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树下

旭哥小院

<p class="ql-block">撰文/编辑 旭哥</p><p class="ql-block">策划/审阅 长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情系公安大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0年初,我的父亲和母亲从革命老区贵州遵义参加工作。在“贵州省委党校”经过短暂的培训后,被分配到最边远的盘县特区土改工作队工作。</p><p class="ql-block"> 土改工作结束后,父亲被分配到县公安局工作。至此,我与公安大院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见证父辈的荣耀》</span></p> <p class="ql-block">  1962年,按照新调整的贵州省行政区划方案,我们全家随父亲工作的调动,来到了被称之为“滇之喉,黔之腹”的安顺生活。</p><p class="ql-block"> 安顺行署公安处座落于城区的西街,办公区是一处混合式的建筑,前为公办楼,后为大宅院。</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大宅院,解放前当属富甲一方的邓姓人家所有。当时是办公用房和家属宿舍混杂在一起使用。</p><p class="ql-block"> 大宅院,由三个不规则的四合院组成,分为大院坝、小院坝和后院坝。</p><p class="ql-block"> 大院坝,由一座两层纯木结构的小楼构成,为家属住房。围栏和立柱上面,大多镶有木雕和壁画。正房的窗户镶嵌着五彩斑斓的玻璃,使得整个院子显得十分气派。</p><p class="ql-block"> 两扇厚约10多公分,宽约4米,高约8米的楠林大门,左边门上开一个了小窗口,用以观察邻街的动静,平日早开晚闭。我们习惯把它叫“后门”。</p><p class="ql-block"> 小院坝,则通过一条通道与大院坝连在一起,也属于家属生活区域,小院坝安装了供大家用水的自来水管。小院坝是大人们上下班和到职工食堂打饭的必经通道。</p><p class="ql-block"> 后院坝,过去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在大院坝与办公大楼之间。园内有石雕的花坛,鱼缸,左右摆放着两组石桌和石凳。花坛种有许多名贵的花草。</p><p class="ql-block"> 办公楼,是解放后紧靠着邓家大院宅基地修建的,略带一点苏式风格,呈南北朝向的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p><p class="ql-block"> 办公楼紧邻着县委大院,中间有一道小门连通。大门正对面是安顺有名的“大府公园”,我们习惯把它把叫做“大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两株“紫荆树”,生长在后院坝石桌子和石凳子的边上。这两株紫荆树与众不同,在幼年时,就被人为的进行过造型。</p><p class="ql-block"> 树高不足3米,树缦呈扇叶状,树枝呈灰白色,叶片似三角状圆形,小花朵,花呈紫色,花期一般在每年3、4月份盛开。</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杜甫曾用“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来赞美紫荆树。夏日里,在紫荆树下避暑纳凉,喝茶聊天是大人和孩子们最乐意的一桩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的大宅院》</span></p> <p class="ql-block">  1965年,我上小学一年级。自那时起,我对大院就有了很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运动,安顺也和全国一样,所谓的“支红派”与“造反派”的“传单”满天飞。一时间机关停工,单位停产,学校停课,整个社会都在闹革命。</p><p class="ql-block"> 后期,发展成两派的武装械斗,双方甚至出现了人员伤亡的情况。一时间,小城安顺的上空弥漫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7年的一天,突然感觉院子里的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大人们出出进进的,往常那种见面就打招呼的场面不见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才得知解放军进驻了安顺。由485部队组建的“安顺警备司令部”设在后院坝的公安大楼里,警司负责维持社会治安工作和协调“两派”大联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自此,大院子弟们那种往来于前后院坝之间,自由自在玩耍的日子被按上暂停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府公园”是警司和县委办公的必经之地。也是安顺人民群众集会,大辩论和召开斗争大会的热门场所。</p><p class="ql-block"> 仅一墙之隔的公安大院与县委大院里的子弟们,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分成的两派,各自在大孩子们的带领下,学着大人们的样,一本正经地针对“支红”和“造反”的问题进行辩论。</p><p class="ql-block"> 后来,发展成了语言的攻击和谩骂,最后,“两院”的孩子以院墙之间的门为界,修筑起了堡垒,严阵以待,准备“打仗”。</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经常采用闪电战术,偷袭他们设在办公大楼皂角树下假山上的“司令部”。得手后,我们会掀翻“司令部”的纸板房顶,推倒纸皮搭建的攻势,最后迅速撒回我们的防区。</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防区,设在局办公楼的厕所旁边。这里随时都会有“警司”上厕所的解放军路过。所以县委大院的子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望而生畏。</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两院”子弟间,暴发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石头混战。参加互殴的人数,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将近20余人。石头砸坏了县委大院办公室的窗户。</p><p class="ql-block"> 因此,引起了两个单位领导的重视,最终关闭了那扇连接“两院”之间的小门。