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老小西北之旅—兰州行

游龙

历经十二年苦读的外孙终于如愿考进大学,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发了解放证书。乘大学通知未来之际,女儿女婿邀请亲家和我们,三代六人到游客相对比较少的青海和兰州玩几天,給大家放松一下。<div> 芜宣机场直飞西安,再乘高铁到了兰州。我还是十七年前到西藏旅游,回程时到兰州玩了几天。</div><div> 那个时候的兰州游客不多,城市里的高楼大厦也很少,路很窄,车辆也不多。街上的商铺也不多,人们就在路边的小饭馆里吃着卤菜,喝着便宜的三五元的二两五小酒,一餐饭也就几元或十几元,消费水平很低。</div> 出了高铁站,还没有进入市区,路边不断掠过的高楼林立,马路上车流量也很多,半个小时的路程竟然不断的堵车,开了一个多小时才到了我们所住的旅馆。<div> 十七年前的兰州和现在的兰州相比,简直就是鸟枪换炮,今非昔比了,城市和城郊的市容市貌給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和繁荣。<br><div> 晚上女婿请我们到兰州一家有名的“传奇老马"正宗清真餐馆吃饭,里面的宾客满座,要想找到一个空桌还真不容易。真正的清真餐馆不让喝酒的,只能喝点饮料了。穿着穆斯林服饰的服务员像花蝴蝶一样穿来穿去,还是没有办法满足客人们的埋怨声,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等待。还好,陆续上了羊肉串、有名的没有多少肉的红烧羊头、酱香饼和其它特色菜,七七八八点了不少,钱也花的不少。</div></div> 离开传奇老马餐馆,我们乘地铁来到了兰州黄河大桥附近的河边去看夜景。<div><br></div> 晚上的地铁上也挤满了人,看样子兰州的夜晚也是很热闹的。 下了地铁,我们一行人来到了黄河边。没有想到黄河岸边灯火辉煌,游人络绎不绝,观赏夜景的人很多。 激流涌动的黄河之中不时掠过一艘艘游船,成了夜空之下的黄河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岸边整齐的排列着出租給游客观赏夜景的躺椅,还有茶水供应。躺在躺椅上,喝着茶茗,看着灯光闪烁的黄河两岸,应该是很惬意的。 对面的白塔山上的建筑物和白塔都布置了耀眼的彩色装饰灯,射灯不时的掠过夜空,給两岸的夜景增加了不少魅力。 河滩上站了不少游客,试图用自己的手机和相机留下兰州黄河的美丽的倩影。 十七年的今天,我和同行的朋友也来到黄河铁桥的河畔观赏夜景,只有白塔山上射出的射灯不时掠过黄河铁桥和河段的夜空,根本没有今天如此的灯光璀璨,也没有黄河两岸的游览道,唯一就是能在岸边听到湍急的水流声和河道的风声。 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城关区,是兰州标志性的建筑,也是游客到兰州游玩一定要去的地方。<br> 这座铁桥修建于清朝末年,是当时黄河上较早的一座常年通行桥,铁桥当年由德国人建设施工,所有的材料也都由德国运来。<br> 走上铁桥,下面便是激流涌动的黄河,南侧是兰州环境较好的街区滨河路,而北边则是有名的白塔山,山上有很多建筑和古迹,登山俯瞰拍摄铁桥和兰州全景更是非常漂亮。<br> 每当夜幕降临时,此时遍布桥身的彩灯都会亮起,整个铁桥的轮廓明亮清晰。桥的一侧是黄河外滩繁华街区的华灯绽放,另一侧白塔山上观赏彩灯也全都亮起,非常漂亮,是拍摄兰州夜景最好的地方。 网上曾谣传2007年距铁桥一百岁时,兰州市政府收到来自该桥的德国设计师的家族的一封信和邮包,称该桥的设计使用年限已到。<div> 我是一个较真的人,经过反复求证,了解到兰州市政府从来就没有收到诸如此类的信件和邮包,纯属无稽之谈。从民国后期到解放的几十年,黄河铁桥所有的保养和加固维修,都是政府自行完成的。为了更好的保护这座桥,现在的兰州铁桥(中山桥)仅仅允许人行通过。</div> 每天到甘肃省博物馆游览的人很多,必须要提前一天预约,丰富的馆藏吸引了无数南来北往的游人。 甘肃历史久远,经历了先秦、汉、北魏、西魏、北周、蜀国、隋唐、宋、元、西夏、蒙古、明、清各个朝代和政权,直至新中国成立。甘肃一直都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今天重要的军事重镇和经济区域。<div> 不同的历史时期給“甘肃省博物馆”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大量的文化瑰宝一一展示世人面前。</div> 馆内展出的新石器时代之冠的甘肃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古生物化石等珍贵文物更具特色。日前馆内展览有《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彩陶》、《甘肃古生物化石》、《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红色甘肃——走向1949》五个基本陈列馆,展示了甘肃厚重的历史文化。 但凡炎黄子孙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起源地。 几幅油画再现了远古时期黄河区域古人的生活、生产的场景。 还原了出土的墓葬和彩陶场景。 精美的彩陶器具 出自四坝文化时期的“三角折带纹双足罐”,大约在3400-3900年间。