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1994 年 7 月成为了我人生中关键的转折点。我从地质三大队调入了大理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彼时,我院正肩负着鹤庆县有史以来第一座中型水库——位于黄坪境内鸡足山脚下的三锅桩水库的勘察设计重任。而设计总负责是一位毕业于鹤庆二中高 17 班的朵美人,他名为陈国荣,曾多次向我讲述二中的往昔故事。</p><p class="ql-block"> 1996 年 6 月至 1997 年 12 月,我在鹤庆县中江乡出任科技副乡长。中江乡的乡长屈龙是二中高 19 班出身,副乡长段建荣毕业于二中高 16 班,副乡长杨李斌则来自二中高 15 班。他们常常与我分享在二中度过的那些美好而珍贵的光阴故事。</p> <p class="ql-block"><b>80届,二中高15班(杨李斌供图)</b></p> <p class="ql-block"> 在我于中江工作的那段日子里,同事杨李斌副乡长常常满怀感慨地谈起他在二中高 15 班的那些往昔岁月。他说,树忠你是三中的学生,对二中老师可能不熟悉,我们高一时的班主任是李光荣老师,后来换成了周天琪老师,周天琪老师还兼任语文教师。数学老师李启泰是奇人,他虽然没有学过水利专业,却跟着陈世荣、李万春等工程师学习水利工程设计,1958年春他还参与了鹤庆县松桂水库(小一型)的设计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们物理老师是王琼芝,她总能用生动的实验让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化学老师是文琴美,她的讲解细致入微,让复杂的化学反应仿佛就在眼前发生。英语老师是李志魁,他那标准的发音和丰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我们对英语的浓厚兴趣,只可惜当时英语只占30分,后来李老师调到一中,再后来调去你们三中。政治老师是张孔相,他总能把枯燥的理论讲得深入浅出;体育老师是辛屯乡的辛春和,活力而热情,在运动场上充满激情,鹤庆三中建立之后,辛老师调去你们三中了。</p><p class="ql-block"> 杨李斌说,在我们班级里学生有彭立和、赵银生、杨李斌、凃金凤、邓发妹、王月琴、赵文彦、尹艳生、杨坤祥、字英发、字英和、子宝回、周文林、孙智伟、王银桂、夏学英、郭昌能、段嘉元、李军、侯金鸾、寸永植、洪惠刚、杨银光等等。当时,三个班的学生经常会有调整,比如李军、段嘉元后来就调到了高 17 班。</p><p class="ql-block"> 杨李斌还提及,1980 年的高考时间定在了 7 月 7 日、8 日、9 日。对于理科考生而言,考试科目涵盖了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和英语,一共 6 科。其中,语文和数学各自的满分是 120 分,政治、物理、化学的满分均为 100 分,英语的满分虽为 100 分,然而却是以 30%的比例计入高考总分。</p><p class="ql-block"> 文科考生在当时,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这 5 科作为主科,总分共计 500 分,外语作为副科,满分 100 分,同样以 30%的比例计入成绩。</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80届,二中高16班(寸丽香老师提供)</b></p> <p class="ql-block"> 当时,段建荣副乡长(后来晋升为乡长)总是满怀深情且绘声绘色地说道,我们这批 80 届的高考生啊,在我们初中阶段的学习时光里,幸运地迎来了文革的最终落幕与终结。在那段极其特殊且意义非凡的岁月里,教育领域好似经历了一场涅槃重生,展现出了一片万象更新、百废俱兴的蓬勃而崭新的大好局面。每一个人,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满怀着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勇气,大家齐心协力、为了跳出农门,做一名吃商品粮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营造出了一个堪称无比优良的学习环境以及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浓厚氛围。