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出生在西安的人是应该感到荣幸的。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是在传统文化的蜜乳中浸泡着成长的。只要到西安去走一圈,这种感受便会烙进你的心里。</p><p class="ql-block">今天游览的目标地是汉景帝阳陵。从住处出发,大概要行40公里左右的路程。对于大巴来说,不值一提。但实际行驶的时间却并不短,因为很多景点都不在我们团游的计划中,而经过时导游会让师傅把车开得慢一些,便于给我们加点料,以弥补“步游”的不足。有时候还会很贴心地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某一景点停</span>一下,让我们远远地望上几眼,再拍几张照片。这便如刘邦荣归故里时,亲朋故旧都要请他宴饮一番,不知不觉中时间便拉长了。</p> <p class="ql-block">景点之多,超出我们的想象。有时候这一处还没介绍完,下一个景点又已经扑入视线了。</p><p class="ql-block">途中“车游”所见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主要是“一桥三河”。一桥是灞桥。三河是浐河、泾河和渭河。</p><p class="ql-block">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极古老又极负盛名的一座桥。相传为春秋时期秦穆公所建。因飞架于灞河之上,故称“灞桥”。</p><p class="ql-block">灞桥是长安东出的一条重要通道,为历代政府所重视。隋代重建过一次;清道光年间,按旧制又加建了一次。到了1955年,老灞桥还是耗尽了元神,轰然倒下。如今所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p> <p class="ql-block">灞河是典型的西北的河,干枯少水,宽阔的河床大多祼露。灞桥横卧其上,显得霸气十足。但它的名气却并不是因为这股霸气,而恰恰是因为它弥漫着的柔媚与伤感的文化因子。</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里成了送别之地。无论是友人还是家人,到得这里,便是“悲欢离合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故灞桥又有“情尽桥”、“断肠桥”、“销魂桥”等等别称。试想一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情景,不就是肠断魂销吗!</p><p class="ql-block">加上周边环境也是独一份的。远望,“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近看,灞水断续,杨柳牵衣。谁人到此不伤神?!</p> <p class="ql-block">在那交通、通信都极不发达的时代,离别往往便成了永别。所以,当此挥别之际,文人墨客,痴男怨女,洒落了泪,折赠了柳,喝尽了酒,留下了诗,那就是常见的镜头了。</p><p class="ql-block">唐人裴说喃喃地吟道:“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柳》)</p><p class="ql-block">李白醉醉地挥毫:“残柳黄于陌上尘,秋来长是翠眉颦。一弯月更黄于柳,愁煞桥南系马人。”(《忆秦娥.沪上遇京师故人》)……</p><p class="ql-block">灞桥岂只是桥而已啊!千余年后,行经此处,一见“灞桥”二字,仍觉有习习诗风,拂面而来。是的,我们没有在这里停留,但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p> <p class="ql-block">浐河,太小了,见惯了大江大河的我们根本就没把它当河。汽车经过时,还是导游提醒,我们才知道,这条小河是不应该被无视的。</p><p class="ql-block">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半坡村便依傍着它,孕育出了辉煌的仰韶文化。如今在这里建有半坡遗址博物馆,那里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想要了解仰韶文化,可以潜下心来,去博物馆对话那一件件文物,细细地感受其来自远古的脉动。</p><p class="ql-block">听了导游的话,我们仿佛一下子被惊醒了似的,一双双眼睛不分单双眼皮,齐刷刷地掷向了窗外,向这小小的河行起了注目礼。</p><p class="ql-block">就在这时,浐河边的一个小小饭店映入了我的眼帘——“半坡饭店”。这名字,真是太有文化、太有历史感了。我们虽然不能停下来去品尝一下“半坡文化”的滋味,但可以想象得到,这饭店的炉中之火与那远古的缕缕饮烟在一片迷蒙的氤氲之中是有着某种关联的。河以“浐”命名,或许就暗寓着孕育中华文明的深意呢。</p> <p class="ql-block">泾河和渭河,因一个成语而广为人知。</p><p class="ql-block">据说泾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它们在走各自道路的同时,有过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交往。“泾渭分明”的成语就是在这段蜜月旅行中诞生的。</p><p class="ql-block">这些河虽不像南方的河那样丰沛浩瀚,汩汩滔滔,但河中流出的那都是文化的乳汁啊。倘能行坐其间,当有扑面而来的诗风雅韵浸润着你,拥裹着你,让你如置身于传统文化宽大而温馨的摇篮,不知今夕何夕。</p><p class="ql-block">啊,那才算得是真正的旅游哟!可我们呢,就是一只蜻蜓,连水都没点到,便嗖的一声飞向下一处花丛了。</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在看看、听听、想想中,不觉已到了汉阳陵。</p><p class="ql-block">阳陵的墓主人是西汉景帝刘启,他是大汉王朝第六个皇帝。继文帝后,继续奉行黄老之学,无为而治。</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为稳固政权,发展民生,景帝在政治上采纳晁错的削藩建议;在军事上平定了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后,主要实行积极防御政策;在经济建设上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厉行节俭;在思想教化上兴文教,修礼仪,轻刑罚;在外交上则“南抚劲越,北和强胡”。