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书画精品展·广州艺博藏

周一

<p class="ql-block">地点:中国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近日,中国美术馆邀请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联袂举办“墨韵文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精品展”,展出该院收藏的明清书画精品48件(套),较为全面地展示了明清时期粤地书画家的佳作以及粤藏明清书画的基本面貌,体现了岭南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旨趣。</p> <p class="ql-block"> 粤学·游心怡情</p><p class="ql-block"> 南宋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开发逐渐南移,广东在经济文化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岭南文人游宦各地也越来越多,他们与各地名流交游切磋,彼此相互促进,如明代心学奠基人陈献章贵疑重悟的哲学思想及洒脱自然的艺术精神,就影响了吴门书风。同时,各地的艺术风尚也由此传入岭南。到了清代,广东的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不少能臣干吏赴粤任职,在粤地大兴文教,身体力行地整理研究岭南金石文物,牵起一股考据学、金石学热潮。他们当中不少人亦擅书画,如翁方纲、阮元、伊秉绶、汤贻汾、戴熙、吴大澂等,经常与粤地士绅、文人墨客在岭南名园雅集唱和,产生不少艺林趣事,一度传为佳话。岭南书画在他们的推动下有了较大的发展,不断涌现出具有艺术创造力的书画家。</p> <p class="ql-block"> 粤艺·植根融通</p><p class="ql-block"> 明代,岭南与江南之间的艺术交流较多,江南盛行的“浙派”“吴门”等流派对岭南书画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到了清代,岭南鉴藏之风大盛,历代书画在岭南流通,拓宽了本土艺术家的视野;酷爱书画的收藏家成为艺术赞助人,为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经济的富庶也吸引了不少外省艺术家来粤谋生,带来了各地时风。这些因素促进了岭南本土书画的发展。明遗民伍瑞隆、张穆等借画抒怀,表达不屈之志。受遗民情结影响的汪后来、黎简、谢兰生等,画风与当时“四王”之风迥异。清中晚期,岭南画坛以职业画家为主导,深受唐寅、仇英、恽寿平、上官周以及“扬州画派”的影响,如苏六朋、居巢、居廉等,技法全面,工写皆能,雅俗共赏。另有苏仁山画风奇崛,不谐时俗。书法方面,自陈献章以降,湛若水等追求朴雄疏放之气,康有为的“尊碑”之说,将碑学运动推向新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粵藏·珍庋赏鉴</p><p class="ql-block"> 1757年后,广州“一口通商”的特殊地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对外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富起来的行商们开始附庸风雅,不惜巨资求购历代文物,各地古董商闻风南下,来自中原、江南地区的古玩字画开阔了岭南的文化视野,也带动起一股收藏热潮。此外,不少岭南士人游宦京城及江南,受当地风雅之影响,开始蓄聚文物。其时,岭南鉴藏家中负盛名的有吴荣光、潘正炜、叶梦龙、潘仕成、孔广镛、孔广陶等。1842年后,广州的行商们失去贸易垄断地位,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各家收藏逐渐星散,部分向北回流,但仍有相当部分流散于岭南,民间金石考据和书画鉴藏之风亦炽热不衰。其中,较知名的藏家有何荔甫、叶恭绰、容庚、黄咏零等。历代书画在岭南的流通,拓宽了岭南的艺术视野,客观上推动了岭南本土书画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