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明

<p class="ql-block">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而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记录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人情、文化理念等重要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价值观念、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核心因素,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我国共有4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居世界前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见证。国家邮政部门先后发行了相关内容的邮票,用“国家名片”向世人展示,现将整理的部分邮票按入选的先后时间进行介绍。</p> <p class="ql-block"> 1、中国昆曲</p><p class="ql-block">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于2001年5月18日,被列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属南戏系统,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昆曲唱腔清丽悠远,旋律优美,舞蹈具有与中国画内涵异曲同工之妙的写意性和抒情性,念白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昆曲》</p><p class="ql-block">2010年6月12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之际发行,全套3枚,邮票图案分别选取了《昆曲》发展阶段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剧目《浣纱记》、《牡丹亭》和《长生殿》。</p> <p class="ql-block">3—1浣纱记</p> <p class="ql-block">3—2牡丹亭</p> <p class="ql-block">3—3长生殿</p> <p class="ql-block"> 2、中国古琴</p><p class="ql-block">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出现的弹拨乐器。据史料记载,古琴最初是五弦琴,到了西周,演变成了七弦琴。古琴艺术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的赏识和关注。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入选“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古琴与钢琴》</p><p class="ql-block">2006年9月26日,为纪念钢琴家莫扎特诞生250周年和中奥建交35周年,中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邮票一套,共2枚。</p> <p class="ql-block">2—1古琴</p> <p class="ql-block">《琴棋书画》</p><p class="ql-block">小版张</p> <p class="ql-block">  3、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p><p class="ql-block">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是流传于中国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各种木卡姆的总称,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在维吾尔族人民的特定文化语境中,“木卡姆”已经成为包括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乃至民族认同、宗教信仰等各种艺术成分和文化意义的词语。2005年11月,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15年10月1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3团结合谐</p><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表演类型众多,经常出现在维吾尔族人民各类重要场合中。</p> <p class="ql-block"> 4、蒙古族长调民歌</p><p class="ql-block"> 蒙古族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在蒙古语中的发音为“乌日汀哆”,被誉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蒙古族长调是抒情歌曲,旋律悠美舒缓、意境开阔。它赞美美丽的草原、山川、河流,歌颂父母的爱情、亲密的友谊,表达人们对命运的思索。2005年11月,蒙古族长调民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诒区成立七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1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2亮丽北疆</p><p class="ql-block">长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每当重要的节庆仪式上和重要场合,上演长调是对人们最好的祝福。而弹奏马头琴是配合长调的重要乐器。</p> <p class="ql-block">《锡林郭勒草原》</p><p class="ql-block">小型张:锡林郭勒河曲</p><p class="ql-block">长调歌词中描绘的图景。</p> <p class="ql-block"> 5、中国篆刻</p><p class="ql-block"> 中国篆刻是由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相结合的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明清之前印章的材质以铜、玉、金等,工艺以凿、铸为主。明清以后篆刻艺术以刻刀为主要工具,以汉字为表象,以石材为主要载体,它强调刀法、章法、篆法,突出篆刻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深受中国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爰。中国篆刻既可作为艺术作品独立欣赏,又广泛应用于书画创作、金石题跋之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之一。2009年11月,中国篆刻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篆刻》</p><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5日发行,全套4枚。</p> <p class="ql-block">4—1战国·外司炉鍴</p> <p class="ql-block">4—2秦·宜阳津印</p> <p class="ql-block">4—3汉·朔宁王太后玺</p> <p class="ql-block">4—4唐·中书省之印</p> <p class="ql-block">  6、中国雕版印刷技艺</p><p class="ql-block"> 雕版印刷技艺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再用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的一种特殊技艺,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400多年。