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上好”是教师的立根之本——古浪二中“双研”之高效课堂赛课语文组纪实篇

蓝香

<p class="ql-block">  冬,携雪而来,内心的骄阳便是此冬的温存。双研,如期而至,二中语文人的骄阳便是此次双研高效课堂赛课的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 “上好课,大过于天。”这是二中人的座右铭及日课,这种观念镌刻在每位老师的灵魂深处、心田内外。</p><p class="ql-block"> 11月20日,第一场语文甲组高效课堂赛课活动拉开序幕。</p> <p class="ql-block">  第一堂课是孙百红老师执教的《智取生辰纲》一课。“北宋宣和,一瓢酒,引发了一场惊天大劫案。”孙老师用这样富有诗意且提示性很强的语言导入,开启了与学生一起“立案侦查,定罪量刑”的办案之旅。他不急不慢,娓娓道来,像个智者,像《水浒传》的说书者,理性又幽默。他抛给学生明确的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完成案件线索的摸排,分析吴用团队的过人“智”处。孩子们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孙老师恰切的评价语,让坐在角落里怯怯发言的男孩子眼里有了光亮。我们看到了一堂有温度的课。</p> <p class="ql-block">  孙老师好奇地问:吴用团队劫取生辰纲,施耐庵却把他们写成了英雄,请你猜猜当时十万贯生辰纲,在今日价值几何?第一位同学说:50万。孙老师慢悠悠说:你太保守了。第二位同学说:80万。孙老师扬起眉说:还有差距。第三位同学说:一个亿。孙老师故作惊讶地说:你胆子太大了。这样幽默的点评,一下子点燃了课堂氛围。孙老师激愤地说:七千万啊!孩子们。那是梁中书为了讨好岳父蔡京搜刮的民脂民膏,是百姓的血汗钱,是多少个家庭的活命钱啊!孙老师代入感很强的语言,诠释了“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深刻内涵,也激起了学生对英雄的仰慕。课堂最后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论英雄,唱英雄。英雄的时代意义在学生的意识里渐渐丰满。孙老师重视学生价值情感的培养和根植,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恰需这样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lt;水浒传&gt;导读之鲁智深篇》这是第二堂课高建梅老师的授课课题,课题很用心,指向性明确。堂课的三个环节——观其貌,追其踪,凝其神,都以课题为中心生发开来。整堂课像一篇凝聚力很强的散文,形散神聚。</p><p class="ql-block"> 精美的图片,配上施耐庵精彩的人物描写,再加上高老师细致的引导,妥帖的用词,鲁智深的形象在孩子们心里渐渐清晰。鲁智深在佛门不守清规,吃肉喝酒,洒脱随性;行走江湖间但行好事,莫问前路,一心向善。“善”是鲁智深的人物底色,他在行侠仗义中不断反省自己,完善自己,最终找到自己,成就自己。从鲁智深的身上孩子们悟到了人性的闪光点。高老师顺势而为,引导学生以金老汉的名义写给鲁智深一封感谢信,并出示了一篇自己写的感谢信,在格式和内容上给孩子们做了示范。于是孩子们的思维被打开,写作有了方向。之后的分享妙语迭出,精彩频现,对“鲁智深的善”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又一次被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 最后,高老师总结:有此人,江湖中多出几份人情;有此友,生命中多出一丝暖色!这是总结,也是留白,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这是一堂有深度、有教育意义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雏鹰试翼,遨游小说天地间——用想象和小说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这是第三堂课,由胡天霞老师执教。不夸张的说,这堂课胡老师的确是带着学生和评委老师一起遨游于小说天地间。课下五位评委老师纷纷赞叹,听不够的好课,挡不住的精彩啊!</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课前整理好学生精心制作的小说人物档案卡片,并将卡片制成册子,她随机从册子中抽取卡片,边读边停,课堂留白,让学生竞猜人物,一个,两个,三个……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人物形象越来越清晰。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人物形象露出庐山真面目。胡老师顺势走到讲桌边,背着身子说:给我一秒钟时间,我秒变一个人物,猜猜她是谁。她像变魔术一样华丽转身,头上箍着浅蓝色发箍,脖子里系着奶白色丝巾,细脚伶仃地跳下讲台,一本正经地撩了一下头发,说:“啊呀呀呀,不认识了么,真是贵人眼高啊!我还抱过你咧,你现在娶了三房的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你不阔,哼,什么都瞒不过我!”