在这些政策的共同作用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出现了相对太平的繁盛气象,史称“文景之治”。这无疑为后来刘彻开创“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浏览景帝阳陵博物馆,一个特别的印象便是“秀珍”,与秦始皇陵相比,规制小多了。</p><p class="ql-block">秦陵建造耗时39年,占地面积多达56平方公里;阳陵建造了28年,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同类文物也小了。秦陵有铜马车,阳陵也有,秦陵有兵马俑,阳陵也很多。但到了阳陵便成秀珍版了。秦陵兵马俑是按实物1比1制作的;阳陵陶俑则是按照2比1的比例缩小制作的。</p><p class="ql-block">这是否意味着景帝厉行节俭而秦始皇则穷奢极欲呢?似乎也不能这么说。如果撇开与秦陵比较的话,阳陵的规模其实也是极为震撼的。</p> <p class="ql-block">与秦陵一样,阳陵也是一座巨大的文物宝库。发掘工作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现已出土了大量陶俑、生活器具、兵器及粮食、纺织品等等,种类较之于秦陵更多更全。</p><p class="ql-block">就说陶俑吧,兵、将、吏、佣,应有尽有;猪、羊、马、狗,无所不包。好像秦始皇只知道行兵打仗,而汉景帝却懂得了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这些俑陪葬时都整齐摆放在如电影院中包厢大小的木板笼中。由于年代久远,木板笼朽腐坍塌了,很多俑也因此损毁。这从工作人员的挖掘整理现场可以看出。</p> <p class="ql-block">由于有了秦陵地下文物的发掘和保护经验,阳陵的发掘工作考虑得比较周详了。发掘之先,便建好了供人们参观的展厅,发掘完全是在不见“天日”的展厅里进行的。这就避免了地下文物“重见天日”的危险。</p><p class="ql-block">游客参观行经的路线是玻璃栈道,栈道之下是文物发掘坑道。游客一低头便可见到坑道中文物的分布、发掘、整理等等情形。</p> <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阳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个叫做“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的文物。</p><p class="ql-block">跽坐女俑是从阳陵东区陪葬墓园中发掘出来的,34.3厘米高,2.3公斤重。有学者认为,其身份应该是侍女。</p><p class="ql-block">据说她是国内汉代女子俑文物中保存最完整、姿态最优雅、妆容最精致、神情最美妙的一个。在展厅柔和的灯光下 ,她静静地“跽”着。双手拱起,隐于宽大的袖中;眉眼俏丽,面带蒙娜丽莎般的神秘微笑。</p><p class="ql-block">过去教文言文时便知道了“跽”的意思,但毕竟是词典上得来的,终究有点“隔”,不甚了然。看了阳陵中的“跽”女陶俑后,便豁然得很了。</p> <p class="ql-block">汉人物俑大都无臂,一溜儿摆开,显得非常特别。原来,汉俑的身段是陶制品,手臂则是用木料制成后安装上去的,当时可以灵活转动,较之于秦俑显然在工艺上大大进步了。但令汉景帝没有想到的是俑坑也会坍塌,木制手臂也会腐烂。因而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俑身仍在,手臂全无。汉景帝便只能与“残疾俑”相伴于地下了。</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地宫之后,观看博物馆制作的影像资料。</p><p class="ql-block">资料片涉及面广,很多内容都已随看随丢了。但有一个情节却是印象深刻,历久不忘。那就是汉景帝与王皇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王皇后名王娡,入宫前已经嫁人,并育有一女。后来离婚,被她的母亲臧儿找关系送进了太子(即后来的汉景帝)宫中。进宫不久后,便被太子刘启看中,成了太子妃。刘启即皇帝位后,又让她登上了皇后的宝座。我们看过很多宫廷故事,见过帝王的妃嫔是二婚且生育过孩子的吗?皇后就更不用说了。但在汉景帝眼中,这都不是事!</p> <p class="ql-block">我想到了汉乐府《孔雀东南飞》。诗中刘兰芝被丈夫休了之后,不但未受离婚影响,反而求婚的人络绎不绝,连县令和府尹家都先后派人登门求亲。那地位不知要比做小职员的前夫焦仲卿高出了多少呢。原以为那是诗人创作,难免夸大其辞,不可信也。哪曾想这可能正是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呢。你看,大汉天子对二婚女人都不嫌不弃,爱恋有加,甚至让她主宰后宫,母仪天下,遑论他人?</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封建帝王难有爱情,汉景帝和王皇后或许可以算作是一个爱情圆满的例外。</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帝王,你说是不是应该高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王皇后死后,与景帝刘启同葬一陵,但不同穴。夫妻同墓不同穴,是汉代的丧葬风俗。</p><p class="ql-block">现在远远地便可望见阳陵中相距几百米的两大土丘,那下面分别长眠着汉景帝和王皇后。千百年来,他们就这么厮守着,相望着,无论月满月缺,冬夏春秋。</p><p class="ql-block">如果泉下有知,我想,他们一定会在相望中为那份自由的不离不弃的爱情而深感安慰,为他们的惊世作品——大汉天子汉武帝刘彻开创的皇皇大业而深感自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汉阳陵,我们的西安之旅便结束了。夏日炎炎,渭水无声。</p><p class="ql-block">挥别西安,我们没带走一片云彩,却又似乎带走了许多,许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