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承载着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2009年10月,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图书艺术》</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30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宋刻本《周礼》</p><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周礼》可以视为宋代版画技术和雕刻印刷水平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国家图书馆》</p><p class="ql-block">2009年9月9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古籍馆</p><p class="ql-block">画面是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永乐大典》和《敦煌遗书》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敦煌遗书》中的部分内容属于雕版印刷作品。</p> <p class="ql-block"> 7、中国书法</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迄今考古文物发掘的情况判断,为始于八千年前的中华黄河流域的古陶器文,再经由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2009年10月,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 2003年至2011年九年间,国家邮政分别发行《中国古代书法》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邮票各一套。</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篆书》</p><p class="ql-block">2003年2月23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篆书起源于西周末年,东周时在秦国一带流行,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落。东周时期的篆书称为大篆,秦始皇时的称小篆,汉代的称汉篆。</p><p class="ql-block">2—1毛公鼎 2—2泰山刻石</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隶书》</p><p class="ql-block">2004年12月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隶书相传是秦代程邈在狱中所创,最早在小官和奴隶中使用,所以称为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一。</p><p class="ql-block">4—1乙瑛碑 4—2张迁碑</p><p class="ql-block">4—3曹全碑 4—4石门颂</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楷书》</p><p class="ql-block">2007年11月5月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楷书又称正书、真书,属隶书的变体,起源于汉代,发展于魏晋,盛于唐代。特别是南北朝魏碑书法,魄力雄强,体式由隶书扁方转向正方,笔画有严格的法度,用笔也更趋多样化。唐代是楷书的最高峰时期,奠基者四人,即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为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楷书四大家”。南北朝碑刻是现存楷书的宝库。</p><p class="ql-block">6—1宣示表 6—2张猛龙碑</p><p class="ql-block">6—3九成宫醴泉铭 6—4雁塔圣序碑</p><p class="ql-block">6—5颜勤礼碑 6—6玄秘塔碑</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行书》</p><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15月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行书产生于汉代,发展成熟于魏晋,是继楷书之后出现的一种书体。行书是介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的特点是运用了一定的草法,部分地简化了楷书的笔画,改变了楷书的笔形,草化了楷书的结构。总之它比楷书流动、率意、潇洒,又比草书易认好写。</p><p class="ql-block">6—1、6—2兰亭序(局部)</p><p class="ql-block">6—3、6—4黄州寒食诗(局部)</p><p class="ql-block">6—5、6—6祭侄文稿(局部)</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草书》</p><p class="ql-block">2011年4月1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草书起源于秦汉之交,成熟于东汉,东晋时达到高峰。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走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p><p class="ql-block">4—1平复帖 4—2初月帖</p><p class="ql-block">4—3古诗四帖 4—4自叙帖</p> <p class="ql-block"> 8、中国剪纸</p><p class="ql-block">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中国剪纸艺术是汉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那质朴、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发行的特种邮票、纪念邮票、生肖邮票中也经常出现,广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是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宣传与传承。2009年10月,中国剪纸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儿童歌舞》</p><p class="ql-block">1973年6月1日发行,全套5枚。</p><p class="ql-block">5—1秧歌舞(汉族)</p><p class="ql-block">5—2拉马头琴(蒙族)</p><p class="ql-block">5—3哈达舞(藏族)</p><p class="ql-block">5—4手鼓舞(维吾尔族)</p><p class="ql-block">5—5长鼓舞(朝鲜族)</p> <p class="ql-block">第一轮生肖邮票自1980年起发行,至1991年结束,每年发行一套,每套一枚。设计上采用了影雕套印技术,图案以剪纸风格为主。