1948年和1956年先后在甘肃张掖的四坝滩发现了陶器,质地粗,不完全同于齐家、马厂、沙井文化,后来被定为“四坝文化”,相当于夏代晚期和商代早期。 1967年出土于甘肃天水柴家坪,为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被众多网民被誉为“远古的呼唤”的美名。 1999年出土于礼县,属于3700-4100年间的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区域,是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种遗存,是人类灿烂古文化的瑰宝。 “人头形器口彩陶鯢鱼纹瓶”出土于秦安县,是仰韶彩陶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史前时期集彩陶、雕塑、造型于一身的杰出的艺术品,也是甘肃省博物馆国宝级收藏品和展品。 “彩陶鯢鱼纹瓶”器型完整,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瓶体上图案鯢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也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之一。 陶埙是古代最原始的吹奏乐器之一,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这两只陶埙出自公元前1400-1900年的青铜时代,历史久远,物是人非了。 非常遗憾的是没有亲眼看到博物馆的馆藏国宝“马踏飞燕”,只好在网页上下载了这张图片,聊以自慰!<div> 东汉铜奔马是中国青铜器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史上神奇而稀有的瑰宝,世界级文物,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div> 建造石窟的大德高僧(对营造佛窟的高僧的统称)蜡像 <div> </div><div> 甘肃省处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段,西接西域,东连长安,成为我国较早接触佛教的地方之一。在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中外高僧们如竺法护、鸠摩罗什、昙无谶等常在敦煌、凉州停留译经、传道,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也在此时兴起。<div>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甘肃地区保存了许多开凿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群。甘肃省现存大小石窟205处,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榆林窟、玉门昌马石窟、肃南文殊山石窟、马蹄寺石窟及金塔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北石窟寺等。其中敦煌莫高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被列入哦”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r></div><div> 博物馆在《石窟庄严妙相——甘肃佛教艺术展馆》内,向世人展示了甘肃省佛教石窟艺术方面的文化遗存。</div></div> 这些佛教石窟里除了精美的塑像以外,还有大量的精美绝伦的壁画,处于对佛窟内壁画的保护,很多洞窟都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这是仿制炳灵寺石窟最大的佛像模型 麦积山石窟的菩萨立像 雕刻十分精美的北朝石窟石刻佛像 我们所看到的是博物馆馆藏的北魏一级文物石雕佛教”卜氏造像塔(仿制品)“。1976年出土于庄浪县,砂岩石塔共五层,每层四面刻成梯形方框,框内刻有佛像和佛传故事。<div> 我从博物馆的图片中下载了一张真品图片放在仿制品图边供大家比较和欣赏。</div> “彩塑一佛二菩萨”出自唐代,出于”天梯山石窟(佛教石窟界的鼻祖),也是省博物馆的馆藏之宝。<div> 彩塑一佛二菩萨是唐代佛像典型作品,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完全可以与莫高窟唐塑造像媲美,因为数量比较少,更显得弥足珍贵。<br></div> 大云寺“五重舍利宝函”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五重宝函容器精巧华丽,光彩夺目,反映了盛唐时期金银细工的最高技艺,是佛教文化史上的重要实物见证。 金棺长7.5厘米,宽5.4厘米,高6厘米,重110克。 古生物展馆内的展厅分为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 甘肃是我国最早发现恐龙的地方,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后,中外科学家不断在甘肃出土了一些恐龙化石,甘肃可以称得上”恐龙乐园“了。 