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说到解放前的地主,就会让人联想到哪些长的肥头大耳,满脸横肉,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着的凌罗绸缎,手拄文明杖,家里躺着的是地,竖着的是房,白的是银,黄的是金,牛马成群,家大业的的富豪。</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些是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修饰过的地主老财,这样的地主少而又少,一个乡也就是个把啧。</p><p class="ql-block"> 下图:地主的豪宅</p> <p class="ql-block"> 今天和大家说说樟树(清江县)民国时代的地主,解放前各乡镇都有地主,这些地主基本都是请了长工或者短工。长工短工一般都是管地主叫老板或东家。</p><p class="ql-block"> 一到开春,地主请的长工早上五点钟就要到田间去插秧,地主一般也会随长工一道去,做点轻的农活,也取监工的作用,中途会有人送点茶水或吃的到田里,一直要忙到太阳落山快晚上七点,长工才会回到地主家,地主会和长工坐一张桌吃饭,吃饭时地主和长工会拉扯一些田地的事,哪块地适合种什么,哪快地不适合种什么,拉扯完后,地主也会客道的要长工早点休息,明天还要早起干农活。长工基本都会按东家的要求去做农活,要是违背,就会惹的东家不高兴,那到了年终东家就会把长工给辞了,有句俗话说“做事不依东,辍累又无功”就是这个道理。在旧社会,长工和地主打工都是吃住在地主家,所有的农具、耕牛都是地主提供。有些年轻长工,做事特别卖力,人且忠实厚道,地主为了笼络人心,还会为长工张罗终身大事。这样,长工就会更加卖力气为地主干活。</p><p class="ql-block"> 下图:已废弃的地主房屋</p> <p class="ql-block"> 农村到了双抢季节,天气炎热,气温三十几度,地主也会随着长工都会去田地里,有时读书的少爷小姐也会去帮两天忙,地主是要儿女们去体验生活的艰辛,让他们知道生活的不易。</p><p class="ql-block"> 下图:解放前地主家的门院</p> <p class="ql-block"> 秋收过后,长工要和地主种油菜,种小麦(江南有九油十麦的农谚),种完油菜和小麦,长工就赶着天气好要把农田翻耕出来过冬,翻农田是不让虫卵有存活下去的机会,数九寒冬的季节里,土壤让冰冻过,开春就更好耕耘!</p><p class="ql-block"> 有些地主也罕见的抠门,要是去赶集,还要带个有盖的竹筒子,有尿,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把尿拉进筒子里,盖好盖,等会来时路过自家的田地,再把尿倒过田地里。</p><p class="ql-block"> 向这样的地主,对长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所以也没有好大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下图:地主的门宅</p> <p class="ql-block"> 冬至过后就是过年,地主就会把管家叫来,放出的账要收,长工的工钱要付,哪个时候都是要粮食,一个长工一年一般二十几担稻谷,樟树市(清江县)哪时最好的长工,最高年薪是三十六担稻谷(一担按一百斤计算),这样的长工是里里外外的事都能拿得下,再次一点的长工是三十二担稻谷,能把外面农活全部管理好并拿得下。</p><p class="ql-block"> 小年二十四晚上,地主和长工都是坐一张桌子团年,地主看不上长工,吃完饭就辞掉长工,并把工钱(指的是多少担稻谷)全部结算清楚,某些长工找到了再好的东家,长工也会辞地主。</p><p class="ql-block"> 下图:河东地主的老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雪过后,一般地主家都是吃两餐,长工照样要做活,锺秆搓稻草绳子,挖树蔸,劈柴,出猪牛圈的粪……反正没有停。早上九十点开饭,几乎都是红薯稀饭,就饭的菜也就是咸菜,南方常见的是霉豆腐,咸红辣椒,咸豆子,咸萝卜干等。中饭晚饭在下午四点左右吃,除了咸菜外,还会炒点青菜或水煮豆腐。</p><p class="ql-block"> 下图:河西地主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 到了大年三十,地主就会让长工回家过年,对特别有卖力的长工地主会发两个现大洋,一般的长工每个人都有一块大洋,某些长工路远或者是没有亲人,地主就会把长工留下来,和地主一块过年三十。</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七,年就过完了,农村吃了“七婆羹”(有七样食物泡饭),江南有“男人寻扁担,女人寻鞋担”的说话,大家又开始忙忙碌碌,地主也和长工一样,算计着一年的某望。</p><p class="ql-block">其实在那个年代的地主,很多也是白手起家的,一开始年轻能干,有些人也是靠着和地主打工,慢慢积累点资本就可以购置种地工具,再挣了钱就买土地。</p><p class="ql-block"> 由于当时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所以有老地主也会有新地主,地主的实力基本上跟土地房屋的多少是划等号的。</p><p class="ql-block">只不过当时耕地主要用牛,生产力低下,在那个年代光会干活,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头脑,也还是很难上升到地主阶层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有钱的地主而言,就会着重培养下一代,只有读书识字才能出人头地,这是当时无论是地主还是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p><p class="ql-block"> 根据老辈人所说,当年他们上私塾,是有钱的几户人家合请一个私塾先生,先生的工资用大米、麦子、菜油和芝麻油交学费,有些家里特别贫困的小孩子交不起这些,也会到课堂外偷听,精灵点的小鬼,还真能学到不少东西,这叫蹭课。</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地主很多人也要参加劳动,即便是地主婆,如果家里不是有足够的实力,也还是需要在家煮饭带孩子的,一旦到了农忙时节,基本上靠天吃饭,所以忙起来还是和长工一样要去田里干活的,只是做点轻活。</p><p class="ql-block"> 地主只不过是比普通人的日子好过一点而已,也并没有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好,毕竟旧时代</p><p class="ql-block">物质匮乏,地主们能做到吃饱穿暖,简单有点娱乐活动,就已经很满足了,其实他们也不过是最底层的人而已。</p><p class="ql-block"> 樟树市(清江县)有河东药材河西木材的说法,就是讲河东做药材的老板,家大业大,河西放木棑的老板也是家大业大,他们是工商业监地主,这样的地主他们有很多产业,他们开办医院,学堂,米店,绸缎店等等,所谓富甲一方,这样的家境殷实地主毕竟很少。</p><p class="ql-block"> 下图:河东地主精致的牌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