</p> <p class="ql-block">《中国剪纸》(一)</p><p class="ql-block">2018年1月24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河北蔚县·芦花荡</p><p class="ql-block">4—2内蒙古和林格尔·牧羊图</p><p class="ql-block">4—3陕西旬邑·江娃拉马梅香骑</p><p class="ql-block">4—4山西新绛·小别母</p> <p class="ql-block">《中国剪纸》(二)</p><p class="ql-block">2020年2月8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山东胶东·三娘教子</p><p class="ql-block">4—2陕西安塞·腰鼓贺春</p><p class="ql-block">4—3河北献县·王小赶脚</p><p class="ql-block">4—4吉林通化·吉祥采参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9、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榫卯为木构件的主要结合方法,以模数制为尺度设计和加工生产手段建筑营造的技术体系。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这种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7000多年,遍及中国全境,并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各国,是东方古代建筑技术的代表。2009年10月,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名楼》</p><p class="ql-block">1987年10月30日发行,全套4枚和小全张1枚。</p><p class="ql-block">分别为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蓬莱阁。</p><p class="ql-block">古代名楼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集中体现。</p> <p class="ql-block">《经略台真武阁》</p><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9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2真武阁</p> <p class="ql-block"> 10、南京云锦织造技艺</p><p class="ql-block"> 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美如云霞而得名。它和苏州宋锦、四川蜀锦和广西壮锦被视为中国四大名锦,并被公认为四大名锦之首。南京云锦已有1600年的历史,是中国织锦技艺最高水平的代表,体现着中国七千年的蚕桑文明。2009年10月,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云锦》</p><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10日发行,全套3枚和小全张1枚。</p> <p class="ql-block">3—1真金团龙</p> <p class="ql-block">3—2一品鹤补</p> <p class="ql-block">3—3吉庆双鱼</p> <p class="ql-block">小全张</p> <p class="ql-block"> 11、端午节</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说是为了纪念五月五日怀石投江的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在这一天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2009年10月,中国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p><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发行,全套3枚。</p> <p class="ql-block">3—1赛龙舟</p> <p class="ql-block">3 —2包粽子</p> <p class="ql-block">3—3避五毒</p> <p class="ql-block"> 12、中国朝鲜农乐舞</p><p class="ql-block"> 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是集演奏、演唱、舞蹈于一体,反映传统农耕生产生话中祭祀祈福、欢庆丰收的民间表演艺术。舞蹈具有生态、纯朴、粗犷、和谐的特征。舞者伴随唢呐、洞箫、锣鼓的节拍欢歌起舞,表达了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场面热烈奔放,民族特色鲜明。农乐舞已融入中国朝鲜族的血脉,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艺术瑰宝,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2009年10月,中国朝鲜农乐舞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延边风情》</p><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3日发行,全套3枚。</p> <p class="ql-block">3—1丰收舞</p> <p class="ql-block">3—2繁荣赞</p> <p class="ql-block">3—3和谐颂</p> <p class="ql-block"> 13、妈祖信俗</p><p class="ql-block"> 妈祖是中国影响最大的航海保护神。公元987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的妈祖因救海难而献身,被该岛百姓立庙祭祀,成为海神。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妈祖的影响扩大,历代朝廷封妈祖为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妈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习俗和庙会等为表现形式的民俗文化。该信俗传播到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两亿多民众所崇拜并传承至今。湄洲岛成为妈祖祖庙所在地。2009年10月,妈祖信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妈祖》</p><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4日发行,全套1枚。</p> <p class="ql-block">  14、蒙古族呼麦叶歌唱艺术</p><p class="ql-block"> 呼麦是蒙古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歌手运用特殊的发声技巧,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作为一种特殊的民间歌唱形式,呼麦是蒙古族人杰出的创造。它传达着蒙古族人民对自然宇宙和世界万物深层的哲学思考和体悟,表达了蒙古民族追求和谐生存发展的理念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2009年10月,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民族乐器——拉弦乐器》</p><p class="ql-block">2002年2月23日发行,全套5枚。</p><p class="ql-block">5—5马头琴</p><p class="ql-block">呼麦是蒙古族人民创造的一种神奇的歌唱艺术,深邃的呼麦声与悠扬的马头琴声,讲过着蒙古族人民古老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1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3民族和谐</p> <p class="ql-block"> 15、南音</p><p class="ql-block">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福建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五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南音的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2009年10月,南音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民族乐器——拨弦乐器》</p><p class="ql-block">1983年1月20日发行,全套5枚。