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中国画名家张克华作品欣赏

琅琊艺刊

<p class="ql-block"><b>厚朴繁茂 生机蓬勃</b>||张克华的写意花鸟赏析</p> <p class="ql-block">中国写意画源远流长。自唐代王维、张璪成为画坛一脉以来,徐渭、八大、吴昌硕等人引领的写意潮流在他们内心意象的主导下善取绘画之境、妙得天然神韵,实现了“以形写神”的成功突破,铸就了明清时代中国写意画的艺术高峰。进入20世纪以来,尽管中国画发生着不同形态、形式的变革,大写意画风在花鸟画方面依然涌现出以吴昌硕为核心的海上画派和齐白石的红花墨叶派、潘天寿的新浙派等画家群体,以及出于齐门的王雪涛为代表的小写意画风。这些传统画风绵延一个多世纪,至今仍长盛不衰。军旅画家张克华写意花鸟画风之形成,上继吴、齐、潘大写意之画脉和王雪涛小写意传承,又将自己独有的人格品性、性灵习好注入画中,走出一条自己的画路,形成了厚重拙朴、繁茂蓬勃的绘画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品赏张克华画作,首先打动人心的是画幅中浑朴苍俊、壮阔蓬勃的气韵。这种生气是花鸟画的一个意境,这种意境是花鸟画的灵魂。在其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突出特点:一是大。气象大、境界大。二是写。其用笔如写书法,纵横潇洒,但写其韵,不事雕琢,体现了浑厚朴茂的审美特征。三是意。创作中,他抒写感受,倾吐肺腑,明心见性,使画作充溢着丰富的情感、哲思。四是厚。其作品通过厚重朴茂的笔墨形成了既大气磅礴、朴拙苍俊,又具清气、文韵、逸趣的绘画风格。他在继承传统中认真向前辈大家学习,而在现实生活中又能得以在精神愉悦、身心舒畅中追求那种任情恣意的高格调,使画作充满灵动之气、文雅之韵和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和意识也代表了当代中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艺术趋向。这种趋向,为中国花鸟画展现出一个绚丽的艺术前景。清代画家石涛曰: “今人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康有为则将 “高古”内涵用 “真”“朴” “简”三个字概括。张克华画作乃性情之映照,是其真、其朴的外在表现。赏其作品 《金秋》,老辣纷披的笔墨写出的数枝金菊从一侧插入画中,任意纵横姿态,似龙飞凤舞;金菊竞放,玉洁冰清;后面补添的芭蕉叶淡雅清爽,注入一脉逸风;令花下的鸟儿回首赏景时,同赏画人共同沉浸其境,尽得一种超逸的人生品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张克华的画很重立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他一切围绕立意出发来考虑笔墨工具,采用一切技术方式为主创意图服务,所以他的画在浑厚朴茂的个人风貌的背后又隐藏着很高的理性。他是力求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去构思、去创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画作的表面美感上做文章。故而其画作充满了宽博的人文情怀,体现出他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和关怀。赏其 《硕果》,他以浑厚苍驳的笔墨绘写出历经风雪雨霜洗礼的树干,绘写出吸取汇集了大自然精华的石榴果实,将累累果实的成长过程展现给观者,给人带来鼓舞和激励。</p><p class="ql-block">张克华画作十分重视构图和布局之美。他精心营造的主次分明的画面,既突出主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又注意语言的变化和丰富。他善于将刚劲的线条与富有浓淡差异的墨色块面作有机的结合,以遒劲有力的长线条统率画面,用灵动的点、擦、皴、染加以辅助,先大笔大墨构造大体格局,再一笔一画细心收拾,使画作达到远看有 “势”、近看有 “质”的效果。他还善于把墨与色相融相汇,使色彩与水墨既相互辉映又各有特色,使作品焕发出异样的美韵。品赏他的《国色天香》 《紫气东来》等牡丹系列新作,都尽情展现出这些方面的绘画特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张克华既有着性格开朗、激情奔放的个性,又能满怀激情地深入生活去写生,去师法自然,还十分注重学习诗文和绘画理论。在用笔用墨和增加文化内涵上努力学习陈淳、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王雪涛,又借鉴西画技法,以西润中。</p><p class="ql-block">关爱生命、追求永恒,一直是张克华作品的主旋律,也是他人生、艺术追求的同步之曲。在他的画作中,枝干、花叶无不焕发着蓬勃的生机,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p><p class="ql-block">人物简介:张克华,1961年出生于山东新泰,毕业于山大研究生院。现为中国国际艺术家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空军创作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p> <p class="ql-block"><b>作者李新平</b>,《山东工人报》(2024年11月1日第四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