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根~广富林文化遗址

绮园

<p class="ql-block"> 朱雀门</p> <p class="ql-block">  11月12日,我们慕名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p><p class="ql-block"> 朱雀门是公园的正南门,依据中国古代“四象”学说中“朱雀”代表南方而得名。大门两侧的设计呈门楼残垣风貌,主要寓意了广富林的历史沧桑。</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原称皇甫林,古代属于华亭谷范畴,是上古时期东吴东部文化、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的说法,这表明,广富林遗址是上海历史文化之根。</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遗址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路上,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如今是一座集地面文化及水下博物馆展示的综合性公园。占地面积约900亩。2013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金钟台</p> <p class="ql-block">  进门第一景有座金钟台,源于广富林河藏有金钟的故事而得名,高耸而庄重,是广富林文化遗产的一道景观。金钟,代表着广富林历史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金钟台北侧有座小桥,站在小桥上,看到临河建筑很有特色。过桥,道路两旁仿古建筑鳞次栉比。</p> <p class="ql-block">  集贤桥是历史的艺术品,也是人类创造的奇迹。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集贤园</p> <p class="ql-block">  集贤坊。检票口入内,过集贤桥,迎面一座红漆木石古色古香的“集贤坊”。资料记载,明正德年间官府为表彰曹时和、曹时中兄弟俩双双中进士而建造,原坊已毁,现为新建。</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人杰地灵,明清时期出过11位进士、19位举人,有的是朝庭高官,也有的是著名学者。故此,广富林也被称为“集贤镇”、“集贤乡”。代表广富林名人辈出,贤士荟萃的辉煌历史。</p> <p class="ql-block">  集贤园里的近代徽派建筑群落,均是徽浙一带收集而来,主要是用来纪念松江历史名人贤士而创造的展示空间。</p> <p class="ql-block">  影璧。穿过牌坊,北侧是一个青石铺就的小广场,广场往北,一道青砖影壁竖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  集贤亭。穿过影壁的园拱门,见一座红柱黛瓦、置有美人靠的集贤亭,四周被水渠围护。</p> <p class="ql-block">  状元牌坊。其是广富林地区历代贤士荟萃的辉煌记忆,牌坊矗立,三檐四柱,砖雕精美,草书题名,字体秀丽,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梅花井。此井中间有个圆孔,四周围绕大小相等的五孔,六孔相连酷似一朵梅花。相传该井深度十余丈,暗通地下水脉,井水极为甘甜,被誉为广富林一宝。</p> <p class="ql-block">  江南民居。广场两侧是江南民居,白墙灰瓦,树木葱茏,翠竹摇曳,写满了岁月的悠长。</p> <p class="ql-block">  阙门。沿着中轴线前行,便见两座宏大的阙门。走进此门,骨针广场映入眼帘,这是广富林遗址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 骨针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根象征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较多代表性遗物,也是先人留下的时空印记。</p> <p class="ql-block">  周围有不少仿建的“文物”,罗列在广场四周。</p> <p class="ql-block"> 天牛柱</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左侧,路中间有一根重达90吨的花岗岩石柱,顶上雕有麒麟图案,传说,此石柱是栓牛的柱子,故也被称为“栓牛柱”。</p> <p class="ql-block">  天牛柱北侧的水面称作天牛塘,上有一座十九孔的石拱桥,叫作天牛桥,风景异常秀丽。</p> <p class="ql-block">  天牛桥西边是民俗文化展示区,在湖的南岸是一条石板铺就的街巷,两边建筑雕梁画栋,红色的格栅门十分醒目。</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  湖北边的西侧是一座城隍庙,东边紧邻着关帝庙,砖墙红柱,连廊环绕,两个院落之间有门相通,是一处洋溢着道教文化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古陶艺术</p> <p class="ql-block">  沿着中轴线继续北行,将要接近公国的北门,在北门东边,有几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仿佛是半埋在泥土中的陶罐,那象征着考古挖掘的古陶艺术。</p> <p class="ql-block"> 考古研究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展示馆分设一个正厅和三个独立展厅,通过实物和电子动画展示,系统地介绍了广富林遗址考古发现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看电子动画介绍,七千年前这里形成海岸线,五千年前这里就有先民耕种生活,四千年前开始有移民迁入繁衍生息。这里就是如今大上海的城市基因。</p> <p class="ql-block"> 遗址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  跨过展览馆南侧小河上的木桥,那里是广富林遗址保护区,大片的农田覆盖之上,四季轮作,既保护了遗址,又美化了环境。</p> <p class="ql-block">  从遗址保护区向东,跨过马路,来到儒道佛文化展示区。</p> <p class="ql-block">  通过小河上三座木桥,正对面便是巍峨庄严的三元宫。</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儒、释、道三教融合,中间一座富林塔,左边为佛教“知也禅寺”,右边为道教“三元宫”。</p> <p class="ql-block"> 知也禅寺</p> <p class="ql-block">  知也禅寺,为纪念流传于松江民间的知也禅师施医救人之善举而复建,禅寺的重建旨在弘扬祖师的慈悲大德,以后人永恒追思、效法古德、励志后学。</p> <p class="ql-block"> 知也禅寺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合理,古朴幽雅。寺内设有山门殿、钟鼓楼、祖师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殿堂设施。</p> <p class="ql-block">  知也禅寺于2009年恢复重建,2013年全面建成对外开放,其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更是松江地区极具特色的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富林塔</p> <p class="ql-block">  富林塔,位于知也禅寺和三元宫正中,为广富林文化遗址最高建筑,晚唐风格,四方三檐,塔身三层。