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观景的地方 颐和园中的画中游景区

雪山行

<p class="ql-block">  在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南坡的西部有一组精美的建筑群,这就是颐和园颇有名气的园中之园“画中游”景区。相传这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主持设计的,是乾隆皇帝最中意的园区之一,这些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视野开阔,可以观看万寿山下的建筑和昆明湖及周边美景,画中有景,景中有画,形成了人在画中游的独特景观‌效果,是乾隆皇帝来颐和园最喜欢的观景地。</p>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景区占地面积并不大,接近方形,西周建有围墙,主要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借秋亭、爱山楼、爱山亭、湖山真意等建筑。此处地势坡度较大,各个建筑因地制宜,随山就势,每上一层都会有不同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澄辉阁是画中游建筑群的核心,位于建筑群的最南端,是一座两层的八角亭重檐式楼阁,所以加上顶上的重檐,外观上看像是三层的楼阁。它没有台基,柱子直接立在凸凹不平的山石上,这种设计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而且其一层的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是巨石构成的山体,并且有一个山洞,除了可以从两侧向上一层,也可以从山洞上去。</p> <p class="ql-block">  山洞的用栅栏门锁着,没开放。</p> <p class="ql-block">  站在澄辉阁一层向前望去,眼前豁然开朗,宁静的昆明湖出现在面前,可见的湖面呈一条窄线。澄辉阁之下的建筑群是听鹂馆,这组古朴典雅的建筑与昆明湖的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天空湛蓝,白云悠悠,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了。</p> <p class="ql-block">  从澄辉阁向上去往两侧的借秋亭和爱山亭的爬山廊也是建在山石之上,并没有修规整的台阶,体现出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游廊色彩斑斓,雕梁画栋,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放慢脚步可以仔细品味在这条走廊中的韵味,游廊连接着山洞,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  借秋楼位于澄辉阁的西侧,是一座两层的小楼。从背面山坡上看,它变成一层的敞轩。站在借秋楼上,可以远眺佛香阁、南湖岛、西山和玉泉山,景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  景区大量堆叠山石,围植松柏,构成山地小园林特色。要知道整座万寿山是挖昆明湖堆土形成的人工山,这些山石都是外运而来,与土山融为一体,就像自然山一样,足以见得当初修建时设计者的煞费苦心。</p> <p class="ql-block">  从澄辉阁二层向外远望,阁中的上楣、下底座、左右楹柱相组合,恰好形成一个个“取景框”。西眺玉泉山,南望昆明湖等,楼阁的每一个角框各有一景,景景不同。</p> <p class="ql-block"> 澄辉阁二层是乾隆皇帝最喜欢驻足观看之处,整个湖泊尽收眼底,仿佛是走进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湖面平静如镜,四周绿树成荫,远处的房屋与自然景色相得益彰。在这里,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完美结合的魅力,游人不禁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站在澄辉阁二层中央观看其建筑内部,你会立刻被那华丽精致的彩绘所吸引。藻井、梁栋和窗棂上绘满了精美的图案,窗棂透出柔和的光线,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神秘的氛围。在这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对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感到由衷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向东南方向望去,山下的一座三层的八角楼阁立在湖边的树丛之中,这就是乾隆题名的“山色湖光共一楼”。美丽的山色和潋滟的湖光被造物主拢集于这一座楼阁之中,恰如其名。</p> <p class="ql-block">  澄辉阁东侧的爱山亭和爱山楼与西侧的借秋亭和借秋楼造型相同,成对称之势,拱卫着位于中轴线上的澄辉阁和后边更高一级的画中游。这种布局对称,互不遮挡,景观空间层次变化分明。</p> <p class="ql-block">  从澄辉阁沿中轴线向上走,也是由山石构成的山路,路很窄,两侧都是巨石,山路之中有座石牌楼,几乎是所有来这里游览的人都要从这条路经过一次,游人如织,所以很拥堵。</p> <p class="ql-block">  石牌楼正脊南北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两头有吞脊兽,戗脊上有蹲兽,筒瓦滴水檐椽俱全均是石质汉白玉。椽下是冰盘檐、斗拱梁枋。立柱南北是巨大的抱鼓石,两个抱鼓石和立柱为整石雕出。</p> <p class="ql-block">  关于画中游的修建,据说乾隆三下江南后便想仿照江南景致造清漪园。他对初期园区规划不太满意,总觉得听鹂馆后空着的一块地需要填补。乾隆日思夜想,后于梦中见一白须老者带着各持一画的二使女前来,这两幅画着楼台亭阁的图画,美妙绝伦。老者邀乾隆去画中一游,乾隆欣然前往,边游边吟:</p><p class="ql-block">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p><p class="ql-block">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p><p class="ql-block">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于是乾隆皇帝就按梦中所见,组织修建了画中游。</p><p class="ql-block"> 我爷爷不知道从哪里学到的乾隆皇帝的这首诗,在我小的时候经常背给我听,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大概,特别是“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这一句我也经常引用。</p> <p class="ql-block">  过了汉白玉石牌坊以后就是一个庭院,庭院正中为画中游正殿,上有匾额刻“画中游”三个字,与澄辉阁的匾额一模一样,原匾为乾隆皇帝亲题。但中国古代同一建筑群中匾额上的字是不能重复的,而“画中游”景区中的澄辉阁与画中游的匾额却是相同的,这是为何?据说是因为民国时期修缮画中游景区,但由于疏忽,制作匾额时没有制作“澄辉阁”匾,而是制作了两块同样的“画中游”匾额,由此出现了画中游景区内有两块相同匾额,且延续至今,故“澄辉阁”被误称为“画中游”楼,也使后人反而不知道其“澄辉阁”的本名了。</p> <p class="ql-block">  画中游各建筑之间都有爬山游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这也是“画中游”‌名字的含义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临近傍晚,太阳的光芒从西边投射到庭院里,整个“画中游”景区被笼罩在一片温馨的光辉之中。亭台楼阁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院中的石头反射着亮光,增添了几分自然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咸丰十年(1860年),画中游景区遭到英法联军的毁坏。光绪十八年(1892年)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联军在颐和园中盘踞达一年多的时间,画中游再次遭到破坏。此后慈禧动用巨款再次修复颐和园,“画中游”也得到修建。</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也进行过多次修缮,最后一次就在前几年,于去年(2023年)重新开放,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画中游景区是崭新的,来颐和园游玩千万不要错过。</p> <p class="ql-block">  游览间歇,坐在游廊里休息,庭院内周围绿树成荫,天空湛蓝。在这里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和心酸的历史以及现在的变化,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岁月的流转和沧桑。颐和园再也不会受到外族的破坏,只会新的面貌展示古老的神韵给游人。让人们欣赏它的美。</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太阳逐渐西沉,颐和园的景色变得更加迷人。天空湛蓝,白云如絮,远处的山峦与湖泊交相辉映与眼前的古建筑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游览画中游这座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园林,不仅欣赏到了其美丽的景色,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让人们对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景观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