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珍珠泉风景及历史人文轶事

善斌影视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景区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路中段北段,乘坐公交车在天地坛街站牌下车,路北就是院前街,珍珠泉景区为院前街1号。</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为济南市区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的第四大泉群,景区的大门是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的牌楼牌坊,没有珍珠泉景区的字样,犹如大家闺秀隐藏于深宅大院内。</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的大门为翘角叠檐的绿色琉璃瓦三门牌楼建筑,赭红色大门上精致泛光的铜门钉,正门上方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大门右侧悬挂“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一看就是政府衙门。高大敦厚,昂然肃立,威严庄重,气度非凡。</p> <p class="ql-block">  进大门路两旁上百年的迎客松枝繁叶茂,傲然挺立着向你招手,见证了珍珠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迎面是清代山东巡抚周有德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所建的山东巡抚院署大堂建筑大堂,也是珍珠泉院内唯一历史文物建筑。</p> <p class="ql-block">  山东巡抚院署大堂是巡抚周有德,拆了青州的明衡王府大殿木料建造的。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歇山九脊、翘角飞檐。前为卷棚式,六根大红柱支撑着错落的云头斗拱。正脊两端,皆施正吻,当显清代前期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1937年12月,日军攻进济南,珍珠泉大院内建筑多被焚毁,巡抚院署大堂也遭严重损坏,目前建筑是1951年重新恢复原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泉水众多,溪水潺潺,环境优美,也是历代政府官员向往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建官府官邸,始于北宋史学家、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调往齐州(今山东济南)任知州,在此修建知州别墅“名士轩” 。</p><p class="ql-block">  宋末元初的张荣又将其扩建,张荣(1181年—1263年),字世辉,济南历城人。为宋末金蒙战乱时山东三大世侯之一,称雄一方。1226年张荣审时度势,“遂举其兵与地,纳款于按赤台那衍”归顺于蒙古,赐号拔都儿,被封为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元世祖即位后,授济南路万户,并封济南公。1236年,张荣归顺蒙古11年后才将治所移至济南府,扩建张荣府官邸。</p><p class="ql-block">  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明朝第六位皇帝英宗朱祁镇的次子朱见潾被封为德王,在成化三年(1467年3月22日),就藩于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历城区)。逐将在原张荣府邸旧址,大兴土木、圈地建房,扩建德王府。德王府东至县西巷,西至芙蓉街,南至泉城路(原院东大街、院西大街),北至后宰门街(后宰门,原作“厚载门”,旧时王府后门的通称)。据乾隆《历城县志·故藩》记载:“德(王)府,(在)济南府治西,居会城中,占(城)三之一”,建成后的德王府,楼台水榭,金碧辉煌,石桥曲径,奇花异木,参天古木,郁郁葱葱,极其豪华,成为明代济南城中最大的园林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清代,德王府成为清朝山东巡抚衙门办公署地,下辖10府3州93县。山东巡抚掌理全省行政事务,统辖各级文武官员,自设立后职权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掌管一省军、政、财、司、法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山东巡抚衙门内部机构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掌其事,各房设书吏掌文书案件,另设有幕友。巡抚衙门辖有直属军队,名为“抚标”,设有中军、参将等武职官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官制改革,改六房为交涉科、吏科、民科、度支科等十科,各科设参事员1人,秘书员1人,掌理机密折件、函牍。 </p><p class="ql-block"> 1946年,抗战胜利后将此开辟为公园,先后称为“中山公园”“五三公园”。</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起,人民政府进行整修,先后在这里建起隶属于省级机关的人民会堂和珍珠泉招待所,成为山东各界代表经常聚会、进行政治活动的场所。1979年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设立于此。</p> 在清山东巡抚大堂的前后有散水泉等泉群。 济南珍珠泉宾馆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山东省直机关第一招待所。为山东省政府各类政府重要会议接待的场所,不对外。<div>  自2023年12月30日,济南珍珠泉宾馆转制并对外开放经营接待会议、商务散客、公务差旅和旅游团等。</div> 珍珠泉宾馆是按三星级标准设计的,拥有客房307间/套,616个床位;大小宴会厅10余个,600余餐位;1500座的大礼堂,400座的小礼堂,200座的多功能厅及各种风格的会客室和会议室20余个;还有保龄球、歌舞厅、美容美发、洗衣等服务项目;餐饮有鲁菜大师薪火相传,艺精菜美。  在珍珠泉宾馆门的北面,有一尊栩栩如生的汉白玉二龙戏珠雕塑艺术品,耸立在红色花岗岩基座上。 人民会堂,又称为珍珠泉大礼堂,1953年建成,1954年8月在此举行了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并开始成为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代表人民行使地方国家权力的地方。 珍珠泉大礼堂是建国以来的山东省重大政治集会的主要场所,毛泽东、陈毅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曾在这里参观展览。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珍珠泉景区只是珍珠泉泉群的一部分泉池,其中的珍珠泉,为七十二名泉中第十四泉。</p> <p class="ql-block">  因为珍珠泉毗邻山东省人大办公地的缘故吧,外地旅游团队一般不到这里来,所以景区游人不是很多,比较清净。