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山丰碑浩长虹</p><p class="ql-block"> 作者 韩维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年10月下旬,我们工兵一团362名老战士和家属齐聚云南老山、广西龙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一团老战友重回南疆前线纪念参战45、40周年活动”。</p><p class="ql-block"> 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我们“工兵一团战场原址”剪彩揭幕。</p><p class="ql-block"> 两米高的花岗岩纪念碑像冲天的火箭、像迎风挺立的长城箭楼、像我们当年斗志迸发的青春,巍然矗立在我们当年团部前线指挥部——楼那公路的0号起点上。</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庄严的日子,期待40年的目光齐聚于此,整个工兵一团上万人——来了的、来不了、参战过的、没机会参战的、退休的、没退休的、活着的、死了的、健康的、伤残的、站着的、站不起来的,在这一刻都面向南疆,从心里、从眼睛里、从意念里,举起我们的手臂,向老山、向我们的战场丰碑——敬一个老兵最标准的军礼!</p><p class="ql-block"> 从此,工兵一团在云南老山前线有了最隆重、最鲜活、最直接的证明:在我们生前,在我们死后,在我们的后人、在子子孙孙的千秋万代,镌刻着战争的使命、和平天空和祖国繁荣昌盛的纪念碑,以及我们的大型画册《天下工兵第一团》将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最光荣的历史史册。</p> <p class="ql-block"> 40年前,我们工兵一团1564名官兵,奉中央军委之命,沸腾着“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万丈豪情,从福建驻地开往云南麻栗坡县老山地区,参加“老山者阴山对越自卫还击作战”。</p><p class="ql-block"> 那是炮火交织、血雨腥风的一年,那是勇士与艰难拼死对抗的一年,那是青春生命在老山战区浴火重生的一年。全团上千名战士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冒敌人炮火袭击,顶越南特工骚扰,在中越边界战区修建了长达13.38公里的紧急战备公路,为弹药上送、伤员下撤、炮兵占位、后勤运输开辟了一条直达老山主峰的生命保障之路。</p> <p class="ql-block"> 为了这条路,我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多台机械、车辆炸毁损毁,钻机、装备使用过度报废,人员、帐篷等生活设施被泥石流冲走;尤其是63名年轻的战友或炸伤、或失明、或伤残,多名战友牺牲成为烈士,他们分别埋在老山烈士陵园、埋在故乡的烈士陵园,他们最大的23岁,最小的19岁。他们在二尺见方的墓地一睡就是40年,他们年轻的面容刻在碑座上,留在亲人的记忆里,在每年的清明、烈士纪念日,沉默或苏醒。</p> <p class="ql-block"> 十年前的2014年,为了纪念这场战争,为了不能忘却的怀念,工兵一团430位参战老兵齐聚老山前线,集资6万元修建了“老山爱民亭”,厅内黑色大理石纪念碑镶嵌在“爱民亭”的墙壁上,诉说着一支人民的工兵部队在“老山轮战”的危难岁月里,敢打硬仗、敢于奉献的“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英雄史诗。</p><p class="ql-block"> 事有多舛,几年前麻栗坡县政府决定改扩建边疆公路,楼梯各道口重新规划,“爱民亭”无奈被拆除。当时我心急万分,打了多次电话到麻栗坡交通等有关部门,要求他们把“爱民亭”内的碑体一定保存下来,有关部门也留下保证,待公路扩建后把纪念碑石镶嵌在路边的岩壁上。</p> <p class="ql-block"> 但是,公路扩建完工,我团的纪念碑石却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重回老山组委会心急如焚,一年前派江西乐安战友范晓平、福建建瓯战友朱珩,代表全团参战人员两次奔赴云南麻栗坡县城和原“爱民亭”拆除点,会见县武装部、交通局等有关领导,要求重新立碑,让我们工兵团的战斗丰碑在老山战场光耀史册,以慰我团烈士在天之灵。</p><p class="ql-block"> 感谢麻栗坡县武装部,感谢麻栗坡县交通局,特别要感谢武装部李峰政委,他在得知我们团参战老兵将要在今年10月份重回老山的决定后,加快了我团纪念碑的督促工作。他多方联系有关部门,上下协调手续和关系,尤其是在他休假期间,还多次与我通电话,商讨丰碑的样式和地点等等有关问题。</p><p class="ql-block"> 但事情并无太多进展,甚至今年整个夏天没有信息,我悬着的心似乎掉进了无底的空洞,望眼欲穿。</p> <p class="ql-block"> 今年10月12日,我开着我的jeep车和青岛老兵,从北方的山东往云南行进,参加我们工兵团“40年重回老山前线”的纪念活动。我想:日期逼近,估计竖碑的事像秋天的灌木一样要黄了……</p><p class="ql-block"> 10月19日我们一车人顺利抵达昆明,下午两点,麻栗坡县武装部崔乐全老兵突然给我发来视屏,“工兵一团战场原址纪念碑”吊装安装完成。顿时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什么叫“突如其来”,什么叫“柳暗花明”,什么叫“猝不及防”,我脑子里的成语顿时“芝麻开门”,怎么也料想不到在参战老兵昆明集结的当天,苍天给予了最隆重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感谢崔乐全老战友!他在李峰政委外出日子的吩咐下,火烧火燎地催促有关部门、亲自上阵指挥完成了这万古流芳的大事!</p><p class="ql-block"> 只隔一天,10月21日上午10点,工兵一团253名参战老战友聚集老山楼那公路的楼梯,以最隆重的仪式,举行“工兵一团战场原址”纪念碑的揭幕剪彩。</p><p class="ql-block"> 鞭炮震响了我们的呼声,礼花开放出绚丽的图腾,我和三营教导员葛承林、崔乐全老兵把红绸布徐徐拉开,一朵大红的红花盛开了我们老兵所有的希冀和辉煌。在这个庄严盛大的时刻,丰碑傲然矗立,向所有参战老兵、向世人、向边疆、向远去的战争宣告:工兵一团——祖国永远的功臣!</p> <p class="ql-block">丰碑背面铭刻着鲜红的碑文:</p><p class="ql-block"> 工兵一团老山参战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一团1948年成立于淮海战场,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战役、进军西藏、抗美援朝、炮击金门、1979年广西龙邦自卫还击保卫边疆战役,以及1984至1985年云南老山对越作战。