">有一种说法认为达·芬奇是同性恋,而萨莱就是他的小鲜肉。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黑色背景中,圣约翰的波浪式卷发、丰腴的身材,甚至<span style="font-size:18px;">充满挑逗的</span>微笑,都不是一个圣徒应有的样子。</p><p class="ql-block">今人无法评说古人,无论如何达·芬奇为卢浮宫多留下一幅杰作。如今它并不在巴黎卢浮宫,而是在巴黎卢浮宫最大的海外合作项目~阿联酋阿布扎比“海上卢浮宫”。照片为今年2月份参观阿布扎比卢浮宫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施洗者圣约翰》~阿联酋阿布扎比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span style="font-size:18px;">享年67岁,他</span>被安葬在距"克洛吕斯城堡”不远的“昂布瓦兹城堡”内的“圣于拜尔礼拜堂”。</p> <p class="ql-block">(上:克落吕斯城堡;中:昂布瓦兹城堡“圣于贝尔礼拜堂”;下:达·芬奇墓地~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今年春天,上海博物馆举办“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特展重头戏是《头发飘逸的女子》。专家介绍,创作这幅作品时达·芬奇正在研究希腊雕塑,这是一幅创作在胡桃木上、用油画来体现雕塑的作品,是意大利唯一被许可出境的达·芬奇油画真迹!</p> <p class="ql-block">(《头发飘逸的女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绘画展厅</b></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大画廊是所有西方艺术史绕不开的艺术长廊,它主要展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绘画家的重要作品,除达·芬奇以外,还包括拉斐尔、乔托、韦罗内塞等等。</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大画廊)</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多幅作品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花园中的圣母》,又名《园丁圣母》和《美丽的女园丁》,在这幅圣母子像中,圣母爱抚着圣婴,小约翰手持十字架,整幅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慈爱。</p> <p class="ql-block">(《花园中的圣母》)</p> <p class="ql-block">乔托被称为文艺复兴画家的先驱者,他的重要作品《圣方济各接受圣痕》(简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受圣痕》)</span>亦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方济各接受五伤》和《圣痕五伤》,是</span>创作于1290年的蛋彩画。描绘了天主教创始人圣方济各身上印下耶稣受难时所承受的五伤痛苦的情形。</p><p class="ql-block">同行的旅友、美籍华人李博士告诉我,“圣方济各”就是San Fransico(三藩市),是旧金山名称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圣痕五伤》)</p> <p class="ql-block">《蒙娜丽莎》正对面的墙上悬挂着馆内尺幅最大的绘画《迦拿的婚礼》,原是委罗内塞为意大利一家修道院创作的大型装饰画,所绘内容同样取自《圣经》故事,表现基督参加婚宴时显示神迹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迦拿的婚礼》)</p> <p class="ql-block">法国绘画厅亦称“红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墙面</span>色调参考从意大利庞贝古城出土的壁画作品上的红色。这里陈列着卢浮宫收藏的最大一批油画作品。从大卫到德拉克洛瓦,法国19世纪绘画大师的作品均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红厅)</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各绘画厅的穹顶)</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央视纪录片《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介绍雅克·路易·大卫的《劫夺萨宾妇女》令人记忆犹新,表现罗马建国之初强掳萨宾妇女之后的故事。画面中央,罗马人的妻子、也是萨宾人的女儿,不顾怀中掉下的孩子,奋不顾身冲到前面,以双手挡开激战正酣的对手~一边是她的父兄,一边是她的丈夫……画的正下方,3个懵懂无知的孩子让人顿起恻隐之心。</p> <p class="ql-block">(《劫夺萨宾妇女》)</p> <p class="ql-block">雅克·路易·大卫的另一巨作《拿破仑加冕大典》根据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帝国这一历史事件而创作。</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并非展现教皇为拿破仑戴上王冠,而是忠实记录了身着华丽服饰的拿破仑正把小王冠给皇后带上这一情景。整个画面气势庄严,人物众多,是大卫空前的巨幅制作。</p> <p class="ql-block">(《拿破仑加冕大典》)</p> <p class="ql-block">《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所作。法语中将七月革命(1830年7月27,28,29日三天)称为“荣光三日”,当时法国人在这三天中采取暴力抗争的手段,反对查理十世的统治,最后查理十世下台,革命成功。</p><p class="ql-block">德拉克罗瓦目睹了大革命的发生,对他触动、影响深刻。他给兄弟的信中写道:“我选择了一个新的主题~革命。尽管我未曾为我的祖国而战斗,但至少我用我的画来向她致意,这让我无比愉悦。” 这幅画于1831年在巴黎沙龙展出,并在卢浮宫收藏至今。