兰州周边出土大量的恐龙化石,这和西北地区分布的中生代地层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有中生代地层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恐龙化石。<div> 中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二代,开始于2.5亿年前,距今6500万年前结束,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三纪。这个时代脊椎动物大大发展,地球成为爬行动物的天下,水中、陆地上到处都有爬行动物活动。<br> 在这一时期,西北大地比较湿热,鸟类、有袋类、有胎盘的哺乳动物都陆续出现了。在兰州、这块土地上,不仅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而且还有成批的恐龙出没。后来随着气候地质等发生了变化,恐龙逐渐地消失了,大量的恐龙和其它动物化石被埋藏在地下,经过了高温高压等的共同作用下骨骼变成了化石。</div> 龟化石 鹦鹉嘴龙化石 展览厅里共有“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蛱蝶科”等9个单元,展出1400余件昆虫标本,其中以鳞翅目的蝶类为主,辅有其它科目的昆虫。最瞩目当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只金裳凤蝶和2只黑紫蛱蝶,还有难得一见的傲白蛱蝶、明窗蛱蝶、乌克兰剑凤蝶、丝带凤蝶等。 西关清真大寺1986年至2002年先后分期重建。重建的西关清真大寺,西面是主体建筑-圆形礼拜大殿,高三十七米,内设四层,外观球形穹顶配以圆拱形立柱,装饰不锈钢大玻璃窗,富丽堂皇。南北两面围以三层配楼。东面是清真寺拱形雕花大门,大门南北两侧是五十六米高的球形穹顶唤醒楼,高耸入云,与礼拜大殿遥相呼应,与三层配楼融为一体。整体建筑极具伊斯兰特色,造型新颖独特,庄重素雅,在国内清真寺中独具一格。并再次屹立于丝路明珠—兰州,成为兰州的一大景观。 礼拜大殿的大门紧闭,我们只能透过玻璃门看到大厅里非常整洁,拜垫排列有序。 我们慕名来到兰州市张掖路商业街,主要想看看甘肃的老城隍庙和大众巷新光夜市。 在大众巷口的墙壁上的大幅铜高浮雕展板上可以看到整个兰州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和山川景色。 浮雕再现了白塔山和黄河铁桥的身影。 建于北宋的兰州府城隍庙坐北朝南,四进院落。主体建筑以中轴线分左右前后排列,由大门牌坊、钟鼓楼、享殿、正殿、寝宫及其配殿、垂花门、东西厢房、六角亭组成。 城隍庙原有的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只不过变成了文玩市场,名称也改为”籣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了。 一对石雕花瓶保存完好,应该是老城隍庙里遗存了。 城隍庙变成了工人俱乐部和文玩市场,可能也是出于对古建筑的使用和保护。 屋脊上瑞兽石狮子驮宝瓶塑像十分精美,已经不可多见了。 商业街人来人往,不仅仅限于外来的游客,当地人和兰州附近的老百姓也很多。 大众新光夜市也是外来游客基本上都要来的地方,各种地方小吃和美味佳肴比比皆是,是一个能满足”吃货“们欲望的地方。 一个小餐桌,几瓶啤酒,连一叠下酒的花生米都没有,三个男人居然抽着烟,喝着酒,不亦乐乎。 目不暇接的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不知道如何选择好? 看着从小长大的外孙,不经意间已经成为大人了,心中无比欣慰! 父母在摊位上忙忙碌碌,孩子无聊的趴在桌子上自娱其乐。 我到过重庆,餐馆里排列的兔头和这里的羊头一样,似乎没有什么肉,但是当地人的很喜欢,可能就像我们这儿没有肉的鸭头一样,同样是男人最好的下酒菜。 我们选择了这家当地人给与好评的这家餐馆,生意真是火爆。各种卤制牛羊肉味道确实不错,是我们当地难以品尝到的美味,可惜的胃容量太小,不然一定饱尝口福了。 这是一家上过中央电视台直播的美食,其老板花白的胡须给人一种飘然的美感。在我的请求下,这位老人盛情的去掉了口罩,給我拍下了这张美照。 我们所住的酒店边上就有一个很大的广场,附近的老百姓纷纷在广场的各个角落打起了鼓,唱起了”秦腔“,各自找起了自己的快乐。 兰州太平鼓属于国家级非遗文化传承,是以舞和乐相结合的一种歌舞。几个人甚至上百人都可以击打鼓面,发出雄浑和隆隆的鼓声,显得非常夸张、粗犷和豪迈,我们作为游客算是长了见识了。 潇洒的老头,一个人带着OK的配置,尽情的高歌,这就是老百姓的快乐! 秦腔是陕西和甘肃一带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一个剧种。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由于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家喻户晓,流传甚广。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兰州几日也算是读了几卷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