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回忆

一生平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引 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武乡中学读书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可以流利背诵的文章之一。今天,相信有很多同龄人对这篇课文还记忆犹新。六十年来这篇文章感染、激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可惜的是,在2001年,不知什么原因,这篇课文竞然从课本中消失,直到2021年上学期,才又重新回归语文课本七年级下册教材。这里节选课文最后一段供大家回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也许有的人在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你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因此,你没有能够了解到:</span><b style="font-size:20px;">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我搜集整理《武乡县立第三高小师生名录》时,第4班学生郭春发是从信义三高小走出去的,曾经参加了解放太原,西北剿匪,特别是参加了抗美援朝保卫苏联大使馆和上甘岭战役。今年他已经九十岁了,在太原他儿子那里居住,要想采访还真不太方便。有一天我加了他儿子亮亮的微信,并和亮亮说明加微信的目的,亮亮还真有办法,有一天他打开手机录音,和他父亲谈起了当年如何参军打太原,如何抗美援朝的那些事儿。他父亲说,这些你们不是都知道吗?亮亮说,是知道一点儿,今天我想再详细谈谈。他父亲说,好吧,</span><b style="font-size:20px;">“昨天干了啥事儿我都想不起来了,但七十多年前我当兵特别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些往事我是一辈子也忘不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那天下午亮亮把他和他父亲的谈话录音给我发过来,我仔细、认真、反复听了多次,把一些重要信息先记在笔记本上,然后综合起来,写了</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回忆】</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为《美篇》分享于大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r></span></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0px;">正文</i></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回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郭春发口述,李虎山整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郭春发,1935年8月出生在武乡县故城镇东良村一个贪苦农民家庭,在他七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从此憨厚纯朴的父亲和他相依为命。他父亲见村里和他同龄的孩子们都到了信义三高小读书,于是便也把他送到了信义。当时日本鬼子已经投降,但驻守在南沟的阎匪军和日本人一样,仍然疯狂残害武西故城一带的共产党和老百姓,1946年又发生了“邵渠事件”,故城村妇救会主任李馥兰被南沟阎匪军杀害,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复仇的种子,因此他下定决心要当兵。当时有个军政大学来正好来信义三高小招生。那年他才13岁,还不够当兵的年龄,但为了能当上兵,他虚报了1岁,那时对年龄要求不严,你说多大就多大。所谓“军政大学”就是军事政治大家学的意思。一开始校址在太谷,没过几天这个校名又改名为62军“随营学校”,每天学习军事、打仗、爆破等技术,目的是准备解放太原。后来学校迁往榆次,这时候他在团部当的是宣传员。团里那么多人,都是从农村招来的,大都没有文化,他这个高小生,在当时算是团里的高才生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8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太原作了战役准备,以7个师分三路南进,提前于10月5日发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共1.2万余人,攻占据点近90个,占领了华北最大的飞机场武宿机场,突破城南、北的第一道防线,并攻克了太原东南的石嘴子和东北的凤阁梁两处要点,在第二道防线上打开了缺口。10月16日,对东山守军发起攻击,原定的国民党第八总队三个师准备起义,结果有一个师长叛变。打东山打得最艰苦,他们这个连队牺牲最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1月16日,中央军委电示第一兵团前委:缓攻太原,转入就地休整,对敌展开政治攻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结束,阎锡山见大势已去,于2月15日乘飞机逃往南京,但太原守军仍有6个军共17个师,约7.2万余人。3月28日,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彭德怀接替太原前线的指挥。4月20日凌晨2时,人民解放军由南、北两个方面向城外围守军发起总攻,4月24日,攻克太原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原解放后,郭春发他们所在的人民解放军18兵团62军556团在榆次休整了两个月后,便步行到陕西的华山,过黄河、潼关,他们在陕西关山这个地方打了一仗。