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明家庄村位于岚县东部的黄土丘陵区,与村北的茭蒿村同为顺会乡会河行政村所辖的自然村。337国道(原313省道)由村前经过,东南向距静乐县界10里,西距顺会乡政府所在地梁衬会8里,县城37里。</p><p class="ql-block"> 岚县东部被称为“东山坡”的黄土丘陵地带,墚峁众多,沟壑纵横。明家庄村处在一条由东南汾河谷地向西北延伸的黄土沟谷末端。村周沟谷汇聚,北向为茭蒿沟、东榆沟,西为王西沟,西南向分别为官道沟和柳沟。源于茭蒿沟的舍安河自北向南流经明家庄,汇入王西沟溪水后东转,东南向入静乐注入汾河,是岚县境内两条(另一为榆湾河)直接注入汾河的支流之一。整个村落在王西沟与茭蒿沟交汇处就势呈倒“丁”字形分布,坐北朝南,东西长而南北窄,院舍被河道分割为东西两部。西部脑底墚脚是过去村里的主要聚居区域,地势北高南低。过去居舍多为依崖土窑,上世纪70年代起,村民陆续在沟谷平坦处环墚傍路建院盖房,以砖木结构的瓦房为主,村落逐渐向东向北延展形成现有格局。过去岚县通往省城太原的公路绕道岚城、十字河,1970年至1972年改为经明家庄王西沟、舍安至静乐县境。据村民述,原王西沟道路坡势陡立,村民用骡子车从榆湾拉煤,下坡得先卸下骡子,人工将煤车放至坡下后再套上骡子进村。改道建设时期,平车还不普及,多靠手推独轮车运料。1972年道路建成后,成为岚县通往忻州、太原的主要通道,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1986年路面硬化,成为县境首条沥青路面的干线公路。</p><p class="ql-block"> 全村在册80多户246人,现常住35人(2021年数据)。“梁、王”为主要姓氏,另有李姓2户。据称梁姓祖上由陕西清涧迁入,与梁衬会梁姓同宗;王姓祖上一支从阳曲柏板迁居岚县芦子,后迁入明家庄,同冯周村王姓同族,另一支自李衬会、梁衬会迁居。因地处岚县与静乐交界,村民与静乐交姻比例相对较高。村中长寿老人较多,90岁以上已不足为奇。现年最长者95岁,不但能够自理,还常去太原照看孩子。据介绍,村民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村里的水质清醇、甘冽。据有关部门化验检测,水中富含锶、硒、钾、钠、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过去村民生活用水从井中担取,后在茭蒿沟中凿建深层水井,在村东墚上修筑水塔,管道入户。因水质好,2016年村东李子树坡新建水场一处,专门加工售卖桶装饮用水。</p><p class="ql-block"> 800多亩耕地分散在村庄南北坡墚,近年退耕还林246亩。农业生产以小杂粮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土豆、谷子、高粱、豆类、糜黍等。随人口外流,很多边远坡墚地撂荒弃种。部分村民辅以养殖,村内现有牛180多头、羊100多只,也有个别人家养猪。</p><p class="ql-block"> 明家庄是远近闻名的“文圪洞”。村里民风淳朴,崇文尚儒。建国以来,全村培养出56名本科生(不含后取学历),16名研究生,8名博士生,8名留学生,无论绝对人数还是相对比例,在岚县出类拔萃,绝无仅有。过去村内街道顺势而设,皆为土路,经近年政府部门出资修渠筑桥、街巷硬化、危房改造,村容村貌不断改善。除往来于337国道上的各种车辆外,椿树沟至县城的乡村公交每天两趟经停村前,交通较为便利。改革开放后,村民陆续外出打工,携子就学。至上世纪90年代,村里学校因生源缺乏而停办。村东南土墚上有龙王庙一座,为明家庄与舍安两村于2021年复建。村里有正月初十赶会的习俗,届时请神进村,放炮敬香,形式简单。</p><p class="ql-block"> 2016年,明家庄村被确定为岚县脱贫攻坚插花移民的自然村之一,至2018年,共有30户95人搬迁至县城易居苑移民安置小区。多数年轻人外出,少数老年人留守成为当下农村现状。</p><p class="ql-block"> 据《岚县志》载:1939年3月8日,120师新358旅714团在明家庄至王西沟的骆驼峁一线阻击日军,歼敌300余人。1998年,为纪念在此牺牲的众多烈士,岚县人民政府将骆驼峁烈士殉难处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从南墚航拍的明家庄全貌。整个村落处在两条沟谷的交汇处,坐北朝南,东西长而南北窄。337国道从村前经过。北向2里的道路连通茭蒿村。</p> <p class="ql-block">村西脑底墚下是过去主要的聚居区域。几经换代更新的房舍后仍留存了一些依崖的废弃土窑。受地形所限,部分院落绕墚而建,向北延伸。</p> 村东院舍沿路傍墚,北高南低,就着地势呈三角状散落。 <p class="ql-block">公路以南一片较为开阔的滩地上,牛群在牛倌的吆喝声中走走停停。</p> <p class="ql-block">村口,连通公路的小桥,蜿蜒穿行的水泥路,傍渠而生的杨柳树,伴随着桥下静静的溪流,不由让人心生宁静。</p> <p class="ql-block">村前公路一侧,一对毛驴母子正悠闲地啃食着路边的青草。</p> <p class="ql-block">两位刚从地头回村的村民。近年来,电动三轮已成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好帮手。</p> 街上端了饭碗的妇女。一侧空地的电杆上,是一台老式的变压器。 <p class="ql-block">依崖的斜坡之上,不少老院已面目全非。移民拆除后堆起的土堎挡在早无人居的老窑门前,不同时期的各式窑房集聚于此,像在讲述着村里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座别具一格的老房更像一位年迈的长者,颓废的外表总也藏不住它丰富的阅历。仍是许多人记忆中的模样。</p> 梁明敏和他的母亲。据了解,因住在城里家中的母亲想念老家,于是明敏专门回老家陪伺母亲,孝心着实令人敬佩和感动。 家门口,老树下,一对精神矍铄、和颜悦色的老伴儿正在坐街。 村中靠东的一个门口,围坐了几位闲聊的老人。 这位老人的妆扮吸引了我的镜头。 另一处的房墙一侧,一位农电工正在抄表。 <p class="ql-block">村东一个靠着坡墚的院落旁,两位养猪人正忙着拾掇饲料。</p> 这位老人家独居一院,院里却种满了玉米和各种蔬菜。菜园见证了季节的变化,也为这位孤独的长者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屋里红漆箱子上的陈设看似简单,细看却满是这个家庭充满爱的历史和故事。 告别明家庄,一位村民背了一背玉米秸杆正从公路下的涵洞走过。 <h3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9月、2021年7月、2024年6月拍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