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春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我们向着有光亮的地方不断探索,或许会受伤,却使我们明白闪光背后的代价。青春的烦恼,只有成长能解决;发展的瓶颈,只有成长才能突破。我们在伤痕中成长,在痛苦中蜕变,这便是青春的含义,这便是成长的意义。愿你的人生不是一条轨道,而是一片旷野;愿你是一条河流,顺着河道奔向大海;愿你有勇气,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也能时时回望来时的路;愿你怀有质疑的精神,并合理质疑,追寻真相;愿你能突破认知的闭合,永远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愿你能收获人生真正的快乐;如果都没有,那就坐着轿子,吹风到山顶吧。“永远相信自己,哪怕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这种相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以持续不断的付出来作为基础。”——加油⛽孩子</p> <p class="ql-block"> 一直羡慕小姑子家的儿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世好,长辈疼,父母有能力,生活在地方风生水起。比起我们自食其力的小可怜,父母真是无能为力。没想到浮夸式的爱,过度骄纵满足,适得其反。优势并没有促使优秀,家长提供的优沃生活和随意满足,导致孩子膨胀不识好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也无需大惊小怪,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逆反时期。在我们成年人看来,幼稚可笑,想阻止他们走弯路。可是回忆我们的小时候,也有过他们这样不省心的时候。这是阶段性的自我成长,咬牙陪着孩子熬过去,慢慢会好的。孩子本性并不坏,只是不以学习为主,偏离了主线,抽烟打架找对象,看起来像问题小孩。确实也很头疼,只有经历过此劫的父母才知道,养育培养一个孩子成人得付出多大的辛苦和忍耐与包容。即使气你半死,你也得学会用爱化解。而不是以家长身份简单粗暴的去命令他,制止他。他只是学习不好,最多是学渣而不是人渣。我们做父母的是对孩子寄于厚望,希望他们成龙成凤,竭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条件。虽然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是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想怎么样,他就如你所愿。做家长也得不断反省学习,多看一下有关青少年心理学阶段的内容,让我们父母也通过专家的介绍讲解开始分析接纳孩子的心情。唯有爱和共情,不以父母身份血脉压制,与孩子如朋友相处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你才能宽容孩子达成共识。你仔细想一想做父母的十七八岁在干什么?也是找对象、抽烟喝酒了。那么你就有可能多理解一点孩子,原来他只是在模仿大人,找见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你就可以自嘲地想遗传的、亲生的,与大人也有关系。这样当我们能从自身找原因,而折射到孩子身上问题的时候就会好接纳。对,就是从小父母家庭教育做得不好,出生即顶峰,无原则溺爱,花钱摆平一切问题式铺路,忽略了与孩子心灵的交流和有效的陪伴,才会导致我的孩子出现类似不可控的问题。当你发现你能接受自身存在的问题,也就不会觉得孩子的问题十恶不赦。就会心平气和的去和孩子面对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大人不要遇事儿点火就着,急于问责,孩子有问题必须当面指出,即使打骂或是说教,甚至写保证书,该认错认错,该道歉道歉,都是一种消除问题的方式。但是只要这件事情处理过去了,就当彻底结束,以后不准反反复复的拿起来说事儿,想起来就骂骂咧咧的,像是抓住人的小辫子捅一辈子刀子一样。这样做的结果最不值得孩子信任尊重了。伴子成长的五句话,第一句:学习就像是慢慢爬山,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谁爬得快,谁爬得慢。但时间一长,勤奋和懒惰的差别就大了去了,有的人偷懒了几天,就发现了差距,偷懒了几个月,可能就是望其项背,偷懒了几年,就是望尘莫及。但记住学习永远不嫌晚,现在开始就是最好的!第二句:学习得靠自己。别指望老师或者爸妈一直催,得自己通透能想明白。老师教的东西,只是帮帮忙,真正懂得还得靠自己,她会得再多,也无法直接变成你的,而你以后可以比她懂得还多。第三句:别怕题目难,更别怕做错题。其实错题才是你提分的好机会。学习嘛,就是要不断发现并改正错误,你发现的错误数量就是你的提升空间,但提升空间不是提升。第四句:学会等等再享受,人生享受、奋斗、受苦的时间总和相对固定,如果你年少时只有享受,长大后也不奋斗,那未来伴随你的更多是受苦,而且受苦程度虽年龄基数成倍增长。玩手机是挺爽的,但以后可能会后悔。人的成就,就看能不能抵住诱惑。第五句:你现在衣食无忧是爸妈在撑着,这把伞总有破损的时候,将来要靠你自己闯。努力了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肯定没戏。