</p><p class="ql-block">5—4琵琶</p><p class="ql-block">琵琶是中国传统的拨弦乐器,也是南音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民族乐器——拨弦乐器》</p><p class="ql-block">5—5三弦</p><p class="ql-block">三弦是我国传统的拨弦乐器,也是南音演奏的主要乐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 16、热贡艺术</p><p class="ql-block">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通、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2009年10月,热贡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唐卡》</p><p class="ql-block">2014年8月18日发行,全套4枚和小型张1枚。</p> <p class="ql-block">4—1释迦牟尼像</p> <p class="ql-block">4—2无量寿佛</p> <p class="ql-block">4—3绿度母</p> <p class="ql-block">4—4白度母</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  17、中国桑蚕丝织技艺</p><p class="ql-block"> 桑蚕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2009年10月,中国桑蚕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p><p class="ql-block">2012年8月1日发行,全套4枚和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4—1千年帝京 4—2大漠雄关</p><p class="ql-block">4—3神秘故国 4—4西域胜境</p> <p class="ql-block">小型张:丝绸之路</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文物》(一)</p><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1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汉·鎏金铜蚕</p> <p class="ql-block">  18、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p><p class="ql-block">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2009年10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陶瓷——龙泉窑瓷器》</p><p class="ql-block">1998年10月13日发行,全套4枚。</p> <p class="ql-block">4—1北宋·五管瓶</p> <p class="ql-block">4—2南宋·凤耳瓶</p> <p class="ql-block">4—3元·葫芦瓶</p> <p class="ql-block">4—4明·刻花三果执壶</p> <p class="ql-block"> 19、宣纸传统制作技艺</p><p class="ql-block">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设备、器具判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文房四宝》</p><p class="ql-block">2006年9月10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3纸</p><p class="ql-block">宣纸是中国传统的手工书画用纸,文房四房之一。</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法——行书》</p><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15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小版张。此为行书字体写在宣纸上。</p> <p class="ql-block">《中国2009世界集邮展览》</p><p class="ql-block">小型张:国色天香图</p><p class="ql-block">此为宣纸上绘画</p> <p class="ql-block"> 20、西安鼓乐</p><p class="ql-block"> 西安鼓乐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千百年来是流传在陕西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和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宋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2009年10月,西安鼓乐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p><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24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瓮城 4—2箭楼</p><p class="ql-block">4—3敌台 4—4角台</p> <p class="ql-block"> 21、粤剧</p><p class="ql-block"> 粤剧是用粤语演唱的戏剧样式,有300余年的历史。粤剧吸纳了多元音乐、戏剧元素,将梆子、二簧声腔与粤方言音韵予以完美的结合,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戏曲的艺术表现,成为中国南北戏曲艺术的集大成者。作为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渗透在岭南的传统和现代生活中,成为族群认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2009年10月,粤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粤剧》</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5日发行,全套3枚。</p> <p class="ql-block">3—1香花山大贺寿</p> <p class="ql-block">3—2六国大封相</p> <p class="ql-block">3—3玉皇登殿</p> <p class="ql-block"> 22、花儿</p><p class="ql-block">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自治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家、裕固、蒙古等民族间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人们不仅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还会自发举行大规模盛大的竞唱活动,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p><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20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1湖畔 3—2鸟岛 3—3远眺</p><p class="ql-block">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这里湖水清澈,景色迷人。