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坑河畔是桃源(9)仙寓山

二马事儿

马坑河的正源是仙寓山。 仙寓山,尧渡河、马坑河母亲山。主峰海拔1375.7米,葛公镇红旗岭村境内。主峰东部山麓属石台县,东部偏南属祁门县,西北、西部、西南属东至县。尧渡河,源自仙寓山西南麓。 仙寓山是本地原居民——於越人的核心栖息地。山上显见的梯田,当地人称之为“周朝田”,其实正是古代於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村落遗址。於越人从春秋、战国生活到三国时期。吴国孙权设立石城县,仙寓山系尽归其中。江东子弟鸠占鹤巢,於越人逐渐被融合,隐入吴而滨楚。 仙寓山得名于南宋。仙寓山,顾名思义,神仙寓所,即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个神仙还是位仙女。东至县埠头湾檀氏族人,寓居仙寓山得道成仙,仙寓山因此得名。 这位仙女就是宋朝官居给事中檀倬的唯一千金。<br>地方史志多有记载:檀女自幼仙气飘然,屏荤茹素、默解经卷,及长,出家祁门西峰寺,学成潜回檀村附近高山结庐修焉。神灵显著,事闻宋,敕封贞女,建庵名曰仙寓,塑像装金、永祀不朽,有求必应。贵池、建德、石台、祁门,瞻拜檀氏仙姑者,络绎不绝。仙寓山因庵而名。<br>《檀氏宗谱》记载更为详尽。檀倬公育有一女,名不详,自幼喜佛事。长大目如明镜,似望穿世俗;面赛桃花,若仙女下凡;端庄美丽,仙姿柔骨。及长,婚嫁不就,看透红尘,家人多有责难。此女不然,恳父予驴一匹,檀香一束。父遂其愿,乃倒骑毛驴、手执檀香而去。数日,驴于山前止步不前,遂下驴,觅石洞为穴,结庐而居。旷野无粮,檀女以野菜为生,久之,栖息地跪石洗菜处现两膝石窟,冲洗野菜处现水冲菜窟……檀女居住地后山有李姓族人,某年,瘟疫肆虐,医莫能治,乡人多毙命。一日,有女骑驴至村,撷百草广为人治,所途之地,莫不宁矣。里人感之,遂问其名,女不答,临行求菜籽一筐曰:来年未见我来此,可沿菜花觅,尽头即吾家焉。次年,李氏族人不见此女,遂沿菜花觅之,及山顶见石洞,此女已逝也。族人感其恩德,念其圣贤,厚葬立庙祀之,乡人求之无不灵验。<br> 现在资料介绍仙寓山,多冠以黄山或九华山余脉,其实不然。黄山、九华山系花岗岩地质,而仙寓山是紫色页岩地质,两者显著不同,不属统一的地质年代。 紫石塔村便因紫色页岩而名。 据传说,黄巢乱起,贵池一支李姓难民西迁(仙寓山东部石台境地自古属贵池县地,五十年代才割让石台),当行至仙寓山西麓一块平地,平地中央潺潺小溪流过,溪畔一块紫色岩石,足有三分地大,平坦如盤,正好安营扎寨!于是,仙寓山最高村落、海拔近千米的紫石塔村诞生了。现居紫石塔的李氏村民,源于明朝秋浦河源头之箭头李氏,不与古村民一致。 “塔”系吴语,平地的意思。皖南所谓“草皮塔”、“棉花塔”、“木塔”,指“草皮滩”、“平坦的棉花地”、“储木场”。一段时间,有人寻找石塔,不禁贻笑大方。 紫石塔居民自古业茶,至今趋之若鹜、人皆尚之! 仙寓山肩上的紫石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