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军人儿女群的难忘之旅》

海边上

<p class="ql-block">注:文/刘持水/张学军修改后定稿</p> <p class="ql-block">  摄影视频/付建业,宋立刚,曲志伟</p> <p class="ql-block">  11 月 24 日,清晨的阳光,稀释了初冬的寒意。博山军人儿女群的兄弟姐妹,怀着期待的心情,相约八陡。</p><p class="ql-block"> 8点20分,大家来到了八陡老街的停车场准时集结。在群主曲志伟的热心倡导下,在张学军策划引领下,一场八陡老街游访活动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八陡老街,首先参观博山区数码摄影家协会举办《红色史诗,黄河交响》纪实摄影活动展览。亲身参与“双旅”活动并担纲展览文字撰写原博山一中张学军校长,引导大家观看影展,并进行简要的讲解。</p><p class="ql-block"> 步入展厅,以红色、黄色为主基调的精美影像,紧紧地吸引着众人的目光。以红色党史为脉络的万里行旅,那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图片,瞬间将我们拉入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p> <p class="ql-block">  张学军校长饱含深情地讲解,在展厅里回响。从上海党的“一大”,南湖红船的启航,血战湘江,娄山关大捷,到遵义曙光,延安风采,红色西柏坡,军人的儿女们深情地看着党史经典发生地的故事,接受一场红色教育的洗礼。 </p> <p class="ql-block">  看着血战湘江和娄山关激战的图片,眼前浮现出那些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中前行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他们的疲惫与坚韧。红色的铁流,浴血的长征,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那些年轻的战士不惜献出生命。尤其是悲壮的湘江血战,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参战红军8.6万余人,战斗锐减至3万人,战士的热血染红湘江水。多少红军战士,就这样留在了湘江,许多人连名子都没留下。</p> <p class="ql-block"> 战役结束后,当地的百姓流传者这样一条不成文字规则:“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血战硝烟早已散尽,但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却永远的铭刻在红色的史册上。</p> <p class="ql-block">  睹影思史,军人儿女们再忆长征,情不自禁的唱起《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如银。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长征的艰辛岁月,坚韧的革命豪情,在军人儿女们心中久久地激荡着……</p><p class="ql-block"> 捧读红色的党史经典,沉浸在历史的洪流里,我们被那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所打动,联想起父辈们曾经的付出,有的人眼中噙满泪水,心中涌动着对先辈们的无限敬意。</p> <p class="ql-block">  万里红旅影像下,在博山知青艺术团王荣远团长指挥下,我们齐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献上心中的真诚敬仰。</p><p class="ql-block">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的母亲河。博山“双旅”团队,从青海玛多黄河源头,到东营黄河入海口,行程万里,历时23天,写下了一曲“裕禄故乡博山人,万里寻根母亲河”的光影之歌,令我们从心里感到敬佩。</p> <p class="ql-block"> 听着张学军校长介绍,看到“双旅”团队壶口瀑布的呼喊,一曲《保卫黄河》在展览厅里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寻根黄河影像,博山赤子光影,点燃了军人儿女们对祖国母亲河的赞颂。</p> <p class="ql-block">  黄河寻根图片,展现出黄河历史印痕,彰显出黄河的万里风姿,诉说着黄河安澜的故事,体现出博山赤子寻根深情,让我们追随黄河影像,知晓了黄河的前世今生,也走了一次令人神往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  观“双旅”影展,唱红色经典,品实物展台,留下亲笔签名,是对红色党史、黄河母亲的真情致敬,也是军人儿女们的铭刻纪念。</p> <p class="ql-block"> 告别展览,移步八陡老街,去追寻那沧桑的历史印记。</p><p class="ql-block"> 老街的石板路,民俗博物馆,明清建筑群,宋代瓷窑遗址,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兴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一条条古街,那一道道旧巷,那拐弯抹角的老胡同,那一幢幢古老的民居建筑,虽然历经风雨侵蚀,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风采。它们就像历史的导游员,正在象每一个来老街参观的游人,诠释着昨日那段渐行渐远的苍桑岁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学军校长为我们讲述老街的历史变迁,走进东顶民俗博物馆,观看他少年时代曾租住过的东屋,忆起初高中时光那些有趣的往事。半个多世纪过去,如今,岁月早已在它的脸上留下岁月风霜印迹,但那份少年时代记忆却依然鲜活如昨。</p> <p class="ql-block">  走出八陡老街,我们来到了老同学翟慎栋的文石馆。</p><p class="ql-block"> 翟家庭院,典型的北方民居,前后两个院落。院内室中,错落有致地摆满了精致盆景、奇石。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本无言的石书,静静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馆内众多的奇异的文石和盆景,让我们大开眼界、啧啧称奇,对馆主翟慎栋匠心妙制,更是充满了敬佩。</p><p class="ql-block"> 翟慎栋酷爱奇石、盆景艺术,以深厚的奇石盆景文化知识底蕴,以独到的艺术妙思,以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置身奇石盆景创造之中,堪称盆景奇石艺术世界中“痴心人”。</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他不辞劳苦,去大山里寻找奇石源,仅摩托车就骑坏了3辆。他的文石、盆景,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区级大奖,成为齐鲁奇石盆景一流大师。</p> <p class="ql-block">  和慎栋道别,我们又走进全国文明村东顶村委所在地,参观了八陡东顶村史馆。学军校长学生、东顶村党总支副书记张子珍,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引领大家进行参观。</p><p class="ql-block"> 东顶村史馆,村史文化的窗口,东顶历史的经典符号。历史遗存,陶光瓷影,劳作农具,民俗村情,饱含着历史的沧桑,向我们诉说着东顶点点乡愁。</p> <p class="ql-block">  古窑旧影,老街陡坡,温馨民居,展馆门前,留下了我们难忘的回忆,定格下无数纪念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告别八陡,结束参观活动,我们来到博山凤凰园大酒店集体就餐。</p><p class="ql-block"> 午餐期间,军人儿女们相继发言,讲述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和感慨,刘志感慨的说。双旅再一程,今又忆沧桑。莫道柔榆晚,风华浓晚霞。这次参观“双旅”红色爱国教育意义深远。对八陡老街行予以高度的赞誉。</p><p class="ql-block"> 八陡老街行,难忘的冬日之旅,柔美了岁月,美好了归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