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隰县游

liyiping

<p class="ql-block">11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又要出发找寻释放和快乐了。</p><p class="ql-block"> 早8点半,孙征中和夏新中驾车从郑州来,载上张欣贵、杜吉祥、杜增德和我,一行六人向邯郸进发。大约12点半到达邯郸。按我们的惯例,先找酒店。找了一个价钱不贵,干净整洁的酒店——邯郸丛台区全程酒店。放下行李,在附近饭馆简单吃了午餐,就向邯郸最著名的景点——丛台公园出发。</p><p class="ql-block"> 武灵丛台,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中华大街西侧丛台公园内,是战国时期赵国邯郸故城中的一组重要建筑群,也是邯郸古城的象征。根据出土文物考证,丛台始建于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公园大门上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丛台公园》四个鎏金大字,用繁体草书写出,苍劲挺拔,屈铁断金。沿大门道路前行,不远处是几棵银杏树,高大挺拔,直插天际,金黄的树叶在微风里闪耀。</p><p class="ql-block"> 丛台公园是以丛台为中心辟成的大型园林,占地360亩,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花木扶疏之中。园中丛台前有一湖,水波潋滟,两侧各有一桥通向丛台,湖中建有宛在亭、西湖亭、望诸榭等建筑。望诸榭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名将乐毅而建,乐毅号望诸君。湖边杨柳依依,是休闲的好去处。丛台北侧有《七贤祠》,是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建。大殿内七贤彩塑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七贤祠西院有历代书家碑廊,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 丛台占地3500多平方米,高27米,由青砖包砌而成。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南北各开一门,南门为正门,南门有一对体高2.27米石狮,雄狮足踏绣球,雌狮爪抚幼狮。据说,石狮是由邯郸县衙门前移来。进南门拾阶而上,甬道右侧壁间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字石刻,是民国十一年国民第二军军长关中胡景翼所书。北魏书体,锋棱整洁,古气郁盘。邯郸城南滏阳河东流,邯郸城西有紫山,常有云雾缭绕,故云。沿阶而上到达中层,中层台面建有武灵馆、回澜亭等建筑。回澜亭位于武灵馆前,为民国二十年高桂滋所建,面积12平米,高5米,全木结构,六柱圆顶。柱间连以木凳,供游人小憩,中间安有汉白玉石桌,上刻棋盘,四周为鼓形石凳。由回澜亭往东进门楼,顺台阶而上,可达丛台上层,上层台面为圆形,建有《据胜亭》,面积100平米,高13米,为四角攒尖重檐,亭角上挑。</p><p class="ql-block"> 南门高阶上耸立一碑,为郭沫若1961年游丛台所写《七律》一首,石碑阴面刻有“武灵丛台”四个大字,为冀南书家李鹤亭所书。</p><p class="ql-block"> 由丛台北侧登上台阶,过一门楼,迎门而立的石碑,是清乾隆游江南(1750年)路过邯郸,登临丛台留下的御题诗碑。碑的正面刻有《七律·登丛台》,阴面刻着乾隆《七古·邯郸行》。</p><p class="ql-block"> 丛台屡毁屡建,现存丛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其后经过多次重修。“丛台”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当初由许多台子连接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曰:“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云海”描绘丛台的壮观。</p><p class="ql-block"> 历来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登台怀古,言志抒怀,留下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台赋诗。杜甫有句云:“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五律(通韵)·丛台</p><p class="ql-block">丛台燕赵地,巍巍两千年。</p><p class="ql-block">骠骑胡服射,旆旌风劲悬。</p><p class="ql-block">褶衣为左衽,巾帽饰貂蝉。</p><p class="ql-block">自此兵戈利,犁庭扫锐坚。</p><p class="ql-block">2024.11.19</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骠骑:“骑”音“记”,骁勇的骑兵。</p><p class="ql-block"> 褶衣:“褶”音“习”,胡服裤褶服中的上衣,这里指代胡服的上褶下裤装。</p><p class="ql-block"> 左衽:“衽”,衣襟。</p><p class="ql-block"> 巾帽饰貂蝉:帽子上有貂蝉作装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车巷,又称蔺相如回车巷,位于邯郸市丛台区串城街南段,是一条长约75米,宽2.3米,东西走向的巷子。相传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赵国大将廉颇回车让路,回车巷以此得名。