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是中国唯一保护完好的高原湿地,在一条由南向北逐渐隆起的山脊上。景区面积700平方千米,海拔1700~5588米。黄龙核心区域点缀着三千多个彩池,以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景观为主景,主要景观集中于长约3.6公里的黄龙沟,沟内遍布碳酸钙华沉积。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p><p class="ql-block"> 黄龙钙化池的形成主要归因于地质条件、水流特性以及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几千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运动,海洋逐渐抬升,形成了高山和峡谷。在这个过程中,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碳酸钙等矿物质。当含有这些矿物质的水从地下涌出时,由于压力的突然释放,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导致碳酸钙开始沉淀。</p><p class="ql-block"> 黄龙的彩池一共有8群2300多个,彩池层层相连,由高到低,呈梯田状排列。这些彩池大的几十平方米,小的只有几平方米。池中的碳酸钙在沉积过程中与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结成不同质的钙华体。再加上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便形成了池水的不同颜色。因此人们便称黄龙的彩池为“五彩池”</p> <p class="ql-block"> 黄龙最高的池是五彩池,其海拔为3576米,是黄龙沟内最大的彩池群,共有693个。五彩池以其错落有致的池群布局和五彩斑斓的颜色而闻名,池水随着池底、池边的色彩以及水的深浅度、水底沉淀物和阳光折射度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宛如人间瑶池。</p> <p class="ql-block">黄龙钙华体以及钙华景观的变迁极其复杂,钙华的形成经历了沉淀、固结、溶蚀、切割、迁移、坍塌、再沉积等交互过程。它在不同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下,CO₂在地表或地下水中呈现动态平衡。</p><p class="ql-block">风景区最低碳酸钙化区域</p> <p class="ql-block">逐级向高处延伸的碳酸钙化池</p> <p class="ql-block">最高处的彩池</p> <p class="ql-block">自上而下回转途中的各异彩池如下</p> <p class="ql-block">黄龙景区最低处的瀑布是青龙瀑布。青龙瀑布是景区内的一处重要景点。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水流湍急,声如雷鸣,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由低至高彩池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