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早年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好美,喜欢翻捡曾经的片段,回忆最美最甜的过去。小时候过春节留下的记忆最深,也最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将要来临,父母在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开始精工细做春节五更天的扁食(饺子)馅。一共才买了一斤肉,却想在案板上剁出让一家9口人吃出能抱蛋的饺子馅,叮叮当当剁啊剁,用足功夫剁了大半天,还想比上一年的馅更出彩。因为存放的时间长,没有储物的冰箱,就把馅料放在南墙下背阴的雪地里,自然保鲜。父母告诉我们,吃了扁食(饺子)年龄就长了一岁。这种仪式感满满的扁食让人期待了整整一年。那时候生活拮据,条件简陋,这是一年300多天里几乎唯此一餐的饺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前父母还有可能寻找裁缝为我们制做一件新衣服。那时候,我们穿衣形成了固有的定式:爸爸穿过的衣服修改后给大哥穿,妈妈的衣服改造后给大姐穿。哥哥的衣服递次给弟弟,姐姐的衣服退下来给妹妹。穿新衣服的感受,只有过春节时才迎来机遇。假如家里的经济宽裕了一些,这一年才有可能穿上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新衣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吃好穿,好似神仙。那个时代的快乐,现代人或许不会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期间,小孩子还享有一年一度的寒假。假日期间,传承的风俗要走亲戚。<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穿新衣,戴新帽,还可以到亲戚</span>家再美美地吃一顿。那个年代,长辈们节衣缩食攒了一年的大米白面,只有过春节时才舍得拿出来,让上门拜年的每一位晚辈吃餐好饭,祖宗留下来的时尚,亘古不变地继续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惯了一年年吃糠咽菜的生活,春节与平时的苦寒生活形成了巨大反差,小孩子不懂生活背后的艰辛,觉得春节美极了。吃得好,穿的好,并且在离开亲戚家时,长辈照例还要给我们发压岁钱。那时候的压岁钱,如果拿到现在,充其量仅具有象征意义。因为家境好的亲戚最多才会给2角钱,5分,3分的压岁钱却是常事。这个份量的钱,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微不足道,但那时候,却是我们美好人生开始阶段,用自己发财的小手接触到最早、最值得炫耀的财富。就是这一星半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压岁钱,还会被父母全部没收。如果说收获的话,倒是可以壮起胆子与父母展开一番讨价还价的谈判,逮到他们高兴时,兴许还会因积极上交私产,得到一点点回扣。回扣来的私房钱,我们就迎来了自主消费的机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点压岁钱,小朋友马上会跑到供销社,买一挂50响的鞭炮,把它拆分成小炮,点一炷香,和小朋友们噼啪噼啪地放一通鞭炮,享受春节标配的另外一种快乐。那时候,小伙伴会瞥来一副羡慕妒忌的眼神,仿佛一下子让你身价倍增。虚荣,大抵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植入了心里、脑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秋节,同样留给了我们另一种非常甜美的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俗话说:千里做官,只为吃穿。千百年之间,即是具有大格局的官家都会奔着吃穿去涂鸦他们的不朽人生。我们小朋友也一样,记事初始,最惦记的也是嘴里的哈喇子,每个人都围着自己的味蕾转。</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年初告别曾经大饱口福的春节,到了秋天,已经有多半年的时间了。我们扳着手指头数啊数,目标直奔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另外一次五脏庙改善的好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秋节,我们牵挂的食品,当年还属于洋玩样儿。因为那个时候月饼是县国营食品厂加工生产的,那些五仁、枣泥、豆沙的月饼配馅,普通家户都是少见的。那些月饼外形用模具雕嵌着好看的图案,通过供销社系统供应农村一家一户,因此,月饼在我们家乡非常有吸引力。那个年代,民间习惯把火柴叫洋火,煤油灯叫洋油灯,铁钉叫洋钉,布料叫洋布。除了身边传统农耕文化载体的物件,其余的物品都通通要前缀一个“洋”字。大概是从鸦片战争之后,昔日的中华帝国沦落了,总觉得月亮都是洋人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洋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时间跨度至少应有3个甲子,近200年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期统购统销的政策,月饼里面的甜料和馅材都是太行山民当年遥不可及的食材,对我们非常具有诱惑力。总盯着农历八月开始升起的月亮,“初一生,初二长,初三上来晃一晃”。从月初的上弦开始,慢慢地看着月亮越来越圆,我们的期待也就越来越迫切了。急切地期盼着供销社例行分发月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里人大概在中秋节前持粮食供应本,在粮店排排队,交票交钱,在中秋节前的一周左右就能领到月饼。农村,一直是紧紧贴近节前,才按照人头分发月饼。我记得,那些月饼竖排包装成串,呈现圆柱体样子,再用食品包装纸围起来,放一张嫦娥奔月的彩色纸张,愈发感到色香味俱佳。等到生产队发月饼时,会把包装拆开,按照每一家的人口数量,每人分发一两个月饼。那时月饼的个头较小,只有我们小孩子手掌那般,属于典型的小月饼。月饼回到家,家长还要围绕月饼的圆心用刀切成八等分,我们每一次吃到嘴里的月饼,仅仅是一个月饼的八分之一。现在看来,那时候充其量只是打打牙祭而已。可在当时,却是一年又一年的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一年,中秋节最圆最明的大月亮已经升起来了,厨房里做饭的妈妈已经点起了煤油灯。可是,生产队的月饼还没有发下来。不管事情缘由的小孩子们一脸不高兴,以为父母舍不得给我们吃。因为那个年代,家长常常会把短缺的食品锁到箱子里,对我们进行管控。没有月饼,我和弟弟妹妹们以为我们做错了什么事,委屈地哭起了鼻子。其实,奶奶遥拜月亮烧香的贡品桃子、梨、苹果、毛豆、葵花等也准备妥当了,也是等着月饼到位,准备祭拜月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秋节祭月是我国历史传承的习俗。人们会在庭院中摆设香案,放上月饼、苹果、红枣等祭品。祭月时,全家老小依次拜祭月亮,祈求团圆和美满。而且赏月是重头戏,古代文人雅士会在中秋夜相聚,饮酒赋诗,欣赏明月,留下许多千古名篇。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是在中秋夜思念亲人所作的诗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人们坐在月光下,一边品尝着月饼,一边给我们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长大后,非常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中秋诗歌《古朗月行 》:</p><p class="ql-block">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p><p class="ql-block">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p><p class="ql-block">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p><p class="ql-block">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p><p class="ql-block">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p><p class="ql-block">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p><p class="ql-block">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p><p class="ql-block">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p><p class="ql-block">那些神秘而美好的月宫故事,在华夏一代代人的口中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秋节,在民间始终贯穿着浓厚的传统韵味。早年中秋节前夕,大街小巷一家一户便开始弥漫着节日的气氛。既有各种水果以及新的农作物的芬芳,也有月饼的甜香,还有为了弥补集体分月饼数量不足的遗憾,奶奶动手用铁鏊子烙的葱花饼发散出来麦粉的焦香。每一种月饼,每一口都饱含着对岁月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期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年的节日,没有华丽的灯光秀,没有喧嚣的商业活动,但却有最纯粹的欢乐,有最温暖的亲情,也有最让人怀念的质朴与隽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傅岳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谢谢您的支持鼓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