花儿的曲调流传其间,形成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23、《玛纳斯》</p><p class="ql-block">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传唱千年,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其演唱异文繁多、篇幅宏大,其中最有名的是玛纳斯及其后世共8代英雄的谱系式传奇叙事,长达23.6万行,反映了柯尔克孜人丰富的传统生活,是柯尔克孜人的杰出创造和口头传承的“百科全书”。2009年10月,《玛纳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日发行,全套56枚。</p><p class="ql-block">56—29柯尔克孜族</p> <p class="ql-block"> 24、《格萨(斯)尔》</p><p class="ql-block"> 《格萨(斯)尔》是一部关于藏族英雄格萨尔神圣业绩的宏大叙事史诗,它凭借杰出的说唱流传千年。史诗全面反映了藏族以及其他相关族群关于自然万物的经验和知识,成为藏族等族群普通民众共享的精神财富,至今是其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依据。2009年10月,《格萨(斯)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日发行,全套56枚。</p><p class="ql-block">56—4藏族</p><p class="ql-block">邮票画面描绘了藏族铜铃舞的动作造型。</p> <p class="ql-block"> 25、侗族大歌</p><p class="ql-block">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2009年10月,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p><p class="ql-block">1999年10月1日发行,全套56枚。</p><p class="ql-block">56—12侗族</p> <p class="ql-block"> 26、藏戏</p><p class="ql-block"> 藏戏是表演者头戴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其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部分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表演形式。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话面貌和思想感情,是其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10月,藏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15年9月1日发行,全套3枚。</p><p class="ql-block">3—1美丽西藏</p><p class="ql-block">邮票构图中心表现的就是传统藏戏。</p> <p class="ql-block"> 27、中医针灸</p><p class="ql-block"> 针灸是传统中医的一种医疗手段。针灸理论认为,人体如同一个由各种经络连接起来运行的小宇宙,通过物理刺激经络,就有可能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并为病人带来健康。针灸时,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用针,然后用针刺激穴位。针灸在师徒之间或家族成员之间,通过口头讲授和实际演示进行传承。目前,针灸的传承也包括在正规学历教育系统中。2010年11月,中国针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 <p class="ql-block">《医疗卫生科学成就》</p><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9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针刺麻醉 4—2断肢再植</p><p class="ql-block">4—3中西医结合小夹板治疗骨折</p><p class="ql-block">4—4中西医结合针拨术治疗白内障</p> <p class="ql-block"> 28、京剧</p><p class="ql-block"> 京剧是一种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艺术。在中国各地都有广泛的表演,但北京、天津和上海仍是主要的演出中心。京剧的唱、念主要使用北京方言,剧本则遵循一系列注重形式和韵律的严格规则而创作。各剧目讲述历史、政治、社会和生话的故事,在娱乐的同时传递信息。京剧主要是在师徒之间进行传承,徒弟通过口头指导,观察和模仿学习基本表演技能。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并且作为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广说认可。2010年11月,京剧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京剧脸谱》</p><p class="ql-block">1980年1月25日发行,全套8枚。</p><p class="ql-block">8—1孟良 8—2李逵 8—3黄盖</p><p class="ql-block">8—4孙悟空 8—5鲁智深</p><p class="ql-block">8—6廉颇 8—7张飞 8—8窦尔敦</p> <p class="ql-block">《京剧旦角》</p><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20日发行,全套8枚。</p><p class="ql-block">8—1孙玉姣 8—2陈妙常</p><p class="ql-block">8—3白素贞 8—4十三妹</p><p class="ql-block">8—5秦香莲 8—6杨贵妃</p><p class="ql-block">8—7崔莺莺 8—8穆桂英</p> <p class="ql-block">《京剧丑角》</p><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15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汤勤 6—2刘利华 6—3高力士</p><p class="ql-block">6—4蒋干 6—5杨香武 6—6时迁</p> <p class="ql-block">《京剧生角》</p><p class="ql-block">2007年3月10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蔺相如 6—2宋士杰 6—3周瑜</p><p class="ql-block">6—4许仙 6—5高宠 6—6任堂惠</p> <p class="ql-block">《京剧净角》</p><p class="ql-block">2008年2月23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徐彦昭 6—2包拯 6—3廉颇</p><p class="ql-block">6—4张飞 6—5曹操 6—6杨延嗣</p> <p class="ql-block"> 29、中国皮影戏</p><p class="ql-block"> 皮影是我国古老戏种之一,相传始于汉代。宋代至清末,为皮影戏兴盛时期。皮影戏中,登合表演的“演员”是用牛皮、羊皮或驴皮雕刻制作的。皮影腿、臂、肘、手等部位以线连缀,并有操纵杆。