当时河里、山里到处都是死人、死马,臭哄哄的,大家都戴的口罩。他是团部的宣传员,人长的小,背的背包,也不管臭不臭,整天跟着大家急行军。后来接到命令,让他们去西北剿匪。等他们到了甘肃的天水,国民党正规军都跑了,只有老百姓,没有公开的敌人。部队于是化整为零,在各大山沟里搜寻,结果所谓的老百姓又都变成了土匪。剿匪真难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上级命令他们开往四川。当时四川的刘文辉已宣布起义。他们走了七天七夜,走的都是羊肠小道,到了成都附近的一个郫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0年,接上级指示,让他们进攻西康省剿匪。他们到了雅安,山里到处都是土匪,老百姓和土匪分不清,一不小心就吃亏了。他们住了半个多月,又到了二郎山。正像歌词里唱的那样:“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万丈,古树荒草遍山野,巨石满山岗。羊肠小道那难行走,康藏交通,被它挡呀么被它挡”。他们在羊肠小道上边打边走,卫生队和担架队夹在队伍中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二郎山他们又到了沪定桥,下面是大渡河。看的人都头晕眼花,但也没办法,必须得过。他们手拉手过了铁索桥,到了康定(四川和西藏交界的地方)。这里自然环境好,有温泉,还能泡澡。他们在这里边休整边排练节目。到了51年春,他们又坐上木炭车到成都和贵州剿匪。当时刘邓大军也在四川。当时剿匪的口号是:“山山有人,村村有兵”。他当的是甲长,有个土匪投诚后在郭春发甲长教育下,主动交出埋藏的12支步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2年,郭春发所在的志愿军独立高炮63营入朝作战,直属志愿军司令部指挥,主要任务是保卫平壤。他们部队在平壤附近山顶上驻扎,山下的山洞里是苏联大使馆。当时郭春发是军需员,负责管理武器弹药,在往司令部报送武器弹药损耗时,他立在卡车的后马槽上,发现有敌机来就咚咚咚敲司机小轿顶部,配合司机躲开敌机扫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在平壤呆了将近一年,到了1953年,由于上甘岭第五次战役打响,志司命令后方炮兵全部开赴上甘岭。在快到上甘岭时,突然接到命令,说是停战了。然后他们部队继续朝上甘岭前进,到达五圣山便修筑工事,积极备战,为的是怕美国佬卷土重来。这时他们所在部队划归16军47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侵朝美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该战役持续鏖战43天,交战双方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志愿军击退侵朝美军900多次冲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停战后的这一年多时间,他们就在上甘岭的山沟里自己盖了房子。南方人心灵手巧,用树枝条编织成圆盖形,然后用泥抹平,他自己盖的房子紧靠山沟的小河,经常还能洗澡。直到1955年春他们才回到祖国,他在中央预备军校呆了一两个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55年8月,他父亲听说自己从朝鲜回来了,急忙从老家找到了军校,因为父子俩自从当兵走后8年没见过面,非常想念。上级考虑到具体情况,于是就让他回到武乡,在民政局担任科员。到了1958年大跃进,武乡开始修关河水库,郭春发又带领故城公社民工(三团)修关河水库,他是副团长,团长是故城镇南沟村的郝凤华。他从洋灰厂到炸药厂,从万方团到工程队,和民工们吃住在工地,直到1960年水库竣工后,上级又调他回山西省行政处任科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4年,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四清运动,太原市十三中(幼师)的会计,被查出有贪污行为,于是便把他调到十三中接替会计,并分管后勤工作,后来他又担任校办工厂厂长,保卫科科长等职直到离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忆郭春发同志的一生,从小受苦,缺少母爱,在信义三高小刻苦学习,当时故城妇救会主任李馥兰宁死不屈的精神鼓舞了他。到了部队,无论参加解放太原战斗,还是西北剿匪,他以宣传员身份鼓舞士气,后来到了朝鲜保卫平壤和苏联大使馆一年多。回国后,一直担任国家干部,国家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那里。1958年修关河,他担任故城公社民工的副团长,从炸药厂,洋灰厂,到万方团和工程队,他工作踏踏实实,直到水库竣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离休前的最后一站是太原十三中会计,后勤主任,校办工厂厂长和保卫科科长。党叫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清政廉洁,忠于职守。在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今天,我推出【一个志愿军老兵的回忆】,意在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弘扬太行精神,共建创新武乡”的大旗下,让每一个武乡人都成为:</span><b style="font-size:20px;">文明有礼、宽容友善、热情好客的武乡代表!武乡形象!武乡标识!</b></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编辑整理,一生平安。本名李虎山,退休教师,武乡县三晋文化研究会皋狼千古情平安驿站负责人,民俗非遗文化研究组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