</p> <p class="ql-block">(《自由引导人民》)</p> <p class="ql-block">另两幅我个人非常喜爱的画作,画面清晰,主题突出,是大卫·达维特的《马拉之死》和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的《大宫女》。</p><p class="ql-block">《马拉之死》表现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党领袖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后的场景。</p><p class="ql-block">《大宫女》是表现具有浓烈东方情调的土耳其后宫生活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马拉之死》)</p> <p class="ql-block">(《大宫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雕塑展厅</b></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长廊”最重量级的展品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这两件作品是16世纪初,为当时的教皇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制作的雕塑;之后没放在陵墓上,而是送给佛罗伦萨一位贵族,这位贵族又送给法国国王,于是进入了卢浮宫。</p> <p class="ql-block">这两尊雕塑是典型的米开朗基罗风格的强健骨骼和肌肉,表现了“即将丧失生命”的生命力。奥赛博物馆罗丹的“青铜时代”即为模仿米开朗基罗的“奴隶”。</p> <p class="ql-block">(《垂死的奴隶》)</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内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雕塑作品,宙斯(朱庇特)、赫拉(朱诺)、波塞冬(尼普顿)、雅典娜(密涅瓦)、阿波罗、阿尔忒弥斯(戴安娜)、丘比特等神话人物所展现的优美、健康、活泼有力的姿态,使冰冷的石头散发着无限生机,奠定了世人对理想人体的终极审美。</p> <p class="ql-block">(雕塑展厅的希腊神话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与海霞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庭院</b></p> <p class="ql-block">马利中庭和皮热中庭主要展出17至19世纪法国雕塑。</p><p class="ql-block">贝聿铭先生着手进行卢浮宫改造工程时,马利中庭和皮热中庭都是露天庭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非常适合陈列曾经装点在花园或公共广场上的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于是两个庭院中设计了高低错落的露台式展示系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纵深感,并增加玻璃屋顶,以保证最佳采光效果。</p> <p class="ql-block">(皮热中庭)</p> <p class="ql-block">1979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室内建造苏州园林庭院“明轩”,贝聿铭先生作为专家组顾问,给出很多优化方案的意见和建议,其中玻璃屋顶撷取光照效果与卢浮宫中庭具有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庭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埃及馆</b></p> <p class="ql-block">埃及馆记录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4世纪的尼罗河文明,包括按时间顺序揭示的古埃及从前王朝至托勒密王朝的发展历程;也涵盖<span style="font-size:18px;">按主题划分的手工艺品、家具、服饰、棺椁等展现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各种器物。</span></p> <p class="ql-block">(埃及馆文物)</p> <p class="ql-block">步入埃及馆,入口处即是一尊巨大的狮身人面像~“塔尼斯的斯芬克斯”,这是埃及以外保存最大的,也可能是最古老的。</p><p class="ql-block">1825年它被发现于塔尼斯(Tanis 古埃及第21至22王朝的首都)阿蒙神庙的废墟中。</p><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源于古埃及神话,被描述为长有翅膀的怪兽,通常是雄性,是仁慈和高贵的象征。最初传说有三种斯芬克斯~狮身人面斯芬克斯(Androsphinx)、狮身羊头斯芬克斯(Criosphinx)、狮身鹰头斯芬克斯(Hierocosphonx)。</p><p class="ql-block">现在的斯芬克斯通常指“狮身人面像”,他们是宫殿、神庙、陵墓的守护神,斯芬克斯综合了兽中之王的形象,突出象征太阳的狮子,以及国王的形象 。</p> <p class="ql-block">(塔尼斯的斯芬克斯)</p> <p class="ql-block">《马德加夫人棺木》出土于底比斯西部的德尔·麦迪娜,那里分布着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的墓葬群。棺木表面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绘画,记载着亡者在冥界所需的一切供奉,祈祷马德加夫人在来世得到安息与庇护。</p> <p class="ql-block">(《马德加夫人棺木》)</p> <p class="ql-block">尽管马德加夫人的身份仍然迷雾重重,但她让我想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辛追夫人与她的多层棺椁,毫无疑问同样昭示着她们的尊贵与财富。</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辛追夫人的棺椁~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东方文物部</b></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所谓的“东方文物部”对于我们而言,主要是西亚文物。