这个故事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记载。其实,包括回车巷在内的邯郸故城多数遗迹,早已掩埋在6—10米深的地下了。现在所看到的回车巷旧址,是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百姓传闻所建。在巷口墙壁上镶嵌着“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巷内存有不少明清和近代建筑,如邯山书院、进士门第、藏宝阁、李景濂故居、天主教堂等。我们去时,街巷还在修建,增添了不少仿古建筑,总体称为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邯郸回车巷</p><p class="ql-block">回车巷内暂回车,委曲求全蔺相如。</p><p class="ql-block">请罪负荆高节义,原因社稷互谦虚。</p><p class="ql-block">2024.11.19</p> <p class="ql-block">11月20日</p><p class="ql-block"> 早8点半,开车去邯郸永年区广府古城。古城四周是护城河,开车绕了半圈,从北门进入古城。广府古城在邯郸市区西南15千米处,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明清时期曾为冀南三府之一的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修建于元明清时期的古城保存完好,游客众多。广府古城春秋时期即史有记载,城池形成于魏晋。战国时期为赵国毛遂封地。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都,立“夏国”。明清时期为直隶省广平府治所。</p><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周长4.5千米,城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千米,分布三十多条街道。城墙原为土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广平府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四门之外还建有瓮城。现存两瓮城,六城门。东有阳和门,西曰保和门,南称阳明门,北为贞元门。城外有护城河与永年洼环绕。永年洼是个有四万六千多亩的洼淀,水圆城方。夏季荷香十里,稻引千畦,秋冬万亩苇塘,芦花摆风。一派江南水乡风光。</p><p class="ql-block"> 广府古城是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的发源地,在全国八大太极拳门派中,源于永年的已占其五,被誉为“中国太极拳之乡”。城内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故居保存完好。自1991年以来,广府古城已举办了十二届国际太极拳运动交流大会。</p><p class="ql-block"> 在古城内着重看了武家大院和武氏太极创始人武禹襄故居。武家大院原为武汝清故居,位于古城东大街南侧,囤市街西侧,占据古城中心位置。为传统四进三落的大型清代官宅。大小院落九处,楼房六栋。大门匾额题“广郡三武”四个金色大字。广郡三武指的是清道光、咸丰年间的武氏三兄弟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故居房内保存有不少明清家具,均为红木、金丝楠木等贵重木材制成。另外还有精美的瓷器、官服等,颇具文物价值,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武禹襄故居位于广府古城东门内迎春街,占地九千余平方米,有南、北三个院落,主要有轿房、仪门、客房、过厅、居室等,为典型的清代大户富宅。杨露禅故居位于广府城南门附近,占地约三千平方米。杨氏故居早年被毁,现存建筑为后来重建,所以我们也没去游览。</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赞广府古城:</p><p class="ql-block">七绝·广府古城</p><p class="ql-block">万亩淀洼围古城,荷花十里映新晴。</p><p class="ql-block">千畦稻苗连天绿,时有蛙鸣一两声。</p><p class="ql-block">2024.11.20</p> <p class="ql-block">  出东城门,在附近饭店每人吃了碗手擀面,即赶往弘济桥。弘济桥也称府东桥,在广府城正东2.5千米处的东桥村,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上。弘济桥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目前仅有碑刻记载为明万历十年(1582年)重修。弘济桥的形制和赵州桥极为相似,当地有一传说,说这座桥是鲁班妹妹和鲁班比赛修桥,鲁班修了赵州桥,妹妹修了弘济桥,所以极为相似,称为“姊妹桥”。弘济桥长48.9米,宽6.82米,大券跨度24.8米。弧矢全部用石块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大券两旁各有两个小券,这种敞肩式桥形不仅节省原料,减轻桥重,而且减小水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弘济桥的砌筑方式也很完美,它由18道单券纵向排列而成,券石之间用铁束腰连接。另外勾檐石的大量使用也是独一无二的。桥上共有18根方形望柱,望柱上有七头狮子、八只猴子、一个蟠桃、一个石榴和中间一头牤牛。桥面两边各有17块石栏板,栏板上刻有连年有余、节节封侯等吉祥图案,还有鹿、麒麟、八仙和武松打虎等图案。大小券间刻有龙头,大券两边对刻二龙戏珠、飞龙、飞凤等,精工细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看完弘济桥,随即前往响堂山石窟。