那毫无疑问是教育事业的绚丽春天,是一段充满着激情澎湃、洋溢着无限活力四射的光辉璀璨的青春时光。</p><p class="ql-block"> 段建荣还常常饱含深情、滔滔不绝地提起 1977 至 1980 年在鹤庆二中读高 16 时,与本班的同学刘炳忠、田开林、陈松清、蔡会良、凃金凤、赵玉莲、王月萍、邓发妹、杨文亮、杨锦、杨锦堂、李重发、罗应方、屈桂枝、罗永生、陈顺林、陆金泉、刘银发、李五一、王树玉、董芳、刘桂林、刘炳林、严永红等等同学,他说那个年代的同学之间友谊是刻骨铭心的,令人难忘的深厚友谊往事此生永记心中。那些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一起经历的欢笑与泪水,都如同珍贵的宝石,镶嵌在他记忆的深处,熠熠生辉,永不磨灭。</p> <p class="ql-block"><b>80届,二中高17班(寸丽香老师提供)</b></p>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同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国荣满怀深情地回忆说,我们二中高 17 班的班主任是那位知识渊博的语文老师杨忠杰。教我们数学的老师是严谨认真的文琴美,化学老师是经验丰富的孙徳寿,物理老师是耐心细致的杨炽昌,政治老师是见解独到的余宽勇,英语老师是和蔼可亲的谢文运,体育老师是活力四射的施长贵,生物老师是温柔亲切的高永珍。那些老师们的教诲,至今都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陈国荣回忆道:我们高17班同学有赵金元、何宝国、谢银山、高泽枝、施银寿、杨远志、杨利华、杨长年、和丽、郜成义、叶桂英、余红英、张洪贵、曹希勇、段嘉原、刘继生、袁庆生、孙德明、杨正芬、田映辉、杨文伟、丁瑞高、刘树花、廖国良、潘志平、柳国文、陈国荣、高加鸿、黄毕生、阮永禄、韦济清、董朝正、杨金惠、杨文琴、艾炳香、王庆林、段泰斌、彭永林、辛朝周、段海林、张增华、张丽坤、杨文山、赵和灿、段锡清、吴银军、赵学良、尹锐林、绞基泽、杨金泉、杨福元、张小国、吴树培、李军、蒋松林、侯金菊、刘秀根、李利忠等等,有的同学是其他班调整过来的,也有的同学转学了,例如郜成义转学去一中。</p><p class="ql-block"> 我与陈国荣已经是三十几年的同事了,岁月悠悠,有鹤庆老乡之情。他毕业于鹤庆二中高 17 班,那是他青春岁月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时光。我曾与这位才华横溢的陈国荣工程师开玩笑地说道,历史上有李冰与李二郎,他们齐心协力凿穿离堆,成功建成了都江堰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四川人民为了表达对其父子的感激与敬意,将他们供奉为神,并在都江堰专门修建了二王庙。而在我们鹤庆,有陈世荣、陈国荣二陈,陈世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精心设计了禾米大沟,在这个世纪,陈国荣则凭借着卓越的才能设计了龙开口电站右渠,让江边的百姓过上了富足的生活。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百姓们为了感念你们的恩德,也会为你们修建一座“二陈庙”呢。陈国荣听闻,大笑起来,连连说道:“不敢、不敢、我这点治水的小技艺也是鹤庆二中李启泰老师教导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国荣满怀感慨,声音中带着岁月的深沉说道:“1980 年,那是一个承载着无数梦想与希望的年份。全国整整 333 万人,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踊跃投身于高考的洪流之中。然而,命运的筛选是如此残酷,最终录取的,包括高考结束后录取的中专生,仅仅只有 28.1 万人。那可怜的 8.4%的录取率,宛如一道冰冷的数字高墙,无情地阻挡了太多人的梦想之路。”</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们鹤庆二中高 17 班百分之九十几的同学都来自农村,那广袤的田野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却也束缚着我们渴望飞翔的翅膀。