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路过洪洞时,朋友提议,咱们去广胜寺转转吧。我在二十多年前来过这里,但还是决定重游一下。</p> <p class="ql-block">我说,你听过油锅里捞铜钱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朋友说,电视剧里看过。</p><p class="ql-block">我说,油锅里捞铜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朋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真的发生过?我以为是电视里编造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在广胜寺下寺旁边有一眼泉,名叫霍泉,泉水清澈甘洌,因出露于霍山南麓而得名,千百年来,滋润着霍山脚下的这片土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霍泉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迳赵城南,西流注入汾水。”</p> <p class="ql-block">清道光七年《赵城县志》记载:“霍泉源出沁源县诸山,流经岳阳县(今山西古县岳阳镇——笔者注)南渗水滩,伏流八十里,至县东南霍山下复出。”青山绿水,禅寺钟鸣,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景。</p> <p class="ql-block">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水早就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霍泉北边的水神庙里有一通《都总管镇国定两县水碑》,这通勒于金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的石碑上说:“利天下之物者,莫善于水,得之者则利博,不得之者则其利鲜。”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p><p class="ql-block">虽然水利万物而不争,却总是被人类争来争去。</p> <p class="ql-block">此处原属赵城县,虽然霍泉发源于赵城县,但要流经洪洞县之后,才能再绕回赵城。泉水这一绕,把洪洞和赵城两县绕进了千百年的纷争中。两县百姓因为灌溉农田等用水的问题而产生纠纷甚至械斗,成了让官府颇为头疼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据洪洞县志载,早在唐贞元(公元785-804)年间,官府就已经在霍泉的引水渠实行了三七分水(洪洞三,赵城七),宋朝时立限水石,明朝时立逼水石,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县争水的问题,两县县官甚至更上级的官员都曾因此而被撤职过。</p> <p class="ql-block">传说,有一年,两县又因争水而打得不可开交。到了三月十八水神庙庙会的时候,两县都来祭祀水神明应王。不知道是谁给前来参加祭祀的朝庭官员出了个主意,决定用油锅里捞铜钱的方式,来解决两县长久以来的争水问题。</p><p class="ql-block">方法是,把霍泉水分成十股,在滚烫的油锅里放入十枚铜钱,每一枚铜钱代表一股水,两县各派出一代表到油锅里捞,谁家捞到几枚铜钱,就分得几股水。赵城县选派的壮汉赤膊在滚烫的油锅里一把捞出七枚铜钱,洪洞县派出的代表捞了三枚。至此,霍泉水依然维持了南三北七的分水格局。</p> <p class="ql-block">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且在晋南地区流行甚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两县争水矛盾激化。洪洞人将限水石毁坏,赵城县令连夜复立,又被击碎。赵城人干脆把逼水石拔出,纠纷愈演愈烈。</p> <p class="ql-block">引水渠旁边现存的石碑,记载了当时官府对此事的处理:“霍麓出泉,溉田千顷。唐贞观间,分南北二渠,赵城十之七,洪洞十之三。因分水不均,屡争屡讼。雍正三年乙巳夏,创制铁栅,分为十洞,界以墙,南三北七,秋九月起工,四年丙午春告竣,水均民悦,相率面清。”</p> <p class="ql-block">意思是说,平阳知府经查勘后,在距离霍泉泉眼约100米之处的引水渠上,铸造四棱铁柱十一根,并用铁铸的地栿与额梁将铁柱横贯相联成一栅,分成十孔,洪洞三孔、赵城七孔,用石墙予以分隔,成南北两渠。十个水孔的门槛一律等平,宽窄相同,使得水深浅一致。又在栅上搭横木,建成墩式桥梁,桥名叫做“平政”,意思是分水公平。桥上建有卷棚顶的凉亭三间,这就是霍渠分水亭。</p> <p class="ql-block">桥南桥北各建有小门楼一座,各有砖雕对联一副。南门楼上的对联是“分三分七分隔铁柱,水清水秀水成银涛”,横批是“梅花逊雪”;北门楼上的对联是“分列十柱各正经界,水流万年永观波澜”,横批是“蕤宾徵变”。</p> <p class="ql-block">此外,还立有《建霍渠分水铁栅图》碑一通,以线条形式刻画了分水亭周围的建筑和地形,包括广胜寺、水神庙、霍泉、引水渠、分水亭及附属建筑等。</p> <p class="ql-block">1954年,洪洞赵城两县合二为一,加强了水利管理,灌溉面积超过了十万亩。</p><p class="ql-block">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古人们在分水这件事上械斗不断,官府也费尽周折,想出种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只是,会不会有人想到,把两县合二为一,由政府统一调度用水,岂不是双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