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临水镇西纸坊村。最初开凿于北齐,隋、唐、宋、元、明各代均有续凿。响堂山石窟因在洞窟内击掌甩袖都有回声,故名“响堂”。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响堂山石窟、北响堂山石窟(含常乐寺)和水浴寺石窟(小响堂)。共有石窟17个,大小造像四千余尊,并有北齐所刻维摩诘经等重要石刻。1961年3月4日,响堂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由于体力有限,我们只到了北响堂山石窟,也仅爬到了常乐寺,观看了旁边的寺塔,远眺山腰石壁上的洞窟,就返回了。</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响堂山石窟</p><p class="ql-block">峰峰石窟响堂山,无奈体衰难向前。</p><p class="ql-block">总有廉颇终老日,何须逝水叹流年。</p><p class="ql-block">2024.11.20</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峰峰:响堂山在邯郸峰峰矿区境内。</p><p class="ql-block"> 随即前往涉县,晚宿彦霖酒店。</p> <p class="ql-block">11月21日</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往涉县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参观。</p><p class="ql-block"> 旧址位于河北省涉县赤岸村中央,由下、上、后三个具有北方民居风格的四合院组成。司令部和刘邓首长驻在这里有五年时间,运筹帷幄,指挥了大大小小3100多场战斗。</p><p class="ql-block"> 1986年10月,刘伯承元帅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由子女护送,安放在涉县赤岸村北的庙坡山上。现在,庙坡山已经改造成了庄严肃穆的将军岭。岭上安放着刘伯承元帅、徐向前元帅、李达将军、黄镇将军、王新亭将军、袁子钦将军六位将帅的骨灰。骨灰安放处还建有将帅的雕像和纪念碑。1990年10月,邓小平亲笔题写了“将军岭”三个大字,还为“刘伯承元帅纪念亭”题写了亭名。</p><p class="ql-block"> 题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涉县赤岸村129师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太行赤岸小山村,一二九师安下根。</p><p class="ql-block">今向庙坡山上望,青松挺立伴英魂。</p><p class="ql-block">2024.11.2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开车直奔娲皇宫,娲皇宫位于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我们乘索道上山,然后沿山间步道步行七八里,才到了另一个山壁间的娲皇宫。不知道为何索道不能直通娲皇宫。</p><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550—577年),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续建,现娲皇宫景区共占地7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造,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p><p class="ql-block"> 娲皇宫,又称娲皇圣母庙、奶奶顶、奶奶庙,占地面积1.5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632平方米,由山上、山下两部分建筑组成,山上建筑均为明清遗物,有娲皇阁、迎爽阁、梳妆楼、钟鼓楼、灵官阁等。在娲皇阁北侧的崖壁上有北齐时刻的《深密解脱经》、《十地经》等六部经文,面积为164平方米,137400余字,是国内现存刻经文字最多的北齐摩崖。山下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为女娲诞辰及女娲祭奠之日,是时全国各地的人们与海外华侨纷纷前来祭拜华夏人文始祖,娲皇宫是中国规模最大、肇建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p><p class="ql-block"> 1982年,娲皇宫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娲皇宫及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0月15日,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题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娲皇宫</p><p class="ql-block">人文始祖肇娲皇,华夏繁兴日月长。</p><p class="ql-block">细读经书崖壁字,方知历史久辉煌。</p><p class="ql-block">2024.11.21</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点多开车往隰县,距离隰县三四百千米,为免走夜路,我们决定下高速往霍州,第二天再去隰县。当晚住在了霍州金都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p><p class="ql-block"> 用过早餐,我们就近去看了霍州的两个景点。