高考啊,于我们而言,是那划破黑暗夜空的璀璨流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转折点,它宛如一扇闪耀着希望之光的神圣之门,为我们这些农民子弟敞开了一条通往逆袭成为干部职工的光明大道。正因如此,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如燃烧的火焰,拼尽全力,努力到极致。无论是当年的高考,还是后续漫长的复读补习之路,我们都咬牙坚持,不曾有一丝一毫的退缩。终于,班里的大多数同学都成功考上了大学或者中专。在这段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征程中,我们真真切切、痛彻心扉地领悟到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至理名言的深刻内涵,它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曾经迷茫的心灵,给予我们无尽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b>高17班(寸丽香老师供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郜成义:2排左1是高17班班主任杨忠杰老师、左2是田家声校长。左6外语教师谢文运,二排中心余宽永老师。1排左1高银山语文老师、1排右1是化学老师李儒。)</b></p> <p class="ql-block"> 我居住在大理古城南门,大理一中的历史老师郜成义也栖身于绿玉小区,出门之际常常能与郜老师相遇。他本是赵屯人士,年少时曾随父亲在金沙江边的中江读初中,其后考入鹤庆二中高 17 班,仅一个学期便转学到一中。</p><p class="ql-block"> 郜成义讲道,在二中求学的那段岁月,校长是来自辛屯的田家声老师!记忆中那是 90 年代的某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在辛屯熙攘的街头与田校长不期而遇。怀着激动与崇敬,我迫不及待地向他自我介绍,深情地讲述着自己所在的班级以及班主任的名字。那一刻,田校长的脸上绽放出欣慰而喜悦的笑容,那笑容如春风般温暖了我的心。</p><p class="ql-block"> 去年(2023) 7 月初,当我再次踏入辛屯中学,又邂逅了一位年轻的田校长。带着对往昔的怀念与好奇,我轻声询问起老校长的近况。他缓缓说道,田校长来自妙登,应该就在离寸丽香老师家不远的地方。听闻此言,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那些与田校长有关的温暖片段,在我的心间久久萦绕。</p><p class="ql-block"> 田家声校长的是田在高 15 毕业照片中的第二排右二。高十五班的班主任为李光荣,其担任语文教师后调至下关,还担任过宣传部长。数学教师是牛街人李启泰,英语教师是李志魁,后来李志魁担任了鹤庆一中的校长。文琴美,乃漾濞人,为北衙铝矿家属,育有学工、学杰、学锋几个子女,其中学杰曾出任下关一中初中部校长。李儒是化学老师,记忆力超群,时常安排学校的建校劳动,能够记住大多数同学。李耀奎,丽江人,身为后勤领导,在一中、二中之间来回调动。体育教师是辛春和,来自辛屯新登辛营村。</p><p class="ql-block"> 郜老师说,记得学生中杨李斌曾当过兵。大地村的凃金凤、小石洞的邓发妹、金河的赵文彦是我在中江附中的初中同学。赵文彦才华出众、口才上佳,开大会时经常上台发言,带头呼喊口号。听闻他在九几年骑摩托时出事离世,着实令人惋惜!朵美街的侯金菊、侯金鸾是一对姊妹花,一胖一瘦,后来不知从事何种职业了。中江乡的乡长屈龙,是禾丰人,算是我在中江的几位老友之一。</p> <p class="ql-block"> 郜成义感慨道:“我真心感激鹤庆二中对我的磨砺!那时的伙食状况实在不佳,每顿饭就一样菜,不是洋芋,就是南瓜,要么是白菜,搭配着面糁饭。打饭时也不排队,大家都挤着去。一个月都难吃上一次肉,还好我常能到车站旁的国营食店去加肉吃。洗脸水得去到后面古树下的池塘去取,再用洗脸盆小心翼翼地端回宿舍。建校劳动颇为频繁,有着明确的任务,像拉松毛、割草之类的,这些活儿以前我可是从未接触过。还记得曾到同学家借手推车去拉草。每周六下午,我便踏上回赵屯家的路途,星期天又返校,基本都是靠双脚走四个多小时。那段艰难的岁月,锤炼了我的意志。那流金般的岁月啊,让我满怀感恩,深深怀念!”</p> <p class="ql-block"> 郜成义说,张工,当我久久地、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寸丽香老师所提供的二中高 17 班毕业照片时。