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足迹,永恒的丰碑: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林贤斌(小松鼠)

<p class="ql-block">旧址门前思渺然,</p><p class="ql-block">军委遗风扑面鲜。</p><p class="ql-block">静街深巷藏龙卧,</p><p class="ql-block">新闸路旁史迹延。</p><p class="ql-block">革命烽烟犹未散,</p><p class="ql-block">英雄热血尚能传。</p><p class="ql-block">今朝再踏寻根路,</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志更坚。</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这座繁华都市的喧嚣中,有一处静谧之地,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革命的荣光,那便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走进这里,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艰辛与牺牲。</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位于静安区新闸路与大田路的交汇处,一座典型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内。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军委机关的所在地,见证了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的峥嵘岁月。纪念馆由旧址和相连的三幢石库门建筑组成,修缮后的它,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怀揣着对革命精神的崇高敬意与对未来的深切思考,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的光辉历程与人民军队的不朽传奇。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上午,我踏上了前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位于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613弄12号)的行程。在那里,每一砖一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革命的激情,我静心聆听那些穿越时空的革命回响,它们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未来的深切呼唤,激励着我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栋见证历史的石库门建筑。它建于1919年,清水外墙以青砖为主体、红砖作点缀,屋顶铺设鱼鳞状的黛瓦,条石门框,黑漆大门,铜环门扣,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两侧悬垂砖砌壁柱,在阳光下显现着不凡的人文气质。这座建筑曾见证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军委领导人在此秘密开会的场景。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常常伪装成打麻将的样子,在亭子间内商讨着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一张麻将桌、四条方凳,这便是当年军委会议室的全部家具。走进亭子间,仿佛能听到当年那激烈的讨论声和坚定的脚步声。这里,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历史,让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在1929年8月24日的下午4时,军委四烈士在这里被捕。当时,中央军委、江苏省委军委在亭子间召开联席会议,与会者有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主任杨殷,中央军委委员彭湃、颜昌颐,兵士科科长邢士贞和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张际春。他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英勇事迹让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馆的入口广场处,有一幅青铜浮雕,四烈士挺拔站立,目光炯炯,凝视远方。画面中若隐若现的上海老弄堂、外滩老建筑,隐喻了城市与家园的时代苦痛,使四烈士与上海这座城市永远连结在一起。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陈列的部分图片</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纪念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不仅是一处历史的见证地,更是一处精神的洗礼地。站在纪念馆前,我仿佛看到了革命先辈们那坚定的眼神和勇往直前的身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更是一处精神的灯塔。它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