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之间诞生了已知人类最古老的文明,被称为“两河文明”,又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索不达米亚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卢浮宫的西亚馆几乎是了解两河文明的百科全书,最重要藏品包括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碑、亚述王宫人面牛身双翼像“拉玛苏”等。</p> <p class="ql-block">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征服了周边城邦,扩充了王国的疆域,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一块黑色玄武岩石碑,高2.25米,最大直径1米;用闪族阿卡德语的楔形文字撰写了282条3500行法律条文。</p><p class="ql-block">石碑顶部是一幅简洁生动的浮雕:国王汉姆拉比恭敬地站在太阳神沙玛什的面前,沙玛什同样也是苏美尔神话中正义的化身;他将一柄权杖授予汉谟拉比,象征“君权神授”。</p> <p class="ql-block">(汉谟拉比法典)</p> <p class="ql-block">“科萨巴德中庭”是一处令人震撼的露天展厅。“科萨巴德”位于今日伊拉克北部,考古学家们在此发现了公元前8世纪的新亚述帝国王都~杜尔·舍鲁金。</p><p class="ql-block">王都的建造者是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他是亚述时期著名的暴君,也是让亚述帝国达到巅峰的重要统治者。他四处征战,全盛时期的疆域抵达埃及,并以战俘为奴隶修建新都,“杜尔·舍鲁金”在阿卡德语中意为“萨尔贡要塞”,仅凭“科萨巴德中庭”里的石门,便可想象当时王都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科萨巴德中庭~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石门两边雕刻着两头人面牛身鹰翼的神兽,亚述人称之为“拉玛苏”,象征着强大的生命力。每尊石像重达28吨,据说神兽的面容所展现的正是萨尔贡二世本人。可以想象亚述人经过石门时感受到的那种不可逾越的王权与威严。</p> <p class="ql-block">(中庭各方位的“拉玛苏”)</p> <p class="ql-block">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修建的宏伟的城墙共有八座大门,其中之一就是现收藏于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的伊什塔尔城门,通体由蓝色琉璃瓦装饰,并有各种猛兽与神兽图案;入口有一条长达180多米的走廊,两侧墙壁饰有120头怒吼的雄狮,卢浮宫也有这样一面精美的彩色釉砖浮雕画。</p> <p class="ql-block">(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伊什塔尓城门”~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彩釉墙面装饰画)</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增多,国内博物馆也有较高品质的专题特展。我的体会是:一流展品极少量,格外突出醒目,常安排单独展厅展示;大部分普通展品,对于我们来说,不出国门能看到这样的展览也属难得。</p><p class="ql-block">顶级展品(镇馆之宝)所在国法律不允许出境,我们应通过特展学习了解,掌握初步知识点,一旦有机会走出国门,看到原件时,<span style="font-size:18px;">印象会更深刻,有利于</span>加深理解。</p> <p class="ql-block">今年年中,上海博物馆举办了“古波斯的荣耀~伊朗文物精品展”,从古代伊朗土著政权“埃兰王国”~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阿拉伯征服波斯后的伊斯兰化,展现了漫长的伊朗历史。</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特展)</p> <p class="ql-block">古波斯大流士大帝时期的苏萨都城原址早已被破坏殆尽,苏萨宫殿的建筑装饰被大量保留在各国的博物馆中。上博特展展出了苏萨古城“双牛柱头”的复制品,原件即藏于卢浮宫,此次在卢浮宫西亚展馆亲眼见到巨大的建筑残件,其高度和体量都充分展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世界性帝国之非凡气度。</p> <p class="ql-block">(上:上海博物馆特展复制品;下:卢浮宫原件)</p> <p class="ql-block">特展还展出了苏萨大流士宫殿的釉砖残片,而在卢浮宫,我们看到了如同装饰画般的整面釉砖浮雕墙。</p> <p class="ql-block">(上海博物馆特展展品)</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釉砖浮雕画原作)</p> <p class="ql-block">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表示,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她将花费一天时间去看博物馆。她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天,我将匆忙地瞥一眼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我想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看看变化无穷的万古千年。”</span></p> <p class="ql-block">卢浮宫这样的艺术殿堂,一天、三天……哪怕更长的时间都不够。对于我们这样的境外游客来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是我第一次光顾,一定不会是唯一的一次,希望今后的每一次都能有令自己满意的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