</p><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楼离住处不远,开车几分钟就到了。霍州鼓楼在市中心,霍州鼓楼又称文昌阁,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北大街11号,始建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清乾隆七年(1742年),首次维修,建筑面积225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霍州鼓楼底座高7米。整座建筑分上下两部分。座基有青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阁楼为木结构建筑,全楼总高22米,台基边宽13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斗拱四铺作,明间较大,次间较小。明间有格扇门,次间有墙,墙角四根金柱直通上层。阁楼共有檐柱32根,高2.25米,为刹柱,有柱基,为鼓式莲花座。</p><p class="ql-block"> 2019年10月7日,霍州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接着看了霍州署衙。霍州署衙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唐代(一说建于隋代),占地面积3.85万平方米,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霍州署衙均为全国现存同类衙署之冠,凝聚着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光辉。‌</p><p class="ql-block"> 霍州署的主体建筑是霍州州署大堂,重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是中国国内现存较完整的古代州衙建筑之一。大堂坐北朝南,面阔进深各5间,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坐落在高出堂外地面1.2米的月台上,单檐歇山顶,通高10米,前有明代所建抱厦。大堂用料加工粗糙,使用自然材料稍加制作而成。霍州州署大堂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权机构的发展演变以及衙署规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霍州州署大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霍州署衙</p><p class="ql-block">州署隋唐第一衙,萧森肃穆浴朝霞。</p><p class="ql-block">旧时官府堂前燕,不入寻常百姓家。</p><p class="ql-block">2024.11.22</p> <p class="ql-block">  开车前往隰县。霍州离隰县只有九十来千米。个把小时就来到了隰县小西天。虽是旅游淡季,但小西天景区却是车流密集,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在一河南老乡的指挥下停下了车,还把一辆车堵在了里面。河南老乡说没关系,留下手机号,那辆车走时,给你们打电话挪车。孙征中说他来过这里,就不再跟我们一起登山观览了。</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正在维修,已不能由正面226层台阶直登山门,而只能顺左边的坡道上去。</p><p class="ql-block">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东明禅师创建,千佛庵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入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从而得名小西天。</p><p class="ql-block"> 千佛庵分上、下两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上院有大雄宝殿、摩云阁、文殊、普贤两配殿;下院有无梁殿、韦陀殿、半云轩、钟鼓楼和两座掖门,掖门一名“疑无路”,一名“别有天”。全庵建筑规模虽然不大,但殿宇三面环山,庵前临河,古木参天,清流涓涓。凤凰山崖壁如削,千佛庵危立山巅,借山布景,重楼叠阁,错落有致。</p><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千佛庵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经临汾市宗教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殿顶有黄、绿、蓝三彩琉璃鸱吻,造型生动、色泽明艳。殿内的彩塑以药师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毗卢遮那佛、弥勒佛5尊主佛为核心,主佛两边有胁侍菩萨。在周围塑有十大弟子、六小沙弥、琉璃胜境、六欲之天、十大明王、天宫乐伎等塑像群。与其他佛寺不同的是,此大雄宝殿的彩塑并不以这几尊主佛闻名、而是以琳琅满目、规模宏大的满殿悬塑著称。在这些大佛龛上端有很多乐伎悬塑群,雕琢精细、小巧玲珑。如在阿弥陀佛龛、释迦牟尼佛龛、毗卢遮那佛龛的二层平台和南山墙上部就有天宫乐伎阵列。其平台中间为一佛,两侧各有五位天宫乐伎。右起第一尊为弹琵琶乐伎,其头戴宝冠,面相丰满。着天衣长裙,身饰嘤珞、臂钏,左手托琵琶上部,右手正在拨弦。腰身前倾,体态婀娜。其他乐伎也大都手执乐器,身段妖娆,在天空中曼舞飞绕。这大小千余尊悬塑金碧辉煌,精美绝伦。塑像大的有两米多,小的仅如拇指,蔚为大观。</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律·隰县小西天</p><p class="ql-block">凤凰山上小西天,琼阁梵宫悟坐禅。