现在不吃点苦,将来就得受更多的苦,还得受人家的白眼和嘲笑。总结: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你将来想去的地方很远,想买的东西很贵,想在一起的人很优秀。学习,不是为了还父母的恩情,而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 十七八岁的孩子,他现在的表相已经是大人了,只不过身心不成熟。你认为别人家的好孩子,即哥哥家品学兼优的侄儿子,八年级开始特别情绪化,油盐不进,咋做了都不对,咋讨好都不行,就是让去东他到西,叫家长后出校门我就会哭,折腾得差点把嫂子整颓废送走。老师暗示我心里有问题可以找心理医生,我发长文与老师沟通并保证我的孩子我了解,他不会抑郁不会自闭,更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一切责任与后果我把控和承担。告诉孩子心里有什么难事儿,站在他的角度我们一起想办法,绝对不走极端,妈妈想法支持他。一年半后,熬到初三下学期好点。他上次还和我说,初二换了班主任,感觉老师不喜欢他,心里扭曲导致他像一个神经病似的。但是高中好了,他的心态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也许每个孩子在成长裂变中的叛逆期不一样,有的初中,有的高中,但是总之每个孩子在长大的过程,都会经历种种家长不愿面对,甚至猝不及防的事故。惟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放弃不缺爱,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做个好家长都不简单,小孩儿的成长都不是顺风顺水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做父母的只能为了自己的小孩子忍辱负重,必竟他们才十几岁,心智不成熟,一旦撒手不管,更是毁了好孩子。如果做父母就是轻轻松松坐享其成,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现在也不会有很多年轻人不要孩子,自己玩耍不结婚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负起自己当下的责任,关关难过关关过,想做好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就是要辛辛苦苦地培育他,哪怕他不领情,即使他长歪了,也照样学会见招拆招的去引导他爱护他。而不是一味心生绝望,气死我了!管不了啦!如果心里实在难过得想不开,那就多听听专家解读青春期孩子的现象,看一看相关教育孩子与父母成长的励志书籍,哪怕灌各种心灵鸡汤,得到外界的认同和心里的安慰,自己找不足从中感觉到我做父母的不到位,认识到对于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现在该如何与孩子沟通交流相处,让孩子能有想法愿意回家倾诉,而不是借助外界寻求刺激,张扬博得关注,不信任父母,与父母对着干。多听点正能量的亲子故事,或者多和你们同龄人交流心得,跟经历过上了大学的孩子父母取经。其实每个孩子都不省心,谁家的孩子父母没有不操心的,只不过纠错方向不一样。不能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作比较,不能因为自己身份地位高感觉教育孩子失败,导致自己心里失衡冲孩子发火,看孩子不顺眼。要放低姿态和孩子发自内心的对话,眼前表现再不好也是自己孩子,要学会用爱去感化他,但是父母的情绪尽量要稳定。由其当妈的,如果你更能包容,很好地和儿子沟通,时刻关注事态发展,很多事情没必要非要爸爸插手打压,因为你知道爸爸非打即骂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育孩子夫妻俩私底下要协商一致,尽量一个管,一个哄,不能两人统一战线往死捶,气急败坏恨铁不成钢。孩子形成今天的坏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与其性格培养以及从小生长学习的环境都有关系。高中三年比较艰难,咬牙切齿地陪伴着孩子往前走吧,也许过上一年半载忽然就明白父母苦心,不那么傲娇,与家人为敌了。你们认真分析过孩子性格色彩没?多琢磨琢磨孩子想什么需要啥,投其所好地去爱他,引导他。他交往的同学朋友你关注过吗?家长们互相为了孩子聊过天吗?见过他找的小对象吗?能为了规劝孩子试着尊重他,去和他的好同学和女朋友,仔细地了解过孩子内心的想法吗?想要打开孩子心结,得知道孩子内心的需求,学会欣赏和肯定他。你们两个子女的家庭,对于大孩子要更多的关注和疼爱,不能以为他大几岁,就觉得可多事情能够放手不陪伴了。如果把你心中的好侄儿他给你们,估计一家都得整疯了。他只是学习方面不用太操心,但是性格方面并不好,不擅言谈,倔强封闭,敏感脆弱。性格决定命运,家长更得以宽阔的胸怀多给矛关爱和引导。一棵小树长大成参天大树都会经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们是他们的亲人,只能在绝望中不断治愈,哭哭笑笑中抚育他们前行。来人间就是受苦的,我们现在正是上有老下有小,最难的时候了。有什么事情往开了想,先争取,后放下,退而求其次,再顺其自然,最后接受现实,静待花开吧!和自己孩子不要致气,学会用爱化解,以柔克刚。你要相信没有一个完全听父母和老师话的好孩子,除非那个孩子是个傻子。成长就是要付出代价,我们做家长的尽力了,以后也不愧对孩子。孩子有长大懂事的一天,他也不会回头怪你们关键时刻掉链子。