据说寓意着良渚文化、松泽文化、广富林文化三层含意,凸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登上富林塔顶环廊,广富林景色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三元宫</p> <p class="ql-block">  三元宫是广富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祭拜场所之一,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宫内供奉着道教中的重要神灵,如三元大帝(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又称尧帝、舜帝、禹帝)。</p> <p class="ql-block">  三元宫总体建筑采用对称布局,全部木结构体系和斗拱相结合建成,展现出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红墙与古朴的黛瓦相映成趣,透露出岁月的静好和深邃。</p> <p class="ql-block">  宫内建有山门、灵官殿、钟鼓楼、元辰殿、三官宝殿、财神殿……等多个殿堂,建筑精良,十分耐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三元宫,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古韵盎然,它不仅承载着道教文化的精粹,还见证了广富林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是当地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文化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水下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个大屋顶和边侧的圆形建筑内,整个展示空间均设置在水下,最深处可达水下6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座漂浮在水中的展示馆,分成水上观光台和水下展览厅两部分,展示馆</span>的整个空间都在水下,给人一种“踏入地下,走向远古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广富林水下展示馆,以“上海之根,海派之源”为主题。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浏览上海从一个原始村落,到广富林古镇、华亭县、松江府,直至如今海纳百川的大上海的时空之旅。</p> <p class="ql-block">  乘坐电梯,进入水下展示馆,来到了水下的考古现场。</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当地村民在河道开挖时,发现了广富林文化遗址,随后进行了持续17年的考古发掘。</p> <p class="ql-block">  菘泽文化。石犁,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先民创造,首先出现于菘泽文化晚期。它的发明,代表原始农业进入传统农业的犁耕阶段。</p> <p class="ql-block">  良渚文化。经过考证,广富林文化遗址早于马桥遗址,稍晚于崧泽文化遗址中层,为良渚文化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  7000~10000年前,今日上海的大部分地区还是一片汪洋。</p> <p class="ql-block">  约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来自中原地区(安徽北部、河南东南部及山东)的先民,迁徏到了广富林一带。</p> <p class="ql-block">  从此,原始先民聚集于此,钻木取火、刳木为舟、构木为巢、逐建家园。</p> <p class="ql-block">  这支来自北方的文明,在南方的水土中扎根,他们在这里定居、生存、繁衍,渐渐地成了这片土地上的主人。</p> <p class="ql-block">  古城千秋。时光荏苒,古老的广富林历经沧桑,从4000多年前的一个原始村落,逐步走向一座富甲天下的繁华古城。</p> <p class="ql-block">  清代,松江府下设华亭、上海、青浦、奉贤、南汇、金山和娄县,共七县,从此在地图上,出现了“上海”这个名称。</p> <p class="ql-block">  云间纪事。展示馆内采用多媒体手段以及蜡像等形式,跨越时空,真实又巧秒地再现了明清松江府城的繁华景象及民国时期独特的老上海风貌一一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黄道婆,生于松江乌泥经,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她广泛传授棉纺织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p><p class="ql-block"> 自明代开始,因棉纺织业兴起,松江在300余年间,经济盛极一时,形成全国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松江小築,吴侬软语,余音绕梁,正在表演江南一带风行的评弹。</p> <p class="ql-block">  茶馆,茶香袅袅飘江南,品茗论道乐无边。</p> <p class="ql-block">  酒肆饭馆,青石板路上,酒旗轻扬,仿佛是历史的低语,引领着过往行人步入一段段古老而温馨的故事中。</p> <p class="ql-block">  编织竹篾虽然看似普通,但在能工巧匠的手中,却能变幻出无数精美的作品,此类传统工艺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  古代私塾,乃崇教之圣地,育英之摇篮。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塾内书声琅琅,墨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明清二代,松江共出进士457名、状元4人、有“科举大邦”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米行在保障粮食供应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布店内,每一寸空间都弥漫着时间的味道,那些手工织就的布料,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更是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昔日南京路上的王开照相馆。</p> <p class="ql-block">  金门大戏院是往日上海的一颗璀璨明珠,其辉煌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松江火车站,清光绪34年(1908年)3月,上海至枫泾铁路开通,松江站是当时仅有的几个火车站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十六铺码头,那是岁月沉淀的辉煌篇章,它不仅是水陆交汇的交通枢纽,更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璀璨舞台。它见证了上海从渔村小镇蜕变为国际大都市的传奇历程。</p> <p class="ql-block">  到了清代末年,民国初期,西风东进,各种西方的生产及生活方式,逐步传入我国,上海滩成了“十里洋场”。</p><p class="ql-block"> “铛铛铛”公交车开始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站在这里不禁感叹岁月的流逝,以及历史的沉淀。这里是了解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今日来此一游,实属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