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16 参观大同云岡石窟、悬空寺和雁门关

芳草青青

<p class="ql-block">三四十年前,我曾两次来过大同云冈石窟。当时,石窟暴露煤灰和烟尘之中。运煤公路近在咫尺。煤灰和尘土飞扬。周边矮小杂乱的民房很多。这次来云冈石窟,顿感石窟周边环境发生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杂乱的民房没有了。运煤的公路也不见了。游客通过礼佛大道来到灵岩寺,浓厚的佛教文化氛围与云冈石窟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四大石窟我都去过。其中云冈石窟是唯一由皇家以举国之力主持开凿的大型佛教石窟群。所以最为精美。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公元460年左右),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左右,历时约60余年.。目前留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昙曜雕塑,他是北魏著名佛教高僧,精通佛学。严守戒律,对佛教发展贡献巨大。他是云冈石窟最早的建设者和设计者,1500年前,他主持开凿的五座大型石窟即“昙曜五窟”,是云冈石窟中开凿最早、最具皇家象征的石窟 。</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来到有十三对六牙象塔的礼佛大道。十三这个数字在佛教中代表吉祥圆满。六牙白象在佛教中意味着既有威力,又性情温顺,六颗牙齿是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觉悟的彼岸的六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寺庙叫灵岩寺。北魏时期曾有的灵岩寺早已不存在,新建的寺庙继继沿用了灵岩寺名。建筑风格融合了北魏时期的传统建筑特色和部分明清元素 。寺中供奉着数尊用香樟木雕刻的大型佛像,佛教文化的氛围得到进一步渲染。</p> <p class="ql-block">转佛塔</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就开始走上栈道进入石窟。</p> <p class="ql-block">置身于庄严神秘的石窟中,面对慈悲祥和的佛像,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仿佛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洗礼.</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第五窖的大佛,高17.4米。是云<span style="font-size:18px;">冈石窟的万佛之冠。大佛</span>两腿盘坐宽14.6米,中指长2.3米,耳长3.4米 。</p> <p class="ql-block">文革中,有识之士曾对石窟洞口设置了封闭的保护设施,使红卫兵难以进入洞窟破坏佛像,从而使得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些中华文化的护卫者值得我们尊崇。</p> <p class="ql-block">清代曾三次对云冈石窟进行了修葺。</p><p class="ql-block">石窟外面的木构窟檐就是顺治年间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1500年以后。佛像的颜色还能如此鲜艳,这是因为古人采用的颜料都是天然矿物质本身,绿色的就是绿松石,红色的是朱砂。就算再过1000年也不会掉色。</p> <p class="ql-block">这个洞窟岩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已经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p> <p class="ql-block">大家注意。大佛的手臂下,有一位托臂金刚力士。力士刚好跟手臂形成一个三角形,兼顾了承重作用和艺术性。说明1500年前的古人已经知道了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不但要把它雕凿出来,还要保证它的千年不倒。</p> <p class="ql-block">很难想象,在1500年前,工匠们在没有任何现代机械工具的情况下,靠手工是怎样在山体里高空作业,开凿雕刻出如此辉煌精美的工程。</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大佛身上为什么有小孔?主要是由于修缮工作导致的。当时工匠为了防止石窟佛像被风化,先在佛像上打孔,然后插入木楔,并缠上麻绳,以增加石像的吸附力,最后在外部覆泥土并进行彩绘. 然而到了清朝后期,由于战乱等原因,修缮工作荒废,覆在孔口上的泥土脱落,木楔也渐渐腐烂消失,便只留下了这些小孔。</p> <p class="ql-block">19窟门口儿东耳洞里的佛像是大家击掌拍照的网红。</p> <p class="ql-block">跨跃1500年的击掌。</p> <p class="ql-block">这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佛像之一,为第20窟三世佛的中央坐像,高13.7米,因洞穴坍塌,暴露在外,早已名闻天下。</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佛像雕刻精美绝伦,数量众多、形态各异,<span style="font-size:18px;">构成了一个宏大而精美的艺术世界.,精</span>湛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感受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整个参观过程我们都在追着导游跑。来不及慢慢品味,尤其是十二洞窟音乐窟,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细细欣赏。</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景点是悬空寺。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衡山脚下。 灿烂的阳光下,寒风凛冽,气温很低。末穿棉衣的游人只能去租大花棉大衣。</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北岳恒山主峰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 ,是个4A景区。</p><p class="ql-block">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距今约一千五百多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修建 。</p><p class="ql-block">悬空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以半插横梁为基,借岩石暗托,远看就像悬于崖上,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悬空寺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释迦牟尼、老子、孔子雕像共居一殿,</p><p class="ql-block">该寺曾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被徐霞客誉为“天下奇观” 。′</p> <p class="ql-block">参观的时间只有一小时。因为是星期日。参观的人较多。想进寺需要排大队。20人为一组放人。还没排到就到点了。大多数人遗憾地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好在我们以前都已经进过寺,只能在此拍照打卡留念了。</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离第三个景点雁门关还有160多km。经游客的坚持和争取,我们终于又向雁门关进发。</p><p class="ql-block">说来惭愧,孤陋寡闻。我以前竟然不知道雁门关这个5A景区。这里地处偏远,游人不是很多。</p><p class="ql-block">雁门关地势′险要。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雏形。明朝在旧址重建新城,就是现在的雁门关。它是万里长城上的重要关隘。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雁门关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自古以来雁门关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进可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一共经历了1700余次战争。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西<span style="font-size:18px;">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span>在这里大败匈奴,名震天下。汉高祖刘邦也是在这里带兵亲征,将匈奴追至雁门关外。这里也是杨家将举家抗辽的古战场。一部雁门关,半部华夏史。这些都是有史书文字记载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好像是入门处。从停车场到这里要坐一段景区车。</p> <p class="ql-block">慢慢往上走,都是缓坡。很多老年人到了这里就打退堂鼓了。</p> <p class="ql-block">爬雁门关必须经过这道小门。到这里才开始进入雁门关路段。进门后是上坡,里面还有一道门。形成一个护门的瓮城。贸然进来的敌人会被困在这里 ,守军会在上面架起弓箭, 万箭齐发进行反击 ,让入侵的敌人插翅难逃。′</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小门后可看到雁门关的第一道门。叫埊利门。埊(音地)是武则天造的字。埊利门上的城楼叫宁边楼,这是雁门关的第一关。如果突破了这个关,外面还有一道水关,一经放水便全军覆没。所以说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宁边楼上</p> <p class="ql-block">宁边楼上远眺群山。</p> <p class="ql-block">宁边楼上擂战鼓,可惜不见穆桂英。</p> <p class="ql-block">埊利门洞</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个团体大多数是老人。走到第一关的不多。登上峰顶的更是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大史的身体真棒,七十岁还能噌噌地往上爬,以过关斩将的气势登顶,当我们三个还在第一关喘息时,大史已经从峰顶下来了。为大史点赞。我们自愧不如,只能到此为止了。</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没有登顶。以下四张图片为网上下载。目的是了解继续攀爬的难度。</p> <p class="ql-block">看完这四张图片就没有遗憾了。我们确实是上不去了。</p> <p class="ql-block">杨门女将出征的群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杨家将出征的群塑。</p> <p class="ql-block">燕门关的石板路承载了千年历史的印记。 刻下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22位帝王曾在这里经过。王昭君在这里前往塞外。蔡文姬由此踏上归乡之路 。毛主席从延安到西柏坡时,也在这里走过。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我们祈盼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印记也将深深地刻在石板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