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开篇之前,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p><p class="ql-block"> 1、祖国那么大,地形地貌如此复杂,大家可知道各省的界线是怎么划分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2、盐津县是县级行政区域的名称,盐津铺子是个卖食品的铺子,两者有关系吗?</p> <p class="ql-block"> 盐津县地处云南东北部,与四川交界。</p> <p class="ql-block"> 县城建在峡谷之中,关河穿城而过。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曾因拥有盐井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居住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p> <p class="ql-block"> 盐津县有秦开“五尺道”、“唐袁滋摩崖”、“僰人悬棺”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 豆沙关是盐津下辖的一个镇。</p> <p class="ql-block"> 豆沙关古镇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五尺道驿站,后来集聚人气成了集市。</p> <p class="ql-block"> 因此处地势险要,修筑了石门关隘。为什么改叫豆沙关,据说与诸葛亮有关。这里先不表,文章最后再为大家解谜。</p> <p class="ql-block"> 僰人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因参与周武王伐纣后被封侯于宜宾一带。从宜宾经石门关到昭通,有一条内地入滇的通道“僰道”。</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20年,大秦王朝实施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p> <p class="ql-block"> 为了加强与西南地区的联系,在“僰道”的基础上继续修筑,将这条古道延伸到建宁(今曲靖),扩道宽为五尺(秦朝车轨五尺),实现出滇入川、连通中原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豆沙关成为重要关隘,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誉。</p> <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千年风雨的洗礼,如今的豆沙关秦五尺道遗迹是全国保留最长、最完好、马蹄印迹最多的古驿道,见证了中国西南大山里的交通巨变。</p> <p class="ql-block"> “一目三千年,五路过雄关”。如今,站在豆沙关的关楼上,可以同时看到五尺古道、水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五道并行’的交通奇观。</p> <p class="ql-block"> 在豆沙关的古道上,有个亭子,亭子里有块碑,碑用玻璃罩子保护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石刻,公元749年袁滋在石门关“刊石纪事”的记录,见证了唐朝与南诏国的友好关系。</p> <p class="ql-block"> 公元749年,唐御史中丞袁滋一行奉诏册封南诏,途经豆沙关,为该处险要地势 和自己赴南诏的重大使命感慨而作。题记全文122个字,内容与大理德化碑相呼应,成为研究唐史和南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被专家称为“维国家之统、定疆域之界、鉴民族之睦、补唐书之缺、正在藉之误”的宝典。如果对书法有研究,还可以从碑刻中看出,正文7行为隶书,末行“袁滋题”3个字是小篆。</p> <p class="ql-block"> 在豆沙关的关楼旁,除了欣赏五尺道、马蹄印、唐碑亭、五道并行奇观外,</p> <p class="ql-block"> 在关河另一侧峭壁上,还能在绝壁的缝隙中看到6具僰人悬棺。僰人悬棺是研究僰人文化的重要资料,分布在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僰人悬棺习俗的体现。至于这其中蕴藏着怎样的秘密,我也无法解答。</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秦风汉韵、古的太新的豆沙古镇,悠悠古道还在,但人背马驮的场景早已消弥在历史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只有那些凹凸不平的五尺道始终铭刻着昔日走马帮的辉煌历史。但“五道并行’奇观依然在续写着南丝之路古道雄关的新历史。</p> <p class="ql-block"> 回到盐津县老城。这个当地人戏谑地号称世界一线城市的地方,拥有着只有一条主干道的最窄的县城。</p> <p class="ql-block"> 一条河流从峡谷间穿过,一条公路傍着河流蜿蜒。</p> <p class="ql-block"> 房屋大多依山傍水而建。河道一侧或两侧耸立着高楼大厦,所有的楼都裸露着细细的小腿,就像光脚站在水中的一种鸟,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这就是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的吊脚楼,防潮防水。</p> <p class="ql-block"> 高高低低、宽宽窄窄的楼房都披着花花绿绿的外衣,将县城装扮的五彩斑瓓。楼外没有广告牌,也不见如蜘蛛网一样的电线,显得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让人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 老街只有一条道,没有红绿灯,也不用担心迷路。</p> <p class="ql-block"> 县城有几个观景平台。一个是垂直高度约110米的观景平台。这个观景台在蜿蜒的山路上,乘坐汽车穿过老城拐7个弯就到。站在观景台上能俯视整个县城全貌。</p> <p class="ql-block"> “两山夹一河”、骑河临河建筑群、关河等盐津独有的特色景观,可以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临河边也有一处观景台,从这里可以近距离欣赏耸立在河边的彩色楼群,直观地观看骑楼那细长的小腿深扎水中,替头重脚轻的楼群担忧着安危。</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只有30万人口的小县城,百姓生活安定。</p> <p class="ql-block"> 除了住宿有点紧张,其他县城该有的,这里一样都不缺。</p> <p class="ql-block"> 绿水青山中的整个小城像个村姑一样正翘首盼望着客人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古老的盐津文明,穿越时光缓慢走来。</p> <p class="ql-block"> 两岸边,是群山悬浮在夜色中的朦胧迷离。</p> <p class="ql-block"> 多彩光影中,“一眼千年,炫彩盐津”滨水实景梦幻光影华丽亮相,炫彩光照照亮盐津整个峡谷。</p> <p class="ql-block"> 最后来解答一下开头的几个问题</p> <p class="ql-block"> 1、各省界线的划分</p><p class="ql-block"> 各省界线的划分依据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以山川、河流等自然条件进行划分,称为“山川行便”,比如山西与陕西之间的界线依旧是黄河,山西与河北之间依然是太行山。二是根据地理和文化特点进行划分,称为“犬牙交错”或掺沙子,就是将一省的战略要地分到另一省去,破坏其地理完整性。大家留心一下,这样“飞地”的例子太多。</p> <p class="ql-block"> 2、石门关变成豆沙关的由来</p><p class="ql-block"> 这是个故事。说当年诸葛亮带领蜀军来到石门关,守关将领想考验一下诸葛亮,将几大把豌豆混入沙子中,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沙子和豌豆分开。诸葛亮观察到周边环境,发现有很多竹子。于是开动脑筋,用竹子编筛子筛豆子,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将沙子和豌豆分离开来。守关将领对诸葛亮的智慧表示赞赏,放行了蜀军。后人为了表示对诸葛丞相大智大慧的崇敬,就将石门关喊成豆沙关。</p> <p class="ql-block"> 3、盐津与盐津铺子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我的理解是没关系。如果说有,看看起名时谁先谁后,就知道意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