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

非衣

<p class="ql-block">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位于南岗区公司街59号,此建筑建成于1906年,新艺术运动建筑风格,原为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192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一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在这里诞生。2010年5月8日博物馆在此正式开馆。</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博物馆的展示内容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部分构成。基本陈列以哈工大百余年发展史为主线,突出了哈工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同主题的专题陈列是基本陈列的补充和扩展。</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前厅正面:馆名、馆徽</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展示面积2200平方米,上下两层,一层七个展厅为基本陈列,二层八个展厅为专题陈列。历史图片、原版著作、绝版教材、实验仪器、航天模型等。4000余件展品陈列其中。</p><p class="ql-block">前厅两侧:习近平贺信、工大校训</p> 序厅 <p class="ql-block">走进博物馆序厅,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学子林”呈现在眼前。1920一2020,这是来自不同国度的工大学子,跨世纪穿越时空的相聚。李长春、王兆国、孙家栋等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昂首其中。母校,刻骨铭心的记忆,大学精神的传承,遥远的思念和心底的牵挂,构筑了这美丽壮观的“学子林”。</p><p class="ql-block">“学子林”前标明哈工大历史沿革的时间轴。</p> <p class="ql-block">百年历史的礼堂,是再现学校历史的不可多得的藏品级景观。曾经的开学典礼和毕业答辩,让中、俄、犹、波、日、朝等国的学生感受了这里的庄严与神圣,浪漫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校长办公桌和书柜</p> <p class="ql-block">贵宾室</p> <p class="ql-block">序厅的走廊悬挂着毕业于哈工大的两院院士的照片。</p> 建校早期的办学历程(1920一1949) <p class="ql-block">1920年,中东铁路局创办了中俄工业学校,即哈工大的前身。新中国成立前,以俄、日教师为主,毕业文凭得到欧洲承认,许多毕业生进入世界著名大学深造。学生分布在中、俄、美、加、意、日等十国。</p> <p class="ql-block">中东铁路管理局时期(1920一1935)。19世纪末,沙俄攫取了中东铁路建筑权,为培养中东铁路技术人员,1920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决定创建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p> <p class="ql-block">管理体制:1924年6月12日,学挍制定《哈尔滨工业大学校章程》,成立教务委员会、评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1927年成立教授会。校长通过这些组织对学校进行管理。</p> <p class="ql-block">1920年,铁路建筑科录取一年级学生36名,二年级31名,电气机械工程科录取36名,预科17名。其中,中国学生7名。1923一1924年,成立女子部,第一次录取女学生31名。</p> <p class="ql-block">首届毕业生。1924年,铁路建筑系毕业22人,获交通工程师称号,电气工程毕业22人,获电气工程师称号。</p><p class="ql-block">1931年招收研究生,其中,第一批有3名中国籍研究生。</p> <p class="ql-block">实验室建设为培养实用型工程师提供条件。</p> <p class="ql-block">1928年2月,学校更名为: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首任中国校长刘哲。</p><p class="ql-block">1928年10月,哈尔滨法政学院、商学院并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张学良兼任校理事会主席。</p> <p class="ql-block">东北沦陷时的哈工大(1935一1945)。1935年,随着中东铁路产权的变化,学校也随之改变了隶属关系,由伪满洲国政府接管。1938年1月日,学校更名为哈尔滨高等工业学校。学校取消俄语教学,改为日语和日籍教师,学制四年。1938年1月1日,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中长铁路管理局时期(1945一1949)。195年抗战胜利后,哈工大由中长铁路管理局接管,发布“81号命令”,召回教师,明确办学宗旨和发展任务。</p> <p class="ql-block">1920年一1945年,哈工大杰出学子20人。其中孙运璿先生于1993年被聘为哈工大名誉教授。</p> 共和国的工程师摇篮(1949一1978) <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7日,中央电告东北局“中长路已决定将哈工大交给中国政府管理”,松江省主席冯仲云兼任哈工大校长。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学制五年,授予工程师学位证书的新型高等工业学校,确定了办学方针,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工程师,成为工程师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1951年,陈康白为校长,教师146人,学生1594人,设土木建筑、机械、电气、化学、采矿等专业。7月,党组成立,受哈尔滨市委领导,陈康白为党组书记。</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政府接管哈工大时,中国籍教师只有24人,1957年,学校教师发展到800多人,平均年龄27·5岁,承担全校教学科研任务,成为哈工大发展的基础和依靠力量。“八百壮士”成为哈工大教师队伍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是全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院校之一,1952年,教育部批准试行两年制研究生部新教育制度,第一批招87名研究生。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基层组织一教研室,7个系23个专业下设57个教研室,76个实验室。专业设置更加完善。</p> <p class="ql-block">为新中国培养一代骨干教师,全国60多所高校派讲师、助教到哈工大进修学习,1949一1950年,培养研究生1280人,成为各高校骨干教师。</p> <p class="ql-block">服务国家发展建设。1958年,邓小平视察哈工大,根据国防和工业现代化需要,由民转军,确立了为国防现代化服务的办学方针,划归国防科委领导,建立学术委员会,向科学进军,科研水平跃居全国前列。</p> <p class="ql-block">“工程师摇篮的精品之作”是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哈工大教师和学生为哈尔滨留下的永久记忆和贡献。霁虹桥、教堂、清真寺、极乐寺、防洪纪念塔、工人文化宫、友谊宫等建筑都是哈工大师生设计,主持修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不仅是工程师的摇篮,还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反帝斗争中,哈工大学生是哈尔滨学生运动的组织者,“群进社”是最早的学生团体。工大中国学生会是最早的学生会组织,是“反五路”斗争的主要领导力量。1925年,就有学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1978一2012)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迎来科学的春天。学校各项工作迅速步入正轨,恢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工作全面发展。1984年,哈工大被列入全国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首批进入“211”和“985”,2000年,哈工大与哈建大合并,1985年创建威海分校,2002年创建深圳研究生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格局。