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克时艰,为战胜日本侵略者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近发现的一份文件显示:抗战时期,湖北省均县(今丹江口市)回族同胞为保障军政运输和畜力耕种的需要,平时少吃甚至不吃牛肉,既使在过古尔邦节时,也自觉报请宰杀老弱残牛,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战。<br><br> 这份文件形成于1943年12月9日,是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北均县支会给均县政府县长戴肇琼的呈文,内容如下:<br><br><font color="#167efb"> 事由:为本月十一日为本教圣忌纪念日,祈鉴核准予宰牛一头,以作教胞聚餐之用由。<br><br>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北均县支会呈,兴字第三〇〇号,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十二月九日发。(印)<br><br> 查本月十一日(即农历十五日),为本教圣忌纪念日,全国教胞均于是日在各该所在地之分支会或清真寺举行庆祝。兹本县教胞亦于是日上午在本会举行庆祝并聚餐。拟于十日下午二时宰老弱残牛一头,以作教胞聚餐之用。是否可行,理合备文,呈乞<br><br>钧府鉴核,赏准宰用,实为公便。<br><br> 谨呈<br><br>县长戴<br><br> 均县回教支会总干事 马松甫(印)</font><br><br> 均县县长戴肇琼在县回教支会的呈文中批示:<font color="#167efb">“原件交刘全甫前往查验,如果系老弱残牛,准予宰杀。十二.十.(戴肇琼印)”</font> 均县回教支会总干事马松甫给县长的呈文1 均县回教支会总干事马松甫给县长的呈文2 回教于明朝中期传入均县,在县城文西街建立清真寺,回民公推柏元发任阿訇。抗战时期,湖北省均县是第五战区人员、物资集散地,部队、机关、学校众多,道教、佛教、回教田地房产多被占用,人民生活十分艰难。为保障抗战之需要,政府对宰杀马牛驴等进行了限制,得到了包括回民在内的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br><br> 1937年冬,王静斋等人在河南成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时任国民政府司令部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长的白崇禧认为在国难当头之际,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应建立全国性回族抗日救亡组织,他的想法得到了蒋介石的支持。1938年5月,唐柯三、马松亭、王静斋等回族知名人士在汉口宏昌皮货局成立中国回民救国协会,后改称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相关省市陆续成立分会,县成立支会。均县回教支会成立后,由马松甫任总干事。<br><br>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北均县支会为支持抗战做了许多工作,一些回族青年参军抗日,血洒疆场。抗战时期,白崇禧等回族高级将领曾到湖北省均县视察工作,参访过武当山、均县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八分校等。<br><br>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具有宰牲献祭特色的回教传统节日,于每年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一日举行。教法规定: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宰牲,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播伊斯兰教时,真主降示:“我确已赐你多福,故你应当为你的主而礼拜,并宰牺牲。”穆罕默德顺主命,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于伊斯兰教历二年十二月十日定制会礼。<br><br> 民族英雄马本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