</p> 在汉白玉石柱护栏有珍珠泉二维码,用手机扫码可以聆听有关珍珠泉景区的介绍。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以泉水自池底沙际涌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如泻万斛之珠玑,错落有致,故名"珍珠泉"。泉中鲤鱼成群,泉冒珠,鱼吐泡,相戏相伴,“鲤鱼戏珠”乃是珍珠泉一大胜景。</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对珍珠泉泉池整修,整修后的泉池长43米,宽29米,深3.8米,泉水溢水标高26.28米,深广清澈,略成长方形,四周镶有雪花玉石栏杆,面积约达1240余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珍珠泉泉水由玉带河北流进濯缨湖,经百花洲注入大明湖。 湖水从铁公祠东出水口和北水门流出,经泺河(北护城河、菜市庄河入小清河。</p><p class="ql-block">  池中东北角池中矗立的"珍珠泉"石碑,为原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高启云题写。</p> <p class="ql-block">  在池的南岸建有单檐歇山式四角上翘的水榭浮玑亭,犹如水中船舫,古朴典雅,悬挂的"浮玑"匾额,为原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予昂于1983年所题书的。</p><p class="ql-block">  "浮玑",意思就是珍珠泉池中的泉水冒泡如浮动的玉石,赏心悦目。游客可在亭下休息品茗,感受古韵,观鱼赏泉。亭外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周围环境幽静宜人。</p> 珍珠泉群包括曲水亭街、芙蓉街、东更道街、院前街范围内,有泉池21处(含失迷泉池2处)。<div>  在金代《名泉碑》著录的泉池10个:珍珠泉(北珍珠泉)、溪亭泉、散水泉、朱砂泉、芙蓉泉、 濯缨泉(王府池)、知鱼泉、云楼泉(白云泉)、灰泉、刘氏泉。</div><div> 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著录的1个:鱼池泉。<div> 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著录的2个:濋泉、腾蛟泉。其他为:小王府池、南芙蓉泉、太乙泉、平泉、沃泉、玉枕泉、神庭泉、起凤泉。</div><div> 珍珠泉泉群是城区趵突泉群、黑虎泉群、五龙潭泉群、珍珠泉群四大泉群中涌水量最小的一个,泉群泉水平均流量为1.26万立方米/日(1973~1977年)。<br></div><div> 该泉群泉水,是黄河支流小清河的支流西泺河的源头,诸泉汇流成溪,然后分别注入濯缨湖、百花洲、大明湖,流经小清河,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观。<br></div></div> <p class="ql-block">溪亭泉,宋代文豪苏辙,时任齐州(济南)府书记官时作诗《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赞美溪亭泉:</p><p class="ql-block">竹林分径水通渠,</p><p class="ql-block">真与幽人作隐居。</p><p class="ql-block">溪上路穷惟画舫,</p><p class="ql-block">城中客至有罾鱼。</p><p class="ql-block">东来只为林泉好,</p><p class="ql-block">野外従教簿领疏。</p><p class="ql-block">不识徂徕石夫子,</p><p class="ql-block">兼因女婿觅遗书。</p> 在珍珠泉池的北面是一条水溪,对岸是山东省人大办公区域。小溪两岸是太湖石堆砌的玲珑剔透的假山,和随风摇曳的翠绿垂柳,风景怡人。 <p class="ql-block">  珍珠泉为历代名人骚客而题咏,在珍珠泉泉池的东北角是乾隆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初春,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来济南,驻跸珍珠泉欢度三月三上巳节,祭祀水神,曲水流觞、于三月初四踏青游览珍珠泉,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御笔亲书《戊辰上巳后一日题珍珠泉》。</p><p class="ql-block">济南多名泉,岳阴谁所潴。</p><p class="ql-block">其中孰巨擘,趵突与珍珠。 </p><p class="ql-block">趵突固以佳,稍籍人工夫。</p><p class="ql-block">珍珠擅天然,创见讶仙区。</p><p class="ql-block">卓冠七十二,分汇大明湖。</p><p class="ql-block">几曲绕琼房,一泓映绮疏。 </p><p class="ql-block">可以涤心志,可以整眉须。</p><p class="ql-block">园流有灵孕,颗颗旋相於。 </p><p class="ql-block">乍如历海峤,鲛人捧出馀。</p><p class="ql-block">又如对溟渤,三五行方诸。 </p><p class="ql-block">作霖仰尧题,泽物留神谟。</p><p class="ql-block">我来值暮春,农夫正新畲。 </p><p class="ql-block">看彼芃芃者,欣此涓涓如。</p><p class="ql-block">安得符圣言,远近均沾濡。</p> <p class="ql-block">  向西走看见有棵奇特的柳树,树身沧桑,树枝如虹,这是一棵罕见的桂香柳,这棵树背后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960年的5月,毛泽东主席第四次来到珍珠泉,会见省、市机关干部之余,凭栏赏景,兴致倍至。缓步走到泉北岸,见有佳木,以手拈枝,有淡淡的清香,问道:"树叫何名?"随行人员无人知晓。请来招待所的老花工,答道:"这树叫桂香柳,是济南地区稀有树种。"毛主席听后面露笑容,亲切叮嘱"要好好保护。"此后,人们垒砌树池,精心护理,桂香柳老树新发茁壮成长,现成为珍珠泉畔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  来珍珠泉看看是我多年夙愿,自1958年来过珍珠泉从那再没来过,一晃六十年多了,故地重游熟悉而陌生。</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来珍珠泉是是大跃进年代,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来珍珠泉参观山东农业大丰收展览,展馆大门口两个石狮子是用麦穗包裹打扮起来的,陈列的大地瓜都是用多块地瓜拼接起来泡到药水中的,特大的假南瓜.........都是大兴浮夸风的作品。那时珍珠泉也没有现在修建的如此美丽,令人耳目一新,今非昔比,拙笔填词了表感受:《浪淘沙-重游珍珠泉》</p><p class="ql-block">重游珍珠泉,泉玑潺潺,巡抚大堂散水泉。池水清澈映天蓝,泉池连连。</p><p class="ql-block">往事越百年,乾隆泼墨,北邻石碑有遗篇。桂香柳翠今又是,容颜更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