彻底阻断了“两院”之间的往来和我们之间的互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院里的妈妈们》</span></p> <p class="ql-block">  后院坝,作为办公用房的那几个房间,当时被用来当隔离室。经常有人被关进去和放出来,被关进去的人我们以为他们就是坏人。</p><p class="ql-block"> 被关进去的人中,有一些是我们平时管他们叫伯伯和叔叔的老熟人。我记得,被隔离的一名“走资派”伯伯,因平时对我们管教比较严格,所以,大家都记恨他。</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看到他在隔离室的楼道里用煤油炉煮面条,我和两个小伙伴对他故意使坏,往他的锅里丢了两块肥皂粒。</p><p class="ql-block"> 后来,被他发现了,只见他面色难看,嘴里骂骂咧咧的,并愤怒的倒掉了那一锅面条。而我们却躲在花坛的后面开心得要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位“右派”叔叔,拿的是局里技术岗位的工资,又是单身一人,手里比较宽余,为人也很大方,平时我们喜欢跟他在一起玩。</p><p class="ql-block"> 在他被隔离的那段时间,我们有意识的,隔三差五的跑到隔离室旁边去玩耍。有时候他就会用报纸包着钱丢给我们,让我们上黑市帮他买香烟过烟瘾,余下的钱一般都作为对我们的奖励。</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们用他奖励的钱,买了些鞭炮,沿街一阵狂轰乱炸,不小心,炸坏了一个小女孩的衣服,女孩子的爸妈找到我们家里来理论。</p><p class="ql-block"> 当权派在得知买鞭炮的钱来源于“右派”后,责成他对小女孩的家人进行了赔偿。并于当晚在局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专门的批斗会,给他罗织的“罪状”是“利用金钱诱惑少年,对少女耍流氓”。</p><p class="ql-block"> 并要求家长带着当事人到批斗会现场,揭发检举右派分子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我被吓得不轻,昏睡了一个晚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昔日大府公园的主席台》</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虽然日子过得比较清贫,但是,大院里的孩子们仍然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每天都是在充满期待和憧憬中度过。</p><p class="ql-block"> 每到傍晚,是大院里家家户户做饭的时间,那种烟火味透过那些密封得不太严实的木墙板,渗透到院坝里的空气中来,油香和菜香的味道刺激着我们的味蕾,整得我们在院坝里上蹿下跳的。</p><p class="ql-block"> 接着便是大人们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瞬间院子里又清静下来。此时,一些人家里传出了“早请示,晚汇报”的朗读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安顺缺水比较严重。大院所处的位子正好在西街的高位处,再加供水水压不足。自来水可谓是“滴水贵如油”。</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洗脸水用来洗脚,洗脚水和洗菜水存起来,用来拖地板,或者拌煤球用。</p><p class="ql-block"> 平日里,用水要等到地势低洼处人家用完后,晚上才会慢慢的流进院子里来,有时甚至要等到深夜才能用上水。接水是一桩头疼的事情。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自然便成了排队接水的主力军。</p><p class="ql-block"> 一旦下院坝有接水声响,我立马拿起水桶和小凳冲下去排队,水桶和小凳可以排两个位子。</p><p class="ql-block"> 排队的孩子们,看到自家的水桶接满了水,便会拉着长长嗓子叫大人来担水。夜晚的院子,又一下子又热闹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一旦有叔叔、阿姨结婚,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我们会成群结队早早的守候在洞房门前,等候着新郎、新娘发喜糖、发饼干的时刻。</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一粒水果糖、一块饼干,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一般。自己抢得的那一、两粒用手工腊纸包的水果糖,被视为珍宝一样,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飞了。</p><p class="ql-block"> 那种好似过年一般的开心和欢喜,让我们的童心得到了最大满足和释放,也为我们纯真的童年增加了不少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记忆深处的紫荆树》</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个小伙伴偷了家里的花生米,晚上约上了几个要好的到后院坝的紫荆树下一起分享。</p><p class="ql-block"> 那几个分享了花生米的小伙伴,回到家后便是上吐下泻,当晚就被送至县医院抢救。</p><p class="ql-block"> 睡梦中,我们姊妹三个也被父母紧急叫醒,询问是否参加了当晚吃花生米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庆幸的是经过医院洗胃处理后,全部脱离了危险。病因是蓖麻油中毒,他们把蓖麻子当成花生米吃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叶叔叔,是大院里的一位业余的守猎爱好者,他有一把属于自己的长长的火管猎抢。</p><p class="ql-block"> 每到周未,他都会骑着自己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到附近的山林中去打猎。叶叔叔虽然是业余的,但是,枪法却是一流的。</p><p class="ql-block"> 每当叶叔叔打猎归来,见到他那“二八大杠”后面挂满的战利品,我们都会蜂拥而上,和他家的孩子一起清点战利品。</p><p class="ql-block"> 战利品中大多有:山鸡、班鸠、麻雀,有时还会有野兔、麂子什么的。总之,在我的记忆中叶叔叔打猎,从无空手而归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每到周未,从叶叔叔家厨房里扑面而来的,是那种野味独特的香气,特别诱人。