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飞檐绽花(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D3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午结束了三坊七巷的观光游览,团队即登车离开福州市,来到祖国大陆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视频:向着宝岛(241115摄录于平潭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双线铁路。作为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是也是合福铁路的延伸、京福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未来京(北京)台(台北)高速(G3)的重要节点。大桥跨越海坛海峡北口,全长16.34公里,全桥钢结构用量124万吨,混凝土用量294万方,其用钢量和混凝土总方量均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桥梁之最,是世界最长、也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桥址所处台湾海峡海域环境复杂,建设条件恶劣,施工难度极大,大桥被桥梁界公认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桥梁,堪称“超级桥梁工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平潭岛,又名海坛岛,别名海山。位于福州东南部,行政设置为福建省辖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东濒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相望,为福建省第一大岛,中国第五大岛。该岛系由岛屿相互连接而成的岛连岛 ,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其次为平原和台地。最高点君山海拔438.7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岛屿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为274.3平方公里,占平潭县总面积的72%,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海坛”。岛上时常“东来岚气弥漫”,简称“岚”,别称“东岚”。平潭岛蓝天白云,水清沙白,海蚀地貌丰富多姿,为国内所罕见,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有三十六脚湖、石牌洋礁、仙人井、一片瓦和壳丘头遗址,有龙凤头度假村和坛南湾海滨浴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沙滩风车(241115摄于平潭长江澳沙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江澳沙滩是平潭三大海滨沙滩之一,沙质细白,海水清澈湛蓝,岛屿岩礁错落有致,背后成片的防护林带郁郁葱葱,是天然的海滨浴场。位于平潭北部的长江澳风力田,不仅提供了最洁净的能源,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眼里的绝佳景致。远远地望过去,一座座风车排列得错落有致,或高高耸立在沙滩上,或从树丛中伸出来,在空中尽情地舞动着,蓝天、白云、碧海、风车组成的画面有着童话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眺望宝岛(241115摄于平潭长江澳沙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平潭岛是祖国大陆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岛屿。1945 年抗战胜利,家姐随夫君前往台湾银行履职,之后便两地分隔,难见一面。前些年开放宝岛游,虽有心动,终因事务缠身未能成行。如今隔海遥望宝岛,平添几许思绪、几分惆怅。惟愿台海和平,河清海晏,山河一统,民族昌盛。如此,华夏幸甚,百姓幸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石厝渔村(241115摄于平潭北港渔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石头厝(“厝”读作“cuò”)是平潭县的一种传统民居建筑,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背景。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为抵御咆哮的海浪和强劲的台风,当地居民凭借着劳动智慧,就地取材,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奇特的石头厝。石头厝的建筑风格简洁而坚固,墙体多为石构,屋顶多为瓦屋顶,这些色彩斑斓的石头厝像一座座彩色碉堡屹立在海岛上,成就了平潭岛上最原生态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逐浪海滩(241115摄于平潭龙凤头海滨浴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龙凤头海滨浴场,又名龙王头海滨浴场,是平潭国际旅游岛核心景点资源之一。位于平潭岛东部海坛湾,距城关1.5公里。海滩宽500米,连绵9.5公里长,坡度仅2.2度,是全国最大的海滨浴场之一。海滨森林青翠茂密,海滩砂粒晶莹洁白,海上岛礁星罗棋布。滩上可以行车走马,海中可以畅游娱乐,是喜欢游泳的游客不可不去的一处胜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午团队来到海坛古城进餐,餐后安排了古城观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休闲“古城”(241115摄于平潭海坛古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处现为AAAA级景区,是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坛南湾组团国际旅游休闲度假板块的一部分,是福建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也是中国首座海岛旅游古城。一如现如今遍地开花的旅游“古城”,海坛古城里也有大型餐饮、闽台小吃、庙会小吃,五星级酒店与传统四合院客栈,大型人文主题公园,妈祖庙、文庙、城隍庙、衙门、镖局、湖广会馆和台湾会馆等,为中华仿古建筑群的集大成者,已然成为一处旅游、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结束平潭的游览,团队驱车继续南行,前往泉州南少林寺风景区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少林寺位于泉州清源山的东岳山麓,仁风门外三里东湖畔,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是中国禅宗名刹和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之一。寺院由嵩山少林寺十三棍僧之一智空禅师在唐龙朔年间(661-663年)创建,兴盛于两宋时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岁月变迁,沧海桑田,史上寺院多次毁于战乱,至20世纪八十年代,寺院荒废了近230个春秋,时任泉州市武术协会会长周焜民等倡议复建少林寺,得到政府和海内外武术界同仁的积极响应,使隐身一片荒芜之地南少林寺,重现殿宇庄严、绿荫遍布的风貌,成为南少林弟子朝谒祖庭的一座禅武寺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山门巍巍(241115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禅拳双修/大雄宝殿(241115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观音阁(241115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藏经阁(241115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刹探幽(241115摄于泉州南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结束南少林寺的参访,夜宿历史文化名城泉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D4】</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早起餐毕,导游带领团队参访泉州西街开元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改名为开元寺。史上开元寺几经毁损重建,现存大殿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芝龙(郑成功之父)重修。1982年开元寺被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月5日被列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点);2021年开元寺作为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古刹山门(241116摄于泉州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桑莲法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寺址原为州民黄守恭家桑园,相传桑树曾开白莲花,故献园与僧匡护建寺,朝廷赐额“莲花寺”。