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里的军旅路】947:父母的期望

渝夫文苑

<p class="ql-block">  撰文/渝夫·天津河东</p><p class="ql-block">  编辑/桐言·辽宁沈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桐言无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段子,令人深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p><p class="ql-block">  看似玩笑的背后,透露的却是家庭教育中的某种尴尬。</p><p class="ql-block">  但愿终有那么一天,孩子们能像小鸟一样,不再纠结自己承载着一份怎样的期望,而只坚信身后有温暖的目光,进而在成长的蓝天上自由飞翔。</p>   (二四零四)网事<br><br>  一日,正在饶有兴致地观看全军政工网上《当代》杂志的小说,陈处长进来,开玩笑说到:处里制定自身建设措施时,得把不准看网络小说写进去。<br>  回想在此之前,处里修改自身建设措施,其中一条是“不准在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讨论时被拿掉了。也对,如今军队各级政工网都设有网络游戏,既然有,就得允许玩,只要不耽误工作,偶尔玩点游戏,似乎也无伤大雅。<br>  事实上,网络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其信息量之大,资料之丰富,“汗牛充栋”已很难准确形容。现实生活中大小事情,包括你想到与想不到的,网上都会有所反映,甚至超出你的想象。<br>  网络是个好东西,但不能沉溺于其中;网络是个好东西,但不能吃得太多,否则就会撑死。<br>  好东西一旦变成坏东西,就不是东西了。(2006年12月8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br> <br>  (二四零五)希望<br><br>  妻子又张罗给儿子报了一个绘画班,每月四堂课,学费八十元。<br>  现在儿子每月的开销如下:学钢琴二百四十元,学绘画八十元,在校生活费一百元左右。也就是说,摆在账面上的已经超过四百元。<br>  而妻子每月的收入是多少?三百五十元。也就是说,她给儿子的开支已经超过她的收入。<br>  当然,培养儿子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列举上列数字,只想说明一个问题:妻子对儿子寄予了很大的希望。<br>  妻子读书不多,也没机会学什么业余爱好,所以对于儿子,她是舍得花钱的,儿子练琴、绘画、游泳,已经学了三样。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她可能还会给儿子报更多的课余班。<br>  有时候,我觉得儿子怪可怜的,也觉得妻子有些操之过急。罗马城不是一夜建成的,培养孩子也是这个道理。(2006年12月9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br> <br>  (二四零六)大醉而归<br><br>  大中午,十个人,一箱白酒,六斤。<br>  九个人喝白酒,喝得很急,四两的杯子,不到十五分钟,两杯下肚。<br>  刚开始,一桌人谈笑风生,酒兴十足。酒过两巡,便有人萌生酒劲。<br>  有现场直播吐一地的,有趴桌上不走的,有频繁上厕所的,基本上全喝高了。<br>  我和小司最后离开战场,没忘记把饺子和矿泉水打包。小司要送我,我说不必。一个人摇摇晃晃走到冰上基地,感觉不行了,赶紧给妻子打电话,让她来接我。<br>  妻子一路狂奔。<br>  当我迈过冰上基地的后门,远远看到妻子急奔的身影时,鼻子不由一酸,感动得想哭。<br>  关键时候,真正心疼你的人,爱人绝对算一个。(2006年12月10日写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br>

儿子

妻子

二四

写于

年月日

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

小司

每月

政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