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头天后宫

黄宝成

<p class="ql-block">   点头天后宫</p><p class="ql-block"> 点头天后宫位于福鼎市点头镇海乾路,973省道内侧,枕山面海。原先宫前是海岸,建有点头埠头,潮水可抵天后宫岸下。人们立于宫前东望,海乾之外碧波荡漾,翔鸥戏水,百舸争流,一派祥和景色。传说天后香炉是随潮水涌进来的,潮落时发现于海滨,当时点头海乾下一带多数为渔民,自感惊奇,信为神来栖止,于是就建了小宫宇,寄托着数百年来人们对妈祖的崇拜和信仰,也是当地居民以求出门水路平安,居家水患不兴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在旧址重建,建筑面积282平方米,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单层汉式宫。宫埕前立一对青石双斗望柱,也叫旌表,由台座、石柱、双斗组成。双斗望柱高高耸立,望柱上斗四面雕刻着“卍”号,“卍”是一个符号,相传是佛教的吉祥的标帜,来自梵文,意为吉祥万德之所集。下斗四面刻“上天圣母”四字。此望柱系清光绪年间为褒扬妈祖有功于民而建。左右石夹分别镌刻“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季秋吉旦”和“十五都扆山点头公社建”字样。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艺术创意,堪称石刻经典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殿前大埕设置五级台阶,9米望柱,以应天后神格“九五之尊”的天数。大埕右侧一对明代宫门石,于2009年6月在拓宽妈祖一侧的道路时,从暗沟里挖出,其门石石刻对联:“扆山开圣域,航海拜慈天”。明清时期,宫前有两处埠头,每个埠头设二门土炮,据说是为抗倭而设置,后来四门土炮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溶成铁水。据《戚少保年谱》记载:戚家军于明嘉靖41年和42年两次入闽在福宁台山、东屺洋等地歼敌,曾派兵船来点头运粮草,“扆山开圣域,航海拜慈天”这座小宫宇又传说是戚继光平寇后为报妈祖显灵而建的。</p><p class="ql-block"> 沿五级台阶而上,便为木构重檐亭阁,大门门头左右翼角飞檐,檐下斗拱一拱三跳,斜撑边为木刻竹节,门额顶悬挂镏金“天后宫” 竖匾。竖匾左右上下是镂空雕刻的五条缠绕悬龙。亭阁中匾的左右枋刻有“凤凰在上,龙在下”的画面,其内左右墙体有彩绘的牡丹、兰花、腊梅或山水图。亭阁下横匾“海不扬波”。</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正门,左、右雀替上门神尉迟恭、秦叔宝是本宫木刻的精华。这二位将军一个挥舞着双锏,一个舞着打皇鞭,跃跃欲试,身旁棋牌官亦耀武扬威。木刻背景为石榴树、柳树和假山怪石,其雕刻艺术采用透雕、镂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木刻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其色如新,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走进正门大厅时抬头可见有一方旧牌匾“威镇海疆”四字映入眼帘,字迹方正遒劲,上下边款有“光绪二十八(1900年)岁在元摄瓜月,威灵警事第二十一队后哨哨官蓝翎五品顶戴祯千总章松胜,队长温扬声率正兵黄步升……”等字样。据清嘉庆版《福鼎县志》记载:乾隆乙亥年(1755)知县萧克昌拨资重修,一在桐山、一在前岐、一在点头、一在沙埕、一在南镇、一在水澳、一在秦屿。由此可见,当时官民一致崇尚妈祖文化,在清乾隆年间最为鼎盛。</p><p class="ql-block"> 前厅正中顶上的六角藻井,藻井彩绘中内容丰富多彩,有古代人物、花卉、仕女、祥云等,其中两幅圆形图案为二个洋人和一幅洋船画像,特别引人注目。一位洋人戴中筒礼帽,身着白色双排扣礼服,手执文明杖,为了突出洋人特点,手背上画着浓密的毛,典型的十九世纪西方男子装束的商人,另一位是高鼻、长胡子,肩着一柄杖,衣着长袍的西洋男性,两幅画面生动逼真,作者为桐川森五、梁九畴所作。一艘西洋蒸汽轮船,高耸粗大的烟囱,冒着浓浓的黑烟。这些壁画的内容、选材、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像记录,见证了当地人民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段历史。鸦片战争结束后,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新增的福州通商口岸,靠近闽东茶区,口岸的变化,便利了华茶出口的运输。 </p> <p class="ql-block">  宫内天井中,正方台阶地嵌有高浮雕青石虬龙陛阶,中镌小龙,头缠绕其外,龙腹太阳自云层冉冉升起,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阶宽120厘米,长150厘米见方,略呈弧形,朝圣者不得正面缘登,须从两旁而上丹墀藉示尊敬。</p><p class="ql-block"> 宫内天井右侧的廊道上供着石圣旨,石圣旨是镇宫之宝,系点头永丰街尾夏姑的贞节牌坊,因街道失火,毁于一旦。现存石圣旨保存在宫内,它相对两面正中刻着"圣旨″两字,四周图案为双龙戏水和太阳,象征着皇帝的旨意至高无上。</p><p class="ql-block"> 神龛内布局三处神座,中祀坐式妈祖,左右为护卫文魁、武魁神和立式手握掌扇仕女,以及案桌上摆放着台湾联谊互赠的黑脸妈祖,共有大、小9尊神像。左边神龛神德正神,右边神龛为两尊坐式妈祖金身,专供神节巡安活动之用,案前祀当地著名女神太姥娘。神龛案桌雕刻图案有状元游街、麒麟送子、八仙过海以及双狮抢珠,书卷、松鹤、古代人物等。两龛前柱为悬龙装饰,神龛眉顶四层装嵌,顶端双龙抢珠,雕技有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锯空雕、圆雕等不同手法。</p><p class="ql-block"> 点头天后宫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艺术创意,集石雕、木刻、彩绘为一体,艺术精湛。文物保存完整,种类较多,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天后宫于2002年列入福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省文化厅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点头天后宫春秋二祭,由来已久,据嘉庆版《福鼎县志》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各府、州、县就奉文一体祭祀妈祖。乾隆三年(1738),又奉引春秋二祭,说明福鼎有关妈祖祭祀传承历史久远。奉行春秋二祭,即每年在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始祖羽化升天日,仪式开始时,将妈祖神像移到宫前,配备二名宫侍女,手执掌扇和宫灯分立两旁。祭坛设供品,左边置“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弘扬妈祖文化”装饰品,右边置形象逼真的根雕艺术品,宫门正中挂“妈祖春(秋)祭典礼”。祭典承古例,设礼生二人,坛前左右分立。在三献礼中,穿插舞蹈表演。待到巡境时,仪仗队在大锣连续敲击中,各执清道旗、警跸牌、掌扇、黄伞等仪卫,簇拥着妈祖銮驾,伴着乐声,拥着彩帜,徐徐前行。队伍浩浩荡荡,銮驾所到之处,人们焚香顶礼,祈保平安。据了解,点头天后宫十多年来,每年农历三月廿三都举行妈祖诞辰日祭祀活动,这对传承保护弘扬妈祖文化,传播妈祖精神,助推白茶发展、建设幸福点头起到积极作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