长寿元年(692)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705)又更名“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改称“开元寺”。开元寺的大雄宝殿上方巨匾上写着“桑莲法界”四个大字,应与此传说有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法塔古榕(241116摄于泉州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开元双塔(241116摄于泉州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东西塔是开元寺内的两座石塔,是寺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今全国建筑高度最高、年代最古老的一对石塔,是中国古代石构建筑瑰宝,更是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标志,成为泉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东塔为镇国塔(图中上),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五层木塔,后经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至淳佑十年(1250年)间重建。塔身通高48.24米,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铎声叮咚,悦耳怡人。1997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塔为仁寿塔(图中下),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初为七级木塔,称“无量寿塔”。北政和四年(1114年)奏请赐名“仁寿塔”,后几经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 - 1237年)由自证法师易砖为石,先于东塔十年建成。塔身通高44.06米,略低于东塔,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历经800年左右的历史,经历了各种台风、地震、自然灾害、冰灾依旧安然无恙,仅有几次小修,未见大修记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红厝老街(241116摄于泉州西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泉州西街作为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之一,见证了泉州古港的繁荣与变迁。自唐朝开元年间起,西街随着开元寺的兴盛逐渐形成,随着历代的拓展和修建,成为泉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街不仅见证了泉州的历史变迁,还保留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西街还是闽南小吃集中地,有面线糊、土笋冻、润饼菜等地方特色美食。红砖古厝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它们通常由红砖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在泉州西街上,有许多这样的红砖古厝,它们不仅是当地居民的生活住所,也是游客们了解和体验泉州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辞别泉州开元寺,团队便驱车南下厦门,游览南普陀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普陀寺为汉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福建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 。寺院位厦门东南五老峰下,毗邻厦门大学,面临碧澄海港。该寺始建于唐朝末年,初称泗洲寺,宋治平年间改名为普照寺。明初寺院荒废,清康熙年间得到重建,因供奉观世音菩萨,并与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相似,故得名“南普陀寺”,成为闽南佛教的重要胜地。寺内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华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鹭岛名山(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南普陀天王殿(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千佛应身(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悲阁(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法堂/藏经阁(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碧池塔影(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老峰下、寺院前庭的放生池,塔幢环伺,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格外靓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梵山揽胜(241116摄于厦门南普陀寺)</p> <p class="ql-block">厦门市简称“厦”或“鹭”,福建省下辖地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由本岛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远古时期,厦门岛为白鹭栖息之地,故又称“鹭岛”;西晋年间置同安县;明洪武二十七年始筑厦门城。我们来到厦门,除了游览南普陀寺,还观赏了厦门的滨海岛屿城市景观,並打卡了几处网红点,包括:厦门大学、老院子、筼筜湖和曾厝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上飞虹(241116摄于厦门演武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越海通衢(241116摄于厦门演武跨海大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滨浴场(241116摄于厦门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鹭岛学府(241116摄于厦门大学老校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厦门大学依山傍海、风光秀丽,被公认为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据介绍,鲁迅先生曾经受邀任教于此,校门上方的校名为集鲁迅手书字迹而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闽南风情(241116摄于厦门老院子景区)</p> <p class="ql-block">厦门老院子民俗文化风情园通过闽南渔家百姓寻常的生活场景,讲述下南洋几代人的生活、创业经历,集观赏性、体验性、文化性于一体,从多角度展示闽南当地的渔村文化、民俗文化、妈祖文化、南洋文化以及寻根溯源的始祖文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中,下图为风情园展示的蚵壳厝(音:kē ké cuò),闽南人靠海吃海,当地人以蚵(牡蛎)壳拌海泥筑屋而居,由“蚵壳”建筑的闽南红砖厝,红白相间,鲜艳古朴,冬暖夏凉,耐腐蚀,有很浓郁的闽南民俗气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筼筜雅游(241116摄于厦门筼筜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筼筜雅游”是厦门市委市政府为重现厦门古八景之 “筼筜渔火”而打造的重点旅游项目,由厦门雅兴船艇公司负责开发运营。在厦门城中心,乘大型太阳能游船,游大型海水人工湖,观湖心鹭鸟,尝人工湖海鱼,品闽南特色茗茶,拍摄筼筜湖美景,体验高端游艇的休闲与优雅,享受一次闹中取静的心灵之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渔村集市(241116摄于厦门曾厝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厝垵(音:zēng cuò ān。),被称为中国最文艺渔村 。曾厝垵为“曾厝垵文创村 ”的简称,别名“曾里”,又称“曾家沃”、“曾家湾”,位于厦门岛东南部,有兔耳岭之草、太姥山之石、火山岛之礁,自然人文为一体,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作为景区的曾厝垵文创村,面积仅0.33平方公里。村子里的人很淳朴善良,十年前,他们开始尝试经营家庭旅馆,为来厦门旅行的人提供了方便舒适的住所,并逐步开设出很多特色小店、咖啡屋和酒吧,使这个海边的小渔村变身为旅游住宿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结束当天的游览,在厦门入住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感谢陪伴,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注:受《美篇》APP篇幅所限,本文分辑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欢迎继续关注分享本文后续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