荣立战功无数,先后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政部、福建省委等多部门命名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和集体。</p><p class="ql-block"> 1984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一团全团官兵,奉命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还击作战,受命紧急修筑麻栗坡县猛硐乡楼梯直达老山54号高地(那谢)13.38公里的紧急战备公路。</p><p class="ql-block"> 面对敌人的炮火袭击,越南特工的夜间袭扰,勇士赴悬崖,机械踏凌汛,苦战泥石流,全团官兵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历时一年奋战,为老山战役开辟了一条新的生命保障线。</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来,这条生命线印证了工程兵工兵第一团听党指挥、敢打必胜、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诠释了中国军人不辱使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历史会铭记1564名官兵整整一年的奋斗和付出;历史会铭记63名重伤致残官兵的奉献和牺牲;历史会铭记六位永远屹立在祖国南疆的烈士:</p><p class="ql-block"> 三连副连长:蒋国伟</p><p class="ql-block"> 三连给养员:黄启明</p><p class="ql-block"> 三连战士:童爽平</p><p class="ql-block"> 四连战士:王悦发</p><p class="ql-block"> 七连战士:熊亮</p><p class="ql-block"> 九连战士:黄朝华</p><p class="ql-block">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一团参战老兵援建</p><p class="ql-block"> 二〇一四年九月</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云南省麻栗坡县人民武装部</p><p class="ql-block">麻栗坡县交通局协助</p><p class="ql-block"> 二〇二四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 我轻轻地舒了一口气,一年来的沉重一扫而光。参战40年了,说往事如烟只是推卸自己的良心,那些战争的硝烟烈火怎么会越来越强烈?那些炮弹的轰鸣、鲜血的迸射怎么会越来越清晰?那些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战友怎么会越来越怀旧?</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擦掉泪水,举起相机,记录着这庄严的时刻。多少次梦回军营,多少次炮声中惊醒,40年后我们又承载起参战老兵的责任和使命,再次踏上了这块鲜血浸染的土地,当年嘹亮的冲锋号声在心里激荡,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扬起了大国雄风。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参战老兵是一个不停转动的齿轮,在战争这部机器上,老兵们把自己的动能发挥到了极致,保证了改革开放前进到今天这美好的全景,我们没有遗憾,我们很光荣。</p> <p class="ql-block"> 40年后的今天,我们竖起这座丰碑,就是要告慰烈士,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理想终于丰满,他们的壮举得到了认同。同时也告诉世人,不忘过去,不忘英雄。在今天这幸福的日子里,那隆隆的炮声依然响在天涯海角,那血雨腥风依然警惕着和平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以后,我们的孙子、孙子的孙子,所有的后来人来到这里,这座丰碑会告诉他们:“战争是残酷可怕的,但是有时候只能是战争,才能赢得和平;只能是战争,才能让绝大多数的人幸福健康地活着”。</p><p class="ql-block"> 记住吧,军史辉煌的天下工兵第一团!</p><p class="ql-block"> 记住吧,我团英雄的老首长、老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记住吧,在遥远的云南老山,有我们不朽的丰碑!!!</p><p class="ql-block"> 写于二〇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p> <p class="ql-block"> 最后,再次感谢云南麻栗坡县武装部,感谢李峰政委、杨部长、崔乐全老兵,感谢麻栗坡县交通局,感谢李局长、刘副局长,感谢麻栗坡县军人事务局周局长,感谢麻栗坡烈士陵园侬主任!</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团“重回云南广西对越前线老兵组委会”的老战友和老首长!</p><p class="ql-block"> 感谢参加此次“重回云南广西前线”的362名老战友对我的理解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感谢副团长俞伯忠、周建民,司令部协理员衣作荣,三营教导员葛承林!</p> <p class="ql-block"> 感谢老前辈卫生队长谭德福、总工程师曾福建!</p><p class="ql-block"> 感谢录像师战友蒋文华、许壹晨!</p><p class="ql-block"> 感谢朱珩、范晓平、池尚海战友!</p><p class="ql-block"> 感谢捐赠全部军衣的绍兴战友会及会长洪关明、秘书长任建水!</p><p class="ql-block"> 感谢捐赠图书的作家周保伸、书法家余才高老战友!</p> <p class="ql-block"> 谢谢荆州葛承林、何绍明、刘志道老大哥,谢谢屏山牧场叶彩义指导员、蚌埠高家元、赵传清战友的热情接待!</p><p class="ql-block"> 谢谢与我开车同行的青岛战友陈波、张春光、王廷辅,谢谢你们的爱心,辛苦了!</p><p class="ql-block"> 谢谢姐姐高丽(高连峰烈士之姐)对我的呵护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