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8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杨翠萍:海云那个云上聚的想法,她给我一说,哎呀,就说到我的心坎里了,我就在群里先说了一下,其实我也没做啥,完了同学们积极响应,所以才发了这么多感慨,我现在是一点也不求上进,无所事事,啥也不学,就觉得自己可幸福了,就沉浸在这个满足,这个生活状态里头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谢谢同学们的回应,祝你们开心快乐!谢谢海云,辛苦了,我想说的是我的想法:你组织一下我们聚会,除了8—12月我都能参加,兴城和湖北我都没去,那是我的工作太忙了,太遗憾了。什么时间再聚不会少了我,——只要我自己能爬去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郭淑霞:谢谢李莉,一一对应,有些同学多年不联系,名字都生疏了,看到你保留完好的珍贵纪念册,我们又重拾青春懵懂少年的时光,虽然又经历了四十多年的人生磨练,我们仍然对我们中专时代十分怀念和珍惜,愿我们所有的同学生活幸福!很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淑云:我听过有人说:八几年的中专生相当于现在的985大学。从智力水平来看,八十年代的中专生不亚于现在的985大学生。从咱们班同学来看,真印证了这个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是李莉同学的珍藏,海云的作品,把我们的思维又拉到了学生时代,一件件,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现在我们同学大部分都已经退休,但每个人都活得很充实,很精彩,像爱梅的瑜伽、敏杰的书法、宏梅的模特、雪清的绘画、王锐的舞蹈、海云的文学作品等,还有我不知道的,为同学们点赞,最美不过夕阳红,愿我们余生与快乐相伴,与健康相伴,与友谊相伴。感谢海云与翠萍的发起,谢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我现在是一点也不求上进,无所事事,啥也不学,就觉得自己可幸福了,就沉浸在这个满足,这个生活状态里头了,哎呀,我也得向这些同学学习,也得自己学点啥,咱们你说都那么聪明,咱都985大学的苗子,你说还不学点儿啥,白瞎这才华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文清:谢谢李莉,我也有可能不好找了。真想当年的懵懂青春……泪目了……现在我们可以在群里聚会,以解思念之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当初喜欢晓薇的牧羊曲,喜欢李彩霞的迎宾曲,喜欢侯金华的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海云:对呀,是啊,彼此祝福,然后咱们约定到百年啊。百年还有四十来年呢,还有长长的路,我们一起走!尽管在祖国各地,但是这个群里就是个大家庭,咱们都要好好的,用大连话叫待人亲,待人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秀芬:李莉,你太有心了,让人很感动!打开了了我们青春的美好记忆!让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就像我送给同学们的那首歌,来不及等待,来不及回味,我很想念同学们,希望近期能够相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锐:好感动啊!亲爱的同学们,热泪盈眶,好想大家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四十多年过去了,我们一起哭过,笑过,一起吃过,一起住过,一起打过,一起闹过,一起努力过,过去的一切都变成了财富,永住心里的财富。现在让我们彼此欣赏,彼此思念,彼此快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康卫校的难忘岁月</p><p class="ql-block">文/张海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是黑龙江省林甸县,与泰康县是邻居,都隶属于大庆市管辖。这些年,我曾多次回到泰康县参加同学子女的升学宴、婚宴和葬礼,或者乘车路过泰康县——如今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就会有别样的心情,如同久别的女儿回娘家一样,心里暖暖的。因为那里,至今还生活着我今生难忘的姚老师、刘老师和二十多位亲亲的卫校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二零一三年八月四日,在青海省格尔木市工作的林甸籍玉娟同学(身染重疾,于次年七月病逝,年仅五十岁)、远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工作的林甸籍淑芹同学回乡探亲,我们林甸一行十多人在泰康同学盛情款待下实现了大聚会,其中的好多位同学都是毕业后第一次回泰康,浓浓的同学情通过网络传播感动了天南地北所有的同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在这座小城,看到了它一改四十多年前的破败不堪,县医院早已两易其址,搬到了城南仿照大庆市油田总医院而建的新院址,原来我们读书的位置被妇幼保健院大楼所替代,找不到一丝一毫泰康卫校的痕迹。