</p> <p class="ql-block">快速发展,成果丰硕。1977年恢复本科招生,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1981年入选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p> <p class="ql-block">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1984年成立研究生院,是国内试办研究生院的9所大学之一,1995年受教育部表彰的10所研究生院之一,1999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先进单位”称号。</p> <p class="ql-block">1996年获批3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999年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999年,建立博士优秀论文评选制度。</p> <p class="ql-block">顽强攻关,成绩斐然,开启了科学研究新征程,取得了多项全国第一的科研成果。</p> <p class="ql-block">体系完整,特色鲜明。首批硕士点,首批博士点,首批博士后流动站,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力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学科。</p> <p class="ql-block">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1987年,哈工大成立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航天学院,开启了哈工大服务航天新局面。</p>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p class="ql-block">2002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工大建校100周年。在习总书记贺信精神引领下,全体哈工大人正奋力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p> <p class="ql-block">在人才培养方面,建校百年来,学校培养了35万余名优秀学子,其中有123位两院院士、170位大学书记、校长、145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4位共和国将军、450余位航天国防总师。</p> <p class="ql-block">学科专业体系日趋完善。在2024一2025世界大学排名中,工程学科位居全球第三位。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科优秀率第六,A类学科数量第八,工科A类数量第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p> <p class="ql-block">人才培养创新载体不断丰富,院士特色班成为学校人才培养金字招牌。大师引领大师,大师塑造大师,大师成就大师。</p> <p class="ql-block">党管人才机制不断完善,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人才,培养凝聚新时代哈工大“八百壮士”队伍,筑牢人才高地。</p> <p class="ql-block">刘永坦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 <p class="ql-block">刘永坦院士获“最美奋斗者”称号</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教学成果奖</p> <p class="ql-block">获多个国家科学枝术进步奖</p> <p class="ql-block">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p> <p class="ql-block">2012年以来,7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为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彰显中国航天第一校“尖兵”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服务航天强国战略,展现“哈工大担当”。载人航天工程,全程参与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空间站研制工作,攻克500余项关键技术。获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高校。</p> <p class="ql-block">全程参与探月工程,创新研究成果应用于嫦娥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为我国月球探测提供不可或缺的科学与技术支撑。</p> <p class="ql-block">自主研制的试验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是第一颗国家型号卫星,第一颗新技术演示试验卫星,第一颗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龙江二号卫星,紫丁香一号、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哈工大成为世界上首个将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p> <p class="ql-block">天眼工程,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p><p class="ql-block">助力G919大型客机取得国家民航局型号合格证。</p> <p class="ql-block">哈工大在大型地面摸拟装备,智能机器人技术,高端精密仪器,大型非标测试设备等许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p> <p class="ql-block">攻克把“空间站”建到地球上的“大科学工程”,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服务美丽中国战略,生命领域破解世界级科学难题等等许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难题,并取得丰硕成果。</p> 杰出校友 <p class="ql-block">哈工大建校百年以来,人才辈出,群贤竞起,培养了30余万毕业生,湧现出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将军和高校校长、企业家等,他们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和航天领域做出了重要而突出贡献,他们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是哈工大学子奋进的榜样,是母校的光荣和骄傲。</p> <p class="ql-block">大学党委书记、校长170人</p> <p class="ql-block">党和国家领导人14人</p> <p class="ql-block">省部级党政干部145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23人</p> <p class="ql-block">航天国防精英450人</p> <p class="ql-block">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人造卫星和深空探测技术开创者之一、月球探测倡导者之一、北斗卫星导航工程总设计师、探月工程总设计师、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将军54人</p> <p class="ql-block">央企负责人22人</p>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哈工大博物馆虽算不上高大宏伟,但却深沉含蓄,端庄典雅,勾人魂魄!他沉淀厚重,沉淀精华,沉淀着哈工大百余年的文化底蕴!博物馆,见证了哈工大的发展历程,从校史展厅一路走来,十五个展厅,哈工大百年沧桑和厚重的历史画卷在我们眼前徐徐展开,博物馆,一部景观式浓缩的校史,那些故事遥远亲切而又震撼。</p> <p class="ql-block">让历史在百年老楼延伸,意义何等深远!博物馆,让人真真切切地看到和感受到哈工大文化和精神的生生不息和代代相传!博物馆,一个潜移默化的课堂,感悟历史,启迪未来!</p><p class="ql-block">1953一1964年,为哈工大的发展建设作出杰出贡献的老校长李昌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