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京师范大学——黄进教授</p> <p class="ql-block">一、游戏的本源之力</p> <p class="ql-block">动物之间也有爱(情义)、游戏、工作…</p><p class="ql-block">人类面临工作、爱、游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年期延长”现象</p> <p class="ql-block">黑猩猩:幼年期—童年期—成年期</p><p class="ql-block">人类:童年期—成年期</p><p class="ql-block">(对于黑猩猩而言:人的一生就像没有长大的儿童)</p> <p class="ql-block">“幼态持续”现象</p> <p class="ql-block">二、儿童游戏力量的现实化</p> <p class="ql-block">以往:</p><ul><li>看到幼儿科学和数学领域的成就?未来相关方面的发展?</li><li>看到幼儿各种搭建技能的发展?</li></ul><p class="ql-block">现在:至今没有科学依据说明游戏能力和学业水平之间有一定的关系。</p><ul><li>我们还有哪些开阔的看待游戏的方式?</li></ul><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往注重能力,忽略了情绪体验</p> <p class="ql-block">以小A的搭建故事为例进行分析</p> <p class="ql-block">3-4.5岁作品</p> <p class="ql-block">5岁作品</p> <p class="ql-block">6岁作品</p> <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早期的本能的力量,它会以何种方式去往何处?</p> <p class="ql-block">早期在游戏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不一定是在游戏中发展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游戏作为学习的独特之处到底在哪里?</p><p class="ql-block">三种机制的组合:动力性机制、整合性机制、超越性机制</p> <p class="ql-block">动力性机制</p> <p class="ql-block">整合性机制</p> <p class="ql-block">以往我们认为最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角色游戏也会卷入数学经验的运用</p> <p class="ql-block">超越性机制</p> <p class="ql-block">对于小A的回应解释</p> <p class="ql-block">“游戏的悖论”</p><p class="ql-block">在幼年期和童年期成为一个好玩游戏的人是重要的!</p> <p class="ql-block">游戏高级的功能</p><p class="ql-block">因为有游戏才走创造世界的趣味,是和工作、爱结合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三、游戏的力量的限度及其转换</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的游戏经验要受限于未来的生活境遇,游戏不能决定未来人生的思维方式。</p> <p class="ql-block">丰富的生活才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想象和资源,不是在一个个兴趣班,学习班获得</p> <p class="ql-block">孩子的游戏世界和学业世界在后面可能会分裂为两个单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另外一个故事:“战争与和平”</p> <p class="ql-block">热爱战争的孩子到对和平的向往</p><p class="ql-block">人的本质是“善”</p> <p class="ql-block">天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p><p class="ql-block">良好的环境让幼儿成为一个更好玩的人</p><ul><li>游戏开展固然重要,但美好的生活才是根本,用美好的生活去滋润儿童的游戏。</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