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岱崮,我们又来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初冬时节,暖阳高照,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崮乡。獐子崮山下,青山绿水间,岱崮地貌旅游区核心区,就座落在原三线军工山东民丰机械厂旧址内。石块砌成的三线军工大礼堂,山坡上的人民公社大食堂,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将车辆停放在三线军工大礼堂前,里面悄然无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记得去年的金秋时节,裕华杯首届全国三线军工文化旅游节,就在这里盛大开幕。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两千余名当年的军工人欢聚一堂,探寻三线记忆,追忆战友深情,共同叙旧与寻梦,体味那难忘的流金岁月,一时间,这里曾经成为了欢乐的海洋。尤其是当演岀结束时,现场全体人员起立,人们挥舞写有各三线厂名的红旗,饱含深情地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将开幕式的气氛推向了高潮。那激动人心的热烈场面,仿佛还在我眼前。</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是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沂蒙红色教育旅游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是红色旅游和研学教育复合型旅游景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那巨幅伟人像前,不时有人驻足留影。而高高伫立的沂蒙山世界地质公园石碑前,大屏幕上正播放着红色革命歌曲,歌声嘹亮,直冲云霄。适值周末,十几辆旅游大巴车,整齐地排放在广场旁边。几百名前来进行拓展营训练的小学生们,正在聆听老师讲述着著名的岱崮保卫战。</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一九四三年十一月,英勇的八路军战士,在前面的南北岱崮山头上,与二千余名日伪军血战十八天,以牺牲二人、伤七人的轻微代价,取得毙伤敌三百余人,并顺利突岀重围的重大胜利,创造了八路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又一经典战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然后,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争先恐后,分别推着独轮车运送军粮,亲身体验当年那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岁月。孩子们一抬头就能看到著名的岱崮保卫战的山头,也许能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以更强烈的震撼,更多的现场感。他们从中既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又锻炼了身体,磨练了坚强的意志。</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年青人,已不知三线军工为何物,而他们通过在这里短暂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对这段特殊的历史,可以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与体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岱崮地貌旅游区核心区的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我们荣幸地应邀参加了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二零二四年工作会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会前,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副主任李佃玉向岱崮镇、岱崮地貌旅游区分别捐赠了新作《老军工诗歌集》;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研究员穆宝忠,向与会人员赠送了最新著作《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沂蒙精神传播者高自宝,播放了在孟良崮战役所在地,采访当年亲历者的短视频,老人家真实、形象地讲述了当时的战斗场景,使大家如临其境,深受教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会议回顾、总结了近年来的工作,研究会始终围绕三线军工文化、三线精神传承做文章,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业绩。特别是去年秋季成功举办的全国首届三线军工文化旅游节,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会议研究决定,</b> <b style="font-size:20px;">成立三线军工文化宣讲团,进一步弘扬三线精神,提升岱崮地貌知名度。并在二零二五年适当时机,举办系列文旅节庆活动,隆重纪念三线建设六十周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午饭之后,我们来到岱崮地貌地质博物馆参观,它也是提升改造后的山东三线建设博物馆。这里利用了当年民丰机械厂的生产车间,是在保护兵工遗址上开发建立的博物馆,属国内第一个洞穴式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里面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视频、模型等多种形式,以及导游形象、生动的讲解,对三线军工建设历史,岱崮地貌的形成,沂蒙红嫂精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及著名的南北岱崮保卫战和龙须崮暴动等革命战争历史,做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尤其是重点展示了山东小三线建设企业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及社会贡献,彰显了三线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在博物馆里见到我厂的产品包装箱等实物时,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这种书写着黑索金的木箱,我至今还保留着一个。当看到山东八零二厂情况介绍,我仿佛又回到大盅子山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回程路上,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来,当天恰巧正是入厂纪念日。于是,我们顺路去故地重游一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四十九年前,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将我们二十名沂南知青,拉到了大盅子山下的八零二厂。我们这些齿白唇红的青年,在三班倒的生产岗位上,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时光,为国防事业尽了微薄之力。我们积极响应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而走进了崮乡,把人生最为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上。</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山还是那山,崮还是那崮,只是换了人间。物是人非几度秋,近半个世纪一挥间。东山小屋和六车间都已成为大片的桃园,我们也变成了奔七的老年,令人感慨万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远去了!昼夜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荡然无存,眼前的车间废墟,见证着军工厂的兴衰;远去了!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再归来我们已是满脸沧桑;远去了!崮乡留下的只有亲历者怀旧的丝丝情愫,知情人的酸甜苦辣咸。</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行走在夕阳红的道路上,蒙山沂水不会忘记,这片红色土地上有我们深深的足迹;祖国不会忘记,几代军工人为繁华盛世做岀的贡献;我们亲历亲为者更不会忘记,在三线军工度过的那段峥嵘岁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崮乡,是我们一生一世挥之不去的情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