我沉浸在那一个个熟悉而又遥远的面容中,手中的手机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怎么都舍不得放下。</p><p class="ql-block"> 毕业照的第二排左一是高十七班的班主任喜洲人杨中杰老师,他不仅教授政治和历史课程,还以其卓越的教育才能和领导能力,在后来调回大理二中并担任了校长一职。他的教学风格严谨又生动,深受学生们的敬爱。二排左二是田家声校长,他那庄重而慈祥的面容,仿佛是二中的精神支柱,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默默奉献着。二排左六身着白衣的老师身旁的是外语教师谢文运,他出身法律专业,迎娶了后街鲍家的美女,在文革时期,曾被下放到中江供销社江东蒿枝箐购销点担任营业员,然而,命运的波折并未磨灭他的才华,后来复出调至下关,成为了声名远扬的谢大律师。</p><p class="ql-block"> 二排中心那位戴着帽子、身着中山服的老师是下潘屯人余宽永,他教授政治,还担任过二中的领导,并且是我二哥家的亲戚。一排左一是来自六合乡的语文教师高银山老师,他和我的同学高家红来自同一个村庄。一排右一是化学老师李儒,他的课堂总是充满着奇妙的化学变化和知识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照片中那白胡子的老教师是牛街人李启泰老师。在《鹤阳学子》一书中有着他亲自自述的从教经历。据说他原本是学医学的,他的父亲是公路工程师,在年少时他常常跟随父亲参与公路测量工作,也正因如此,他对数学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五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曾参与设计松桂波罗庄下面的松桂水库。据南庄的戴老师讲述,李老师晚年喜爱钓鱼,有一次在水库钓鱼时被人驱赶,他感到非常生气,大声说道:“我设计的水库,为什么不让我钓鱼?”守水库的人听到这话,一时间竟无言以对,哑然无声。</p> <p class="ql-block"><b>高15班(寸丽香老师提供)</b></p> <p class="ql-block"> 郜成义说,鹤庆二中是育人的圣土,真是人才济济!诚然,单单是我曾短暂停留一学期的高 17 班,就闪耀着几颗璀璨的星辰!松桂的赵金元,如今已成为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院长、二级教授,他的学术光芒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求知之路。州民中的政治名师松桂张增华,以其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魅力,后来调往了上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传播智慧的火种。朵美乡的王庆琳,在南京的大学里担任教授,用他的智慧为学术的殿堂添砖加瓦。六合乡的高泽枝,作为州民中的数学名师,以灵动的思维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朵美乡陈国荣,是远古传说中大禹的传人,鹤庆县第一座中型水库三锅桩水库的总设计师,<b>那是大理州境内的第一座堆石面板坝型的中型水库啊</b>。朵美乡的曹希勇,堪称文史领域的一支妙笔,他的文字如灵动的音符,奏响了文化的华章。每每想起他们,心中便涌起无尽的自豪与感慨,这是高 17 班的骄傲,更是鹤庆二中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我的几位同事,以及郜老师,他们口中二中的高 15 班、16 班和 17 班这三个班级,是1977级1980届。关于鹤庆二中的那段时光,是青春激昂的回响,是梦想破土的萌蘖,是心灵永恒的温馨港湾。</p><p class="ql-block"> 那些二中的故事,满含着深情与眷恋,恰似轻柔微风拂过心田,漾起层层动人的涟漪。它们乃是岁月慷慨的馈赠,是坚固友情的纽带,是生命中永不褪色的绚丽画卷。于回忆的幽深处,二中的点点滴滴,仿若明灯璀璨,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温暖了悠悠岁月,也温柔了漫漫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