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日记(243)天涯海角自赏拍

李识石

<h1><b>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下午,到海南三亚天涯海角景区游览赏拍,顾名思义,此处历来是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再往南,即中国的南海水域。但见波涛汹涌,一望无际,海上近处的礁石,隐约可见,斑斑点点,海之阔,天之遥,感慨万千!</b></h1> <h1><b>  我们登上快艇,在近海水域飞驰,岸边的山峦楼宇隐约可见,确有“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之感。见上图,下同。</b></h1> <h1><b>  快艇飞驰中,绕过了一块块褐色礁石,在波涛中,砥柱中流,岿然不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依稀可见,而巨石上栖息的海鸟,尽享着大海的魅力。见上图。</b></h1> <h3></h3><h1> <b>"海判南天"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区内的一个著名石刻,它标志着中国南海的天地分界线。石刻上的"海"指的是中国南海,"判"意味着分割,"南天"则指太阳所照射的区域。综合起来,"海判南天"表达的是在"海判南天"石刻处,南海被分为"天南海北",即天地的分界。这个石刻不仅具有历史意义,也是景区内一个重要的景观。经学术界研究,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开始,清代进行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冬至),钦差钦天监五官正苗受、理藩院绰尔代、法国耶稣会士汤尚贤奉康熙皇帝旨意在现在天涯海角景区所在地的观测点剖立“海判南天”石刻,剖开石面一面指示冬至正午太阳高度,“海判南天”石面指示北极高度。“海判南天”的北极高度为18度13分,每年冬至之日正午可见太阳高度与石面重合的景象。</b></h1><br><br> <h1><b>  三亚的天涯海角景区中,“天涯”二字是由清代雍正丁未年间的崖州知州程哲所题刻,而“海角”二字则是由民国抗战时期的琼崖守备司令王毅所题写。景区内的“天涯海角游览区”七个大字是由郭沫若先生在1961年所题。这些石刻使得天涯海角成为了中国海南的一处著名风景点。见上图。</b></h1><p class="ql-block"><br></p> <h1><b>在颠簸飞驰的小艇中,举目眺望,水光山色,椰风海滩落霞,尽收镜中,详见上图。堪谓:我到天涯海角来,椰风海韵尽赏拍。名人石刻寓意深,无限风情帧帧载!</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