整个县城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几倍,高楼大厦林立,街道更加整洁漂亮,随处可见用蒙古语、汉语双语书写的商铺牌匾。新建的火车站迎来送往笑迎四面八方宾朋,站前的林甸客运站点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广场上停泊待客的客车和出租车更加便捷舒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情画意的天湖湖面波光粼粼,夜幕下更加梦幻迷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天湖广场,高大的成吉思汗弟弟哈布图哈萨尔雕塑注视着休闲的人们。夜幕下,优美动听的音乐中,可见我的卫校同学身着民族盛装靓丽的身影和优美的舞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班主任姚老师通过微信告诉我,她农村果园的果树早已开花结果等待着我前去游玩,我仿佛听到了她“三打一”欢快的笑声;彩霞同学的喜怒哀乐时刻牵动我的心;兰芝同学一辈子对家庭的默默付出深深地感染着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零年九月~一九八二年七月,四十七位十五~十九岁花季少女,除了寒暑假,在泰康卫校一起度过了七百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回忆。我们的泰康卫校就这一个班级,其中林甸县籍考生十五名、泰康县籍考生三十名、巴彦县籍考生二名。通过小中专考试,被齐齐哈尔医学专科学校录取,分到泰康卫校进行理论学习和课间实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时,黑龙江省各个县、乡卫生专业人才缺乏,特别是科班出身的护士缺口更大。先后毕业的护士中,大多数的女孩子都来自农村,秉承了父辈们勤劳善良、节俭朴实的优秀品德,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成为了单位护理或医疗岗位的中坚力量。几十年后,好几位同学,成为卫生系统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泰康卫校彻底改变了我们这些女孩子的命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刚去学校报到时,学校没有一张完好的床铺。老师带领我们这些女孩子,自己动手割床板、安装上下铺、摆放教室桌椅并打扫卫生。因为自己的疏忽,右脚心被一厘米多的铁钉扎伤,跛足有一个多月,现在走路多了还略微有些不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泰康县医院是在小城的城西,距离城中心和火车站有五六里路程。当时交通条件不好,出行都是靠双脚。县医院西侧没有一户人家,西南侧隔着农田,远远可见泰康技工学校,东侧是民房,北侧隔一条东西向的大马路与简陋的体育场遥相呼应。我们的校舍和寝室是县医院丰字形建筑西南侧的一部分,中间用一个木门与县医院住院部相隔,便于管理,厕所建在室外。冬季寝室特别冷,家庭条件好的同学用热水袋灌上开水放在被窝里,抵御寒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校发给我们的助学金低于20元/月和定量用餐票,家庭生活条件差的同学能够维持最低生活标准。我们被安排在县医院的食堂就餐,伙食特别差,高粱米饭常常吃出小石子,我和好多同学的牙齿被多次硌坏过,菜汤也是清澈见底少油少见菜叶。当时我家条件还算好,父母亲每个学期都会寄钱给我,使我能够偶尔去泰康农机厂门口的小饭店,吃上一碗打卤面安抚一下自己的肠胃,或者步行一个多小时去城里买回几个麻花,同学们特别羡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老师,除了班主任和教导主任,都是泰康县医院的医护及有关单位职工。班主任姚文杰老师,原来的身份是县医院护士,只比我们大八九岁,她是齐齐哈尔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教我们护理学并担任班主任。刚开学时她还没结婚,在学校里与我们同吃同住,就像个大姐姐,守护着刚刚离家求学的我们。她中等个子身材姣好,梳着两条半尺长的辫子,脸上有几个雀斑,为人朴实善良,说话语速快,无论是学习和着装打扮对我们都严格要求。涉世不深的我们正值青春期,她还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仔一样,既关爱又管束。几十年后,姚老师还发自肺腑地说,没结婚时每天看(读一声)着我们她能够放心,自从一九八零年年底结婚后,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牵挂着我们,特别是学校发生过一起社会男青年入室图谋不轨未遂后,更加为我们的安全担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导主任刘守义老师是从泰康县蒙古族医院调来的,哈医大医疗系一九六三年毕业生,内儿科医生,后调县防疫站工作。他当时有四十多岁,高高瘦瘦的,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说话略微有些口齿不清,声音不大,给我们讲授生理课。他对学校的管理认真负责,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认真负责、生活上关怀备至,没有一点架子,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现在仍生活在泰康县。