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助力校园快乐成长

凯尔迈迪

<p class="ql-block">一、案例背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孩子在学校里不快乐,那是教育的失败”这一理念深深触动着我。学校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应让他们从校园生活的喜怒哀乐中品出“快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区别对待孩子,充分考虑他们的成长经历与个性特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案例描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与学生家长的深度沟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对与家长外出聚餐等社交活动本能抗拒。有位学生家长多次打电话约我,我都予以拒绝,这让我疲惫不堪。在一次周末,家长再次来电,我无奈接起并提议在办公室交流。家长到办公室后,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入学起的经历,包括家庭变故、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在之前学校的情况以及与老师的矛盾冲突等。我由此明白了孩子敏感个性的成因,也理解了其一些不良行为的根源。此前,孩子在之前学校因不快乐与老师矛盾加深,甚至面临辍学困境。我差点因自己的急躁和不了解,让孩子重蹈覆辙,这使我深感惭愧并及时反思调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特殊家庭孩子的不同表现与应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单亲家庭的平静与不安</p><p class="ql-block">在完善入学资料时,我发现一位学生父亲信息栏空白。询问得知他来自单亲家庭,父亲离开。他平静的态度让我悲哀且对其家庭教养方式不满。而另一位单亲家庭(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孩子,在“选择”游戏中把老师视为最重要的人,这背后反映出他内心对父爱的不确定和对老师的依赖,源于家庭环境造成的安全感缺失。对于这类孩子,我意识到要给予更多呵护与小心翼翼的关爱。</p><p class="ql-block">2. 复杂家庭环境下的坚强与乐观</p><p class="ql-block">在乡里教书时,有个小男孩在母胎时父亲过世,母亲患重度癫痫病,家庭虽艰难但他懂事心疼母亲且爱继父。还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孩子,却幽默风趣、阳光自信,是班级“四大才子”之一。此外,我姐姐家孩子因父母闹矛盾产生对家庭变故的担忧。这些都表明不同家庭环境造就孩子不同心理,需要教师区别对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案例反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教师不能以统一标准要求所有孩子。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生活经历,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特点等,才能理解其行为和心理,进而因材施教,让他们在校园生活中找到“快乐”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区别对待的教育策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针对不同家庭情况和个性的孩子,教育方式应有所不同。对于因家庭问题导致心理敏感或行为有偏差的孩子,要给予更多耐心、包容和引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对于乐观坚强的孩子,要在肯定其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挖掘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三)家校共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案例也凸显出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家长的沟通让我深入了解学生,避免教育失误。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呼吁家长不要将自身婚姻问题的负面结果转嫁给孩子,要共同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使孩子在校园中成为自信阳光、乐观向上的个体,减少因家庭因素而需教师特殊对待的情况,真正实现教育的成功与孩子的幸福成长。</p>