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故里觅芳踪,一代才女千古颂

一抹斜阳

<p class="ql-block">泉城济南,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它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很多名人雅士在此生活过,其中宋代词人李清照,生于斯,长于斯。在大明湖畔,趵突泉边等许多著名景点,都留下了她生活写作的芳踪!</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里的风景真的是赏心悦目,湖水清澈,波光粼粼。泛舟大明湖上,便立刻想起李清照那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美的一幅水墨画,大代才女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欢快自由的少女情怀跃然纸上。</p> <p class="ql-block">在大明湖东北岸,汇丰楼的南侧,有一个藕神祠。它的楹柱的内楹联是“是耶非耶,水中仙子荷花影;归去来兮,宋代词宗才女魂”。人们如此爱怜的把李清照封为“藕神”,或许是她把那最欢快、最明朗的年纪,写成了荷香四溢的《如梦令》。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多么具有画面感!</p> <p class="ql-block">19岁时的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别离后,借藕寄托相思之情。那首传诵千古的《一剪梅》,把相思之苦写的淋漓尽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试问天下谁人能把相思之苦,闲愁之深,写的如此婉约?如此清新?也只有易安居士一人可以!!</p> <p class="ql-block">趵突泉,是泉城济南的城市明片。在趵突泉东处,有一个泉水池叫“漱玉泉”。相传年幼时的李清照曾和父母居住在此附近,她每天对着泉中清明如镜的泉水梳洗打扮,久而久之,泉畔的垂柳熟识了这位清瘦俊美的倩影,晶莹的泉水印下了她所吟唱的凄婉明丽的词章。她深爱这清冽甘美的泉水,后来,便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漱玉集》。</p> <p class="ql-block">细细想来,“漱玉泉”和《漱玉集》是相辅相成的了。《漱玉集》为“漱玉泉”披上了一层历史与艺术的面纱,使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彰显出来。《漱玉词》词风婉约,偶有豪放之致,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清新浅近。</p> <p class="ql-block">在趵突泉的漱玉泉边,有李清照纪念堂。它的建造风格,吸收了苏州园林的精华,包括吟风榭、文书斋、漱玉堂、易安楼等。通过图、文、像、书、画等不同表现形式,展示了一代才女才华横溢的伟大成就和动荡坎坷波澜起伏的一生。郭沫若先生书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大明湖畔漱玉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这或许是对一代才女最好的总结吧!</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的一生,前半生,生活优渥;后半生离愁别恨,凄凄惨惨戚戚。她的词中,藏着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她才华横溢,后人评价她是千古第一才女。她敢爱敢恨,细嗅青梅,诉半世柔情;帘卷西风,存一世风骨。她被誉为“词国皇后”,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绝对站有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说明: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