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川西秘境,高原重装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徒步穿越之云海</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文字 阳光脚步</div><br> 亚莫措根——央莫龙——相丘切克高原重装徒步第六天<br>由于营地海拔已经超过4800米,四周无遮拦,清晨,难得的阳光普照,晒的人暖洋洋的都不想动。时间有限,还是督促大家尽快动身。第一次享受到把帐篷晒干打包,加之经过几天的物资消耗,每个人背的食物也都吃的差不多了,终于感觉到背负减轻,身心轻松了很多。<br><br> 营地身后远处,据说那就是格聂神山。川西的很多风景线:格聂南线、C线、V线乃至北线等,都是围绕着它展开的。一座雪山,不仅滋养了大片的土地,涵养了一方风土人情,还造就了无数仙境般的山川湖泊美丽风景,值得人们尊敬,顶礼膜拜。感谢格聂,致敬神山。<br><br> 我们行进的前方就是相丘切克雪山垭口,海拔5060米。起步就是过河、拔高。虽然是清晨,刚刚起步,精力比较旺盛,但也是气喘吁吁,三步一停五步一歇。高原,重装徒步,真的是不容易,谁经历谁知道。<br><br> 顽石依然是收尾压阵。他典型的休息方式:就是站着身体平俯,让整个背包的重量平铺在背上,以使行走过程中用劲的肩部、腰部能得到短暂的休憩。<br><br> 阳光直射下的孔拉措海子,仿佛覆上了一层光膜,明净、耀眼。<br><br> 山顶上,一头牦牛,仿佛哨兵似的探出头来,一动不动,警惕的注视着我们。这是它们的领地,我们只是过客。<br><br> 水流边的一大片红景天,看植株大小,至少都有二三十年的生长历史了。<br><br> 石缝中的一片包叶雪莲,都已经开花结籽。为了躲避人类和其它动物的伤害,它们将自己置于高山石海,也真是不易。<br><br> 身后,云起云涌,光影变幻,天空也正在阴与晴间力搏。<br>奇的是一群喜鹊,开会般的在附近盘旋飞翔,叽叽喳喳,像是对我们的迎送。万物有灵,无论何意,都值得感谢。<br><br> 奇的是一群喜鹊,开会般的在附近盘旋飞翔,叽叽喳喳,像是对我们的迎送。万物有灵,无论何意,都值得感谢。<br><br> 身后的山壑间,阵阵浓云升起、弥漫,很快便将有些晴朗的天空遮蔽的阴沉灰暗。<br><br> 天空阴郁,浓云弥漫,在身侧,在头顶,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br><br> 原以为爬上这个垭口就到最高点了,可是,等爬上垭口,眼前还有大片的石海和拔高。只能咬着牙继续向上彳亍前行。这是自己喜欢的,自己选择的,再难,都要坚持。<br><br> 已经开败了的多刺绿绒蒿。它们都是大山的骄子,只生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从不误时节,更无惧风雪严寒。满身的尖刺,不论是活着还是干枯,都拒绝别人的染指。<br><br> 海拔已经超过五千米了。真心的敬佩这些高原植物。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年年岁岁,花开花落。这是一丛高山龙胆,藏药的一味,具有清热燥湿功效。<br><br> 拍下这丛植物是想查查为何种植物。不过很快就从后面同类的已经开花的植物上知道了,原来它是水母雪莲的幼苗期。水母雪莲一般生长超过七年才会逐渐开花,可在零下二十度下存活。这簇雪莲也应该快到了花季。也不知道这么多年它是怎么熬过来的……<br><br> 尽管石海攀爬艰难,遇见美景依然挡不住美女们的打卡拍照之心。这是一簇盛开的粉色水母雪莲。在这样高的海拔上,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长这么大,应该不下二十年功力。值得敬仰,值得打卡。<br><br> 让我们近距离看看这丛水母雪莲。受海拔及地质条件的不同,它们生长的与海拔稍低处的同类雪莲有很大不同,叶子进化的细长且布满绒毛;头部花序不是很大,这样的生长特征都是为了减少水份蒸发,抗寒保暖,不被掠食等而逐渐演化的结果。<br><br> 临近垭口,身后,脚下云卷云舒,云雾升腾。云起于水面、沟壑,汇于山野,聚于高天,由此巡游四海,播雨布雪,惠泽四方。<br><br> 大美时刻,为每个人单独打卡留念。这一瞬,将成为生命中的永恒。<br><br> 长时间的徒步穿越,为了保障途中的记录拍照,好几个人都背着太阳能充电板。在晴日阳光下,保障电力供应没什么问题。但像这样连着两三天的阴雨天,电力供应就成了问题,已经有几个人的手机没电,看轨迹都成了困难,大家只好互相调剂,确保先头探路人员手机供电。<br><br> 总是被身后的云海风光所吸引,不停的拍摄着。<br><br> 在五千米海拔的山脊附近碰到很多这种植物。有很多不规则的小块状聚集在一起,上面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抱在土块或石块上生长。勇敢,坚强。不知什么品名和性状,知晓者可留言。谢谢。<br><br> 最后的跋涉,上来就是胜利。户外人的坚守,终将会抵达目标。<br><br> 即将翻越垭口,踏入另一片天地。回往身后,最后的注目和致敬。<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