“好,好,好!”教室里一片叫好声,“杨二嫂,杨二嫂……”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着。就这样,一个活脱脱的杨二嫂站在了孩子们面前,她还幽默地问:杨二嫂又老又丑又瘦。可是我老吗?我丑吗?我瘦吗?孩子们被她的装扮和幽默逗笑了,但杨二嫂的形象永远刻在了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挥之不去。</p> <p class="ql-block">  胡老师适时抛出问题:小说中这么多的人物,但大家一听便如见其人,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都得益于小说家们那超凡的想象力。作者是如何插上想象的翅膀,塑造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节的?——想象!那么,“想象”就成了这堂课的主旋律。胡老师引导孩子通过分析《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整理出夸张式想象、对比式想象、情境式想象等多种想象手法类型。进而,引出最后一个任务:分小组抽签完成所抽内容。或重新设计人物命运,或为小说续写,或穿越时空和人物对话,或创作课本剧。胡老师的教学设计处处显示出她的智慧与良苦用心。</p>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学生现场展示课本剧,即使没有华美的服饰,没有精美的道具,但普通的校服,简单的扫把,就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脚本演绎的惟妙惟肖。这的确是一堂精彩的好课。</p> <p class="ql-block">  第四堂课课题为:《秋之为象,系于人心----&lt;秋词&gt;&lt;夜雨寄北&gt;&lt;偶成&gt;群诗阅读》,由王立琳老师执教。王老师挑战群文阅读教学,课堂思路清晰,灵动活泼,语言婉转很有亲和力,议题构建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教师由“冬已至,秋方逝。忆往昔之秋景,仍长存于心。比如《观沧海》《天净沙 秋思》《山行》等有关秋景的诗歌”,进而引发学生总结三首诗歌中的不同秋景及不同情感。赞叹“秋景之多,美不胜收,而秋之诗歌,亦浩如烟海”导入课题,走进群诗阅读。</p><p class="ql-block"> 在“赏秋景,悟诗情”的环节中,王老师由诵读诗歌入手,让学生多角度读文本,回顾诗歌鉴赏的方法,教师再适时补充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做到知人论世,便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诗歌情感。整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创新思维,创意表达,完成群文阅读的议题构建,达成“时同,人异,景迥,情殊”的共识。</p><p class="ql-block"> 在“话秋颜,抒心怀”环节中,王老师先创设情景,由“同一时节,作者及其处境不同,便看到了不一样的景,产生了不一样的情。”进而引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的秋天我创造。”请同学们谈谈你看到过怎样的秋景?当时是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分享。进而教师继续追问“为何同一时节,你们会看到不同的景,有着不同的情?”引发学生深思,明确心境不同,所以景象不同,情感亦不同,让学生再次感悟有一个乐观心态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再次回到课题,秋之象,外也。人各异,景不同,皆源于心,鼓励学生,我们每个人皆会遇人生之“秋”,愿皆能以乐观之心态,赏人生之秋景,悟生命之真谛,成就非凡之人生。教师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蕴含的人性光辉和价值取向,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  这四节精彩的语文课,每一节都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第一节课,老师仿若一位高明的侦探,引领着学生们在知识的迷宫中抽丝剥茧、探案破案。那巧妙的引导,那层层深入的剖析,让每一个疑惑都化为拨云见日的明朗。第二节课,恰似一首细腻的小夜曲,在宁静的夜晚轻轻流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第三节课,则如一首交响曲,和谐的生本对话和灵动的思维碰撞在这里发生,知识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鲜活的交流与互动。第四节,宛如心灵的对话,老师引导学生们在作品中探索人性的光辉,内心得以充实,思想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把课上好”——我们在追求最实在最接地气的教学行为,我们在企及最现实最真实的教育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