前几天为了写这篇征文,通过她的长女间接加上了微信,我了解到,刘老师已经八十多岁,老伴去世不久,与长女生活在一起颐养天年,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当年我们在卫校学习的事记忆犹新侃侃而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班级里除了授课有男老师,清一色的女生,四十七名花季少女,如饥似渴地投身医学知识学习,遇到困难大家就会热烈讨论,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说起来很有趣,老师讲什么疾病的临床表现,我们就会心领神会地往自己身上安,气得老师肝儿疼。课余时间和周末,“一条大河”、“牡丹之歌”、“红星照我去战斗”、“北国之春”等歌曲响彻教室和寝室,其中晓薇、彩霞、王锐、金华、兰华和我的歌声比较甜美动听,歌声会冲淡我们的思乡之情。胆子大的几个高个子同学,还会趁没有班主任姚老师的课时,偷偷摸摸地溜出教室,去街里电影院看《庐山恋》等电影,回到寝室热烈讨论影片中的美好爱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二年春~一九八三年夏,我们回到各自县、乡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通过一年的临床实习,我们已经不像刚入学那两年好管理,我们更加成熟,更加叛逆,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包括我在内,好多女孩子名花有主,谈了男朋友在考虑毕业后的婚嫁问题,学校不安定因素越来越多。我们这四十七朵花早被社会上的人了解,知道我们毕业后是国家包分配的干部身份,有白衣天使的铁饭碗,因此有很多人忙着给我们介绍对象,因此姚老师和刘老师更操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姚老师那时已经有了女儿,一改原先的严厉,悉心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过来人的身份予以指导,苦口婆心地教育我们这些情窦初开的花季少女要注意自身安全。现在回想起来,毕业前夕除了学习,她更多的是为我们的婚恋操心,还要顾及我们的个人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终身难忘的一九八三年七月毕业时泰康火车站一别的场景。那几天,姚老师先后送别不同时段离校的同学,很是辛苦。我们十五位林甸籍同学离校的那天,烈日炎炎下,姚老师和七八位泰康同学步行一个多小时,来到火车站附近的林甸客运站点一一送别。客车启动前,我们一改往日的活泼可爱,脸上都止不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不出完整的话来。姚老师抱抱这个,搂搂那个,依依惜别,离别时刻我们仿佛才长大。客车启动了,车上车下哭声更大,司乘人员和旅客纳闷这二十多位女孩子的哭哭啼啼、纳闷姚老师—大姐姐的难舍难分,此情此景,成为了我们难忘的回忆和毕业三十多年后辽宁省兴城市、湖北省丹江口市大聚会的谈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四十三位女孩都已退休身在十几个省市生活,先后去世的明珠、宝艳和玉娟三位同学已走了数个春夏秋冬,音容笑貌宛在。林甸、泰康,两座小城两代人,我们彼此留下了深情,留下了青春年少的足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泰康卫校,我的母校,你虽简陋无名,曾几何时,那里有我对生活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那里是我们四十七名女孩子激情燃烧的岁月。时至今日,那里的一草一木仍旧牵动我的心,牵动着同学们的心。祝愿蒙古族自治县经济建设腾飞、城市更加美丽、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遥祝姚老师、刘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用他们的蒙古族语言道一声:悟了及哦苏热格(吉祥如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06.12发表在杜尔伯特文化之旅“双城记”征文活动,【散文毡房】第 215 期 ,该微信平台首发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锐:拜读海云姐的作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岁月……想念在一起的时光,感叹时光荏苒,祝我们余生感念彼此,健康快乐让这份同学情温暖你我他,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海云:都怨我太感动了,我相信每个人都很感动,那些年,我们携手捱过来了,哎呀,那一群小姑娘,流泪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莉:我有幸遇见同学们,同学们就是兄弟姐妹,我的人生有这么多姐妹。更有幸的是同学又成了朋友和同事,,时间顺序是:杨翠萍包翠荣王丽娟李淑珍李淑敏魏淑云吴晓微李彩霞朱兰芝门宏和毛秀杰也算是,我们不仅有缘,还梅开二度。</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下三位同学已故,让我们永远怀念她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玉娟杜淑芹回故土探亲几位同学在林甸张海云租住的楼房小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