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 惟楚有材 於斯为盛

单于十八代(刘忠)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个地处岳麓山脚下,映影在绿树翠竹之中的书院,已经有1048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以培养传道济民的人才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出了一大批经世之才的优秀学生。</p> <p class="ql-block">  学院中的“中国书院博物馆”,让参观者系统了解中国各个朝代对书院办学的基本情况。</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 ,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其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中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中轴对称、层层递进的院落,除了营造一种庄严、神妙、幽远的纵深感和视觉效应之外,还体现了儒家文化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p> <p class="ql-block">  宋真宗亲书“岳麓书院”匾额,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张栻曾主持讲学,当时有“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说法。在朱、张讲学时期,湖湘弟子中的彭龟年、吴猎、游九功、胡大时等,被称为“岳麓巨子”。王船山、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曾国荃、刘长佑、唐才常、沈荩、杨昌济、程潜等都是岳麓书院出身。历代文献史籍把岳麓书院和孔子讲学处并提,称为“潇湘洙泗”。</p><p class="ql-block"> 更有大批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如唐才常、陈天华、邓中夏、蔡和森、何孟雄等来院求学。毛泽东同志早年也多次寓居书院的半学斋。</p> <p class="ql-block"> 严苛的学规,严谨的治学,严肃的态度培养出出类拔萃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些圣贤鸿儒的书法作品及诗词歌赋,让你深切感受的中国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湘地人才济济,文化底蕴深厚,这是千年的传承呀。饱学之士、国家栋梁之才很多都出之这里,湖湘文化造就了坚毅的民族骨气,从清朝时,湘军已经很出名了,血性的湖南人代代都有人才出,辈辈都有栋梁材。</p> <p class="ql-block">  “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近代的仁人志士曾国藩、左宗棠、 唐才常、谭嗣同、蔡锷、宋教仁、黄兴、杨度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有毛泽东、何叔衡、李达、蔡和森、邓中夏、向警予、杨开慧、蔡畅以及刘少奇、彭德怀、李立山、林伯渠、贺龙、陈庚等等一大批人物。</p> <p class="ql-block">  站在岳麓山的高峰,俯瞰湘江北去,心潮逐浪高。遥想青年毛主席在橘子洲头与几位革命志士,探讨中国革命前程,用博大的胸怀,昂杨的斗志,书写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诗篇,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p> <p class="ql-block"> 爱晚亭占地面积50平方米,边长6.23米,台基高0.4米,通高12米。内金柱圆木丹漆,外檐柱四根,由整条方形花岗石加工而成。亭顶重檐四披,攒尖宝顶,四翼角边远伸高翘,覆以绿色琉璃筒瓦。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正面额朱色鎏金“爱晚亭”匾,系毛泽东题写。亭中方石上刻有张南轩和钱南园游山的七律诗。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整体上保留了较多清代亭台楼阁建筑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从湖湘经验看,也真是这样的高度。从个人而言,文化也是强基固本的唯一法则。</p><p class="ql-block"> 所以,自己年轻时不知道学习,“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白了少年头才知道知识的尊贵,才到文化祖地朝拜,让知识的烟火熏一熏,晚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