演出时,操纵者利用映射的幕布上的灯光,在幕后挑动皮影做出各种形态表演,并配以道白和唱腔,给人以艺术影像和戏曲表演的综合感受。2011年11月,中国皮影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国皮影》</p><p class="ql-block">1995年6月8日发行,全套4枚。</p> <p class="ql-block">4—1陕西东路皮影人物</p> <p class="ql-block">4—2河北滦县皮影人物</p> <p class="ql-block">4—3山西孝义皮影人物</p> <p class="ql-block">4—4四川大邑皮影人物</p> <p class="ql-block"> 30、中国珠算</p><p class="ql-block">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珠算始于汉代,至宋走向成熟,元明达于兴盛,清代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流传。宋代开始,珠算逐步取代其他各种计算工具。明代后,算盘在计算领域独领风骚,使用方法更加完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珠算是中华民族祖先的重大发明,安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的任何一项。目前,随电子计算机的普及,珠算已失去了原来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日渐边缘化,濒临灭绝,急需采取措施加以抢救保护。2013年12月,中国珠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乡村女教师》</p><p class="ql-block">1975年3月8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3开门办学</p><p class="ql-block">图案为珠算课教学。</p> <p class="ql-block"> 31、 二十四节气</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海流域,以观察该区城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一)</p><p class="ql-block">2015年2月5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立春 6—2雨水 6—3惊蛰</p><p class="ql-block">6—4春分 6—5清明 6—6谷雨</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二)</p><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5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立夏 6—2芒种 6—3小暑</p><p class="ql-block">6—4小满 6—5夏至 6—6大暑</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三)</p><p class="ql-block">2018年8月4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立秋 6—2白露 6—3寒露</p><p class="ql-block">6—4处暑 6—5秋分 6—6霜降</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四)</p><p class="ql-block">2019年11月8日发行,全套6枚。</p><p class="ql-block">6—1立冬 6—2小雪 6—3大雪</p><p class="ql-block">6—4冬至 6—5小寒 6—6大寒</p> <p class="ql-block"> 32、太极拳</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是基于阴阳循环、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善生观念,以中正圆活为运动特征的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习练者通过对动静、快慢、虚实的把控,达到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受众广泛,世代传承。2020年12月,太极拳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太极拳》</p><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8日发行,全套3枚。</p> <p class="ql-block">3—1拳术</p> <p class="ql-block">3—2器械</p> <p class="ql-block">3—3推手</p> <p class="ql-block">  33、中国传统制茶技艺</p><p class="ql-block">及其相关习俗</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以及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p><p class="ql-block"> 制茶师根据当地的风土,使用炒锅、竹匾、烘笼等工具,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种类品,以不同的色、香、味、形满足着民众人的多种需求。</p><p class="ql-block"> 饮茶和品茶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为多民族共享。种茶、制茶、品茶技艺世代传承,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中国茶文化。2022年11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茶》</p><p class="ql-block">1997年4月8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茶树 4—2茶圣</p><p class="ql-block">4—3茶器 4—4茶会</p> <p class="ql-block">《中葡建交四十周年》</p><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8日发行,全套2枚。</p><p class="ql-block">2—1紫砂茶具</p> <p class="ql-block">《宜兴紫砂陶》</p><p class="ql-block">1994年5月5日发行,全套4枚。</p><p class="ql-block">4—1明·三足圆壶</p><p class="ql-block">4—2清·四足方壶</p><p class="ql-block">4—3清·八卦束竹壶</p><p class="ql-block">4—4现代·提璧壶</p> <p class="ql-block">《红楼梦——金陵十二钗》</p><p class="ql-block">1981年11月20日发行,全套12枚和小型张1枚。</p><p class="ql-block">12—12妙玉奉茶</p> <p class="ql-block">  中国入选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个项目中,还有一些项目暂时未能作为邮票发行,但愿国家邮政部门能够早日让它们荣登“国家名片”。</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查询有关资料和参照邮票发行说明。</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歌曲《龙文》。</p><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28日制作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