</p><p class="ql-block">花落鸟啼僧舍寂,星稀月冷佛家缘。</p><p class="ql-block">千尊彩塑雕镌细,万众游人奋力先。</p><p class="ql-block">为看人间好风景,攀登何惧到山巅。</p><p class="ql-block">2024.11.22</p> <p class="ql-block">  从小西天出来,我们又去看了隰县的鼓楼。</p><p class="ql-block"> 隰县鼓楼,又称大观楼,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内,占地面积约190平方米,是明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存。</p><p class="ql-block"> 据《隰州志》及鼓楼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可知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鼓楼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其梁架结构、牌匾等为明代原物。隰县鼓楼墩台为方形,由青砖砌筑,外涂朱红色。台下设十字券门洞,东侧有露天梯可达台上。台上木结构楼阁为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隰县鼓楼上层四面檐下分别悬挂“龙泉古郡”、“长寿遗封”、“三晋雄邦”、“河东重镇”等巨匾四帧。十字门洞各门洞上方均有牌匾,东为“东屏古射”,西为“西带黄河”,南为“南临古慈”,北为“北拱晋阳”。隰县鼓楼造型独具特色,保留了明代建筑原物,修葺演变可考,具有重要的建筑史学研究价值。</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隰县鼓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有诗一首:</p><p class="ql-block">七绝(通韵)·隰县鼓楼</p><p class="ql-block">巍奂鼓楼明代物,河东重镇古隰州。</p><p class="ql-block">登临小豁胸中气,三晋风流一望收。</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 巍奂:高大辉煌。</p><p class="ql-block"> 风流:韵味,流风余韵。</p> <p class="ql-block">  又来到堆金山森林公园游览。</p><p class="ql-block"> 堆金山以前叫东景山,是隰县古城东面的一座山。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该山的绿化,并在大山脚下修建了集隰县历史文化、国防教育、体育锻炼为一体的森林公园,群众可以在公园里赏花、踢毽子,使用各种健身器材锻炼,享受美好快乐的生活,。堆金山紧挨着县城,自古以来都是人们闲来登山小游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 堆金山每年春天盛开着满山遍野的桃花、杏花、荆条花和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山间野花。最近几年,山上新种植了几千亩梨园,更是把堆金山变成了花的世界。这种梨是雪花梨和库尔勒梨杂交而成,叫玉露香梨,香甜可口,鲜嫩多汁。街上水果店和景区附近,到处都是卖这种香梨的。老孙吃了觉得不错,买了一箱,放车上带回去慢慢品尝。</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历的最后一站是七里脚千佛洞石窟。</p><p class="ql-block"> 七里脚千佛洞石窟,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城北约7千米城南乡七里脚村的成川河东岸,始凿于北魏晚期(494—534年)。</p><p class="ql-block"> 七里脚千佛洞石窟坐东向西,依崖开凿,共有2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造像70余尊。南窟属北魏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窟外立面雕成仿木建筑式样。窟门两侧各雕一力士像,主室正壁雕一佛二菩萨像,左右壁各雕一佛一弟子一菩萨像。北窟为唐代开凿。呈长方形、平顶。正壁前设高坛基,坛上雕一佛二菩萨像,正壁及左右壁雕五十三佛题材的造像。佛像均作高浮雕,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北窟门外右侧有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冯王上题留古诗。七里脚千佛洞石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为研究这一地区北魏和唐代佛教及造像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2013年3月5日,七里脚千佛洞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以上所述是根据网络上的资料写成。</span></p><p class="ql-block"> 洞窟前面建有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洞窟前院落三面用铁栅栏围住,院前大铁门紧锁,无法进去参观。只好在栅栏外拍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1月23日</p><p class="ql-block"> 早7点50分返程开封,下午三点左右到达开封,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