那种味道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至今,想起来还会让人直淌口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的祖母是大院里的“热心肠”,大人小孩都喜欢叫她祝奶奶。她随我们一起生活,平时帮助父母操持家务。</p><p class="ql-block"> 祖母中年守寡,独自拉扯我父亲三兄弟长大成人,并送他们参加了革命工作。三年的自然灾害,她迫不得已从老家出来,随我们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 院子里的单身汉和双职工,借火煮饭、烧开水,临时照看孩子等等,都会不约而同的来找祝奶奶帮忙,她老人家总是有求必应,从不让人失望。</p><p class="ql-block"> 在夏季,有一手制茶绝活的祖母,常会在我家的桌面泡上一壶冰冰凉凉的椒麻茶。院子里口渴了的孩子都会自己跑来取水喝,那种麻麻香香的口感味,现在了无踪迹,已然难寻了。</p><p class="ql-block"> 大院人的日子,就是在这些琐碎的光景中,年复一年的过往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昨日的大院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群、王燕、祝浪琴(一排左起) 陈国英、赵吉英(二排左起)</span></p> <p class="ql-block">  1977年初,我从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应征入伍,带着我的青春梦想,依依不舍地离开充满着快乐和感情的公安大院。</p><p class="ql-block"> 2024年夏天,我携小孙女从沿海回老家安顺避暑,在小伙伴们的牵线搭桥下,在市区择得一避静之处,邀约当年公安大院的子弟们纳凉叙旧。 </p><p class="ql-block"> 粗略算来,如果全都到齐的话,至少有30余人。当天,除去临时有事参加不了的,和无法联系上的外,有16位参加了小聚。</p><p class="ql-block"> 本是轻松的聚会,在大家的一再坚持下,改为各自备菜、上厨、装盘,各显神通的一次厨艺大比拼,俨然变成了一次热热闹闹凑分子的“打平火”。</p><p class="ql-block"> 大波的刀法、边玲的配菜、凤鸣的炒功,再加上强妹家的安顺名点“蚑蛛粑”的入伴。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伙伴厨艺大比拼》</span></p> <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阵忙活后,那一道道色香味十足,具有大院人风格的菜品闪亮登场。那一餐的菜式,我觉得完全可与“舌尖上的中国”媲美。</p><p class="ql-block"> 相聚中的一些小伙伴,是我和大家分别快50年后的第一次相见。一声乳名相称,一个简单的拥抱和一个灿烂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又重新唤起了,我们对那个承载着青春梦想,和激情岁月的公安大院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仍是儿时那张笑脸》</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分别后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经历了太多太多,但是,不变的是大院的情怀依旧还在,父辈为我们搭建起的那一座心灵的“灯塔”,依然在记忆中闪闪发光。</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作为一代老公安的父辈们倾尽一腔热血,坚守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最前沿。凭借忠诚和智慧与敌特反动势力,和犯罪分子展开殊死的斗争,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种信仰,这就是支撑共和国大厦根基的“中国公安”的精神所在。今天,我们仍然坚守着“公安大院”这一个特殊称谓,就是坚守着那一盏照亮我们前行路上的明灯。</p><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已步入了暮年,昔日的公安大院也慢慢的淡出人们的记忆,父辈们也渐渐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的血管始终流淌着老一代公安人的血液,这就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远离故土的那些日子里,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打开父亲的遗物,从中寻找着那些消失在记忆中的,公安大院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紫荆花盛开的季节里,我们在后院坝花园里扮老鹰捉小鸡,玩过家家、躲猫猫、打鸡棍和抢新娘的游戏的场景,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同伴们那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那一个个灿烂的笑脸,和那跌倒了又重新爬起来,丑态百出的样子,常惹得我忍不住笑出声来。</p><p class="ql-block"> 不信轮回,那是因为不曾爱过,若爱之入骨,便希望生生世世的轮回都能遇见你。</p><p class="ql-block"> 人生也不过如此,对公安大院的那份情愫,就是我们大院人的一种情怀,希望来生我们还能相聚在紫荆树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天的大院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排左起:叶曙光、叶强、陈新荣、祝浪琴、赵吉英、汪小萍、陈新燕、罗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二排左起:祝正旭、林凤鸣、祝卫亚、边玲、伍松波、唐卫嘉、陈跃进、陈国英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谨向战斗在公安工作岗位上,为保卫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壮烈牺牲的英烈们致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中配曲:美篇曲库《花又落》— 张华敏。</p><p class="ql-block"> 特别说明:文中图片2、5、6来自网络,在此鸣谢原创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