有句话说得好: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人这一辈子,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心病,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快乐。很多事,放下便无事,心思越简单,身体就越健康,养心,即是最好的养生。心宽,病自退;心安,身自安。</p> <p class="ql-block">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言:“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并不在于给他讲过什么道理,而在于让孩子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小孩,来到这个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真正的爱应是让孩子体悟到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世界的温柔以待。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而来,父母的责任便是守护这份纯真与好奇,让他们能在爱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索、成长。当孩子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美好的,他们便会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让孩子感受到美好,需要父母给予充分的陪伴。鲁迅曾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父母即使再忙碌,也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度过欢乐的时光。一起在公园中嬉戏玩耍,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微风的轻抚;一起阅读有趣的故事书,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一起动手制作小手工,享受创造的乐趣。在这些陪伴中,孩子会深深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明白自己是被珍视的,从而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让孩子感受到美好,还需要父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父母要善于发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也许孩子的画作并不完美,但那是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的独特世界;也许孩子的歌声并不动听,但那是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唱出的纯真之声。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欣赏与赞美,他们会更加热爱生活,努力展现自己的美好。爱孩子更要让他们学会感受美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生活中的点滴善意心怀感激。教导孩子用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与挫折,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无论是一朵绽放的花朵,还是一个温暖的微笑,都能让他们体会到世界的美好。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是束缚与压力,而应是如春风般和煦,如阳光般温暖。让孩子在爱的滋润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感知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这才是爱的真谛。正如泰戈尔所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让我们用爱为孩子营造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他们茁壮成长。当妈妈是一场修行,不断跟自己和解的修行!让你甘心做一个渺小却伟大的人,你的期待永远不能急于他成长的速度,你的尺度要永远给的恰到好处。你的爱不能亏也不能溢,你的手不能松也不能紧,用一生的光景慢慢接近,再慢慢退场!</p> <p class="ql-block"> 为父母者,无不望子成龙。然玉不琢不成器。无矩尺难划圆。一劝三观正,再劝早立志,三劝莫惜力。为国,美倭之流妒华夏。为家,氏族中流当自强。莫相忘,昔日炮火尤身边,先人血岂白流;莫相忘,祖父已白头,暮年步履艰;莫相忘,师之教诲,嘱声喋喋。翘首以盼,吾儿健体魄,惜光阴,立远志,莫负韶华。今日披星戴月读书郎,他日高朋满座国栋梁。光阴似箭,转